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酒的故乡,传说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据<太平御览>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黄庭坚,号山谷,所以,历代多称"黄山谷".其取号"山谷"的原因,有如下一些记载.<宋史>卷四百四十四<黄庭坚传>云:"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林泉之盛,因自号山谷道人云."此说当本自<豫章先生传>:"公尝游潜皖,乐山谷寺石牛洞之林泉,因自号山谷老人,天下皆称山谷而不名字之,以配东坡云.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部权威科普资料, 这是一本饮茶必备读本, 这是一份了然于心的珍藏.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茶苦今称茶".国人种茶,制茶、饮茶、品茶不可不谓历史久远,盛用器具之繁多、泡饮技法之奇妙,礼仪习俗之隆重自不必言,单是"夜半客来茶当酒"就足见"茶为国饮"当之无愧,无怪乎古人常以茶换马,而茶路则通东瀛达中亚乃至西欧.  相似文献   

4.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参寥子集>提要引吴可<沧海诗话>曰:"……又'诗成暮雨边',秦少游曰:'雨中、雨旁皆不好,只雨边最妙.'"按:吴可<藏海诗话>原文为:"又诗云:'暮雨边.'""成"作"云".今检僧道潜<参寥子诗集>卷二,亦无"诗成暮雨边"之句,惟<次韵少游学士送龚深之往金陵见王荆公四首>之二云:"梦幻皆输古竺干,功名何用咤燕然.羡君一棹江南去,碧荠时鱼暮雨边."该诗末句当即吴可<藏海诗话>所谓"暮雨边".<总目>误"云"为"成",令人误认"诗成暮雨边"为一句,中华书局整理本即作如是标点.  相似文献   

5.
清制,殿试有大金榜、小金榜之制.金榜,即"殿试揭晓的榜式"[1].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二<内阁>云:"殿试天下贡士……中书书大小金榜及三传折.  相似文献   

6.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文渊阁本)<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晁志),读至<后志>卷二兵书类<左氏要类>条,解题如下:"其事类,投瓶内,倒取之,抄录成书,故所记时代多无次序云."不知所云,令人大惑而不解.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部权威科普资料,这是一本饮茶必备读本,这是一份了然于心的珍藏。"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荼苦今称茶"。国人种茶、制茶、饮茶、品茶不可不谓历史久远,盛用器具之繁多、泡饮技法之奇妙、礼仪习俗之隆重自不必言,单是"夜半客来茶当酒"就足见"茶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茶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馆,唐宋时称茶肆、茶坊、茶楼等,明代以后始称茶馆,张岱《陶庵梦忆》中就有茶馆之称,清代以后,遂成为习惯称呼。它是一种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群众活动场所。 有关卖茶水的传说,汉、晋时即有之,但比较早且能确实证明茶肆起源的资料是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据该书记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据此可知,茶馆在唐玄宗、至迟在唐代宗时(封演为玄宗、代宗时人)即已出现。又据《旧唐书·王涯传》载:“涯等苍惶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又《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一“韦浦”条有云:“浦极谓得人,俄而憇于茶肆。”(《河东记》)这都是中唐已有茶肆的佐证。茶馆起于中唐,这是与中唐饮茶风气的普及以及城市商业经济的发达密切相关的。茶馆的兴起,大概也还受到其他聚众饮茶形式的影响。首先是僧院茶堂,聚集僧众饮茶的茶堂,大概是茶馆的最早雏型,从封演“不问道俗”的饮客身分说明来看,最早的茶肆、茶摊可能多为僧人所开,而僧人开茶馆、茶摊的余风一直沿续到明清。其次是文人茶会、茶宴,这是盛唐以  相似文献   

