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虚假诉讼案件的频发对现有的诉讼法律制度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虚假诉讼的本质及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对虚假诉讼产生的原因即社会诚信体系缺失,成本收益失衡,审判机制的内在缺陷及制裁措施乏力等方面的分析,运用比较法学和实证分析法学方法构建对虚假诉讼的防治体系,其中内涵国民诚信意识建立及司法,立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群体中年龄虚假现象屡见报端,这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比赛规则,同时还打破了社会的诚信体系。本文针对运动员虚假年龄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求遏制虚假年龄现象的对策,从而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强化公平的比赛规则,形成良好的比赛环境。  相似文献   

3.
虚假诉讼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社会诚信,立案登记制带来案件增多的同时也让虚假诉讼问题更加突出,但立案登记制的确立不仅不应是虚假诉讼爆发的助推器,相反人们可以通过分析立案登记制后虚假诉讼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其所导致的危害,以理论为起点结合实证数据,从成本与收益的经济角度,程序安定与司法威信的社会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虚假诉讼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的民事诉讼法首次从立法上确立了虚假诉讼制度,将有力促进虚假诉讼的查处和打击。诉讼是司法机关着力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占有他人财产或实现其他非法目的,即通常所说的虚假诉讼。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社会诚信缺失,虚假诉讼案件激增等情况,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结合其他国家规制虚假诉讼的经验,并从社会角度、实体法角度、程序法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虚假诉讼呈多发趋势。这种行为侵害其他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扰乱诉讼秩序,损害司法公正和权威。但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虚假诉讼的认识并不一致,各地司法机关对虚假诉讼行为的处理也无法统一。首先对虚假诉讼的概念作了辨析,然后从经济学及法经济学的角度,对虚假诉讼现象进行实证和规范分析,并探讨虚假诉讼行为的经济学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在经济纠纷的诉讼中,控诉双方时常利用司法机关的法律审判来对第三者的权利进行侵害。虚假诉讼作为现代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其产生发展有其特定的背景,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宗旨所背离。本文从虚假诉讼形成的背景,及其成因入手,对虚假诉讼行为从本质上分析并对其频发的形成原因深入研究,同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够从根本上对虚假诉讼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恶意诉讼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危害性,与我国当前推行的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模式、诚信体系尚未完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有关。有效地遏制恶意诉讼,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完善诚信体系,加快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加大我国法律对恶意诉讼者的惩戒力度,增加恶意诉讼的法律成本与风险。  相似文献   

8.
虚假诉讼行为妨害司法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虚假诉讼罪为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之可罚性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该罪有效解决虚假诉讼纠纷,但在实践认定中产生较多分歧。深入解读该罪的概念、罪状、犯罪停止形态等内容能为准确适用该罪提供理论支持,同时,立法、司法机关应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来完善罪名解释与司法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2条、第113条对虚假诉讼进行了规定,第56条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应对虚假诉讼。然而实践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对虚假诉讼的规制效果很不理想。原因在于第三人撤销之诉应用较少,通过其最后确认虚假诉讼的案件极少,虚假诉讼行为人民事责任缺失。通过适当扩大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范围,协调与相关程序的顺序,一并解决第三人提起的新主张,能更好地把规制虚假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相结合,发挥其规制虚假诉讼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虚假诉讼的概念及本质入手,探寻虚假诉讼的成因,查找现阶段我国法律制度在规制虚假诉讼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司法理念的影响,在我国,刑事被迫诉人的合法权益常常处于被侵害或被忽视的状态中,尤其是在刑事审前程序中。作为刑事诉讼不可或缺的阶段——刑事审前程序承载着使“无罪的人不被非法追诉”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构建以程序正义为原则和出发点的刑事审前程序,才能够更好、更充分的实现刑诉法“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诉讼职能。  相似文献   

12.
张释之断案在西汉名扬天下,文章从张释之断案成功的原因开始分析,进而揭示了张释之断案蕴含的刑法原则及体现的法律价值,目的是为当代司法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行政指导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中国现行行政指导规制制度的考察,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应以履行WTO的义务为契机,尽快革新行政法体制,将国际贸易中行政指导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经验,在时机成熟时将所有适格的行政指导纳入到行政诉讼的范围中来,建立完善的行政诉讼体制。  相似文献   

14.
新《公司法》明确了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渠道,使股东知情权诉讼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但仍存在不足。分析股东知情权诉讼中原告资格、被告资格、诉讼请求范围、起诉前置条件、适用程序等实务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股东知情权制度,使股东知情权保护得到全面的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讼日益成为我国的司法现实,也变为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争执的热门话题。庸置疑,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存在的困境与障碍,从三个方面提出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法行为的特征、心理机制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行为是现代法行为的渊源,我国传统法行为模式的特征表现为:与礼行为的关系上,法行为具有附属性;儒家伦理的原则支配和规范着法的发展,成为立法与司法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传统法行为的伦理性;在法行为内容上体现了不平等性;法行为的心理机制表现为“恶法”、“忍讼”、“厌讼”;法行为的根本价值取向为“无讼”。因此,传统法行为模式与现代法行为的要求有差距,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正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认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对其作用及其效力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具体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实践的发展,结果审判实践对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及其法律效力做了一些初步探讨,并特别分析了不产生法律效力的几种自认,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清代的法律,雷公山地区苗族民众之间的争讼适用当地的苗族习惯法,习惯法中的惩罚方式主要是血亲复仇、死刑制度和财产方面的处罚。婚姻法中的游方制度、结婚制度和离婚制度都与封建时期的国家法有非常大的区别。存在独特的讲理和神判等程序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埋藏物的发现是指发现埋藏物而予以占有的一种法律事实。埋藏物的发现是传统民法中的制度,是用以规范动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制度之一;它可以引发许多人之间的纠纷和诉讼,甚至会牵涉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利益衡量和价值取舍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