9.
稿本<般上旧闻>六卷,山东省博物馆藏,二册,每册各三卷.行字不一,无界栏行格.全书涂乙满纸,然皆规整可辨,盖寿梓前未及誊清之定稿也.撰者葛周玉,字溪璜,号般水渔人,德平人,乾隆庚寅副贡,历官山西凤台知县.<德平县志>[1](以下简称<德平志>)本传云:"著有<般上旧闻>四卷、<般上草堂>六卷梓行."<般上草堂>概其集名,今各家书目不见著录.<般上旧闻>,宣统<山东通志·艺文>[2](以下简称<山东志>)据<德平志>标卷,入史部地理类杂志之属;<贩书偶记>录有嘉庆七年刻本;今<山东文献书目>仅著录此稿本,则其稀见可知矣.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线装图书出现得很早,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在考证王洙的藏书事迹时有云:"王洙原叔内翰常云:'作书册粘页为上久脱烂,苟不逸去寻其次第足可抄录.屡得逸书以此获全,若缝缀岁久即难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数册错乱,颠倒伏读岁余,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缋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养生"一词的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管子>一书是管仲及管仲学派的思想体系的总汇,<管子>卷三指出:"养生以解固",唐房玄龄注释云:"固谓护吝也,生既须养,则物不可吝,故曰养故也";<管子>卷十三又有云:"既知行情乃知养生."房玄龄注释云:"知行情不违理,不违理则生全,故曰乃知养生."管子所说的"养生",既是"顺乎天理,养护生命,得以享天年"之意,管仲的这些观点正是先民们一直在自觉地遵循着的养生哲学,也是我国养生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颁布与实施,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赞者有之,批者有之.实际上,无论是赞或批,所有争议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根本问题:"卷"当家还是"件"当家.<规则>实施两年多以来,笔者从工作实践中发现,<规则>不适合用于企业单位,特别是在专业性、行业性强的企业,归档文件还是立卷好.  相似文献   

13.
小文<"掬水月在手":从诗歌到图画>在<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一辑发表之后,又陆续检得此前被我疏略的若干材料,现稍事整理,修正补充如下. 一、生活于南北宋之交的女诗人朱淑真有<掬水月在手>和<弄花香满衣>各一首,已是于良史<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一联的分题吟咏①.掬月一首云:"无事江头弄碧波,分明掌上见嫦娥.不知李谪仙人在,曾向江头捉得么."则小文所举元人<东南纪闻>卷二中的士人之作②,正是由朱诗翻出.  相似文献   

14.
<新唐书>卷二二一下<西域传下>"米国"又云:条云: 米,或日弥末,日弭秣贺.北百里距康.其君治钵息德城,永徽时为大食所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自是朝贡不绝.  相似文献   

15.
茶是我国特产之一,历来饮茶之风盛行,无论贫富贵贱饮茶不分寒暑,客来送茶视为礼节。在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同样嗜茶成癖,由于日常食肉饮酪,视茶与粮是同等必要的,用茶与牦牛油、牛乳混合煮成“酥油茶”,喝酥油茶对藏区人民来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入厕读书     
周作人 《出版参考》2004,(29):29-29
郝懿行著<晒书堂笔录>卷四有<入厕读书>一条云: "旧传有妇人笃奉佛经,虽入厕时亦讽育不缀,后得善果而竟座于厕,传以为戒,虽出释氏教人之言,未必可信,然亦足见污秽之区,非讽育所宜也.  相似文献   

17.
徐承炎 《兰台世界》2016,(16):157-158
哈萨克族世居中国西北高寒之地,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至迟在唐代,哈萨克族先民就已接触茶,其后饮茶之习融入生活。哈萨克族的饮茶文化不同于中原,它是在借鉴中原清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游牧生活特点和生存环境而创制的一种调饮奶茶文化,饮茶习俗极具特点。当代,伴随牧民定居工程的开展实施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哈萨克族的传统饮茶文化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这促使饮茶向着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卷一四四<续夷坚志二卷> 提要:"前有自序,见于遗山集.而此本无之,盖传写佚脱也."余案:今检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并无此自序.这是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就已指出的.<续夷坚志>的版本主要是两种系统,一种是二卷本,多以抄本形式流传,如上海图书馆藏吴继宽抄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海宁蒋氏别下斋抄本,以及诸多见诸馆藏的阙名清抄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多以刊本形式行世,如大梁书院本、得月楼本等.四库著录的是一个二卷的抄本.不过,现存的四卷本与二卷本在所收条目和编排顺序上是一致的,前者是由后者重新分卷,然后付梓刊行的.  相似文献   

19.
<新唐书·张仁愿>传:"神龙中,进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神龙三年,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卷末校勘记云:<旧唐书·张仁愿传>亦作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新唐书·宰相表>、<旧唐书·中宗纪>及<资治通鉴>卷二0九均作左屯卫大将军.案:作左屯卫大将军是.<新唐书·中宗本纪>载:"神龙二年十二月己卯,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及突厥战于鸣沙,败绩.景龙元年五月戊戌,右屯卫大将军张仁直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资料丰富,学界也不断为之补充,其中不少涉及蔡王房,但仍有未尽者.笔者发现<新唐书>卷七十上<宗室世系表上>蔡王房有高宗时期李冲寂者,资料颇为混杂,且<旧唐书>卷六十<宗室>、<新唐书>卷七十八<宗室>均无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