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影》取材很平常,不过是着重描写父亲在南京浦口送“我”上北京念书的一个剪影,刻划了一个眷眷之心的慈父形象,抒发了诚挚的父子之情。透过依稀的“背影”,摄人心魄的感情,如汩汩清泉流进心田。  相似文献   

2.
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3.
渐行渐远     
李思稼 《新读写》2012,(4):15-15
龙应台在书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4.
文眼与教眼     
文眼能够透露主题思想的内涵,教眼应当揭示教学目的和重点.《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文章的文眼.教这一篇课文,必须紧紧围绕着三次背影描写,同时兼顾父亲在送儿子上火车过程中所说的言短意长的四句话,作为背影的补充.三次背影描写又伴随着作者的  相似文献   

5.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6.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存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7.
《背影》写于1925年,收在朱自清的第一个散文集《背影》(1928年出版)中。文集以《背影》书名,可见作者对这篇散文的特殊情感。《背影》只记述了一个生活片断——父亲送他从南京渡江到浦口;然后乘火车去北京念  相似文献   

8.
在词典中.背影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背面形象。既然是背面.那背影一定是模糊而抽象的。但在朱自清眼里.即使两年有余未见.最不能忘的却是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给他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全是因为它凝聚着父子之间的深情与真挚的爱。父亲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的背影.是在家境惨淡、失业谋职、痛苦烦恼的情况下仍不辞辛劳送儿子上车时留下的背影.  相似文献   

9.
11月8日晴说句实在话,我在初中读到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今天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将上大学的儿子来教育局办助学贷款,事情办妥后看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有了再读这篇文章的冲动,读了一遍,意犹味尽,再读一遍,感慨颇多。《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以家事为题材的散文大多平淡朴素、含蓄哀婉,绝无写景散文中的那种摇曳多姿。《背影》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它抒写人伦之常,表现父子深情,语言素洁无华,叙事如话家常。那么它何以能在众多讴歌父爱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之作,以致“背影”一词也成为父爱的代名词呢?  相似文献   

11.
……这篇这章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脑。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并不是平时看见的。那末,在甚么时候、甚么地方看见那一个背影,当然非交代明白不可。这篇文章先要叙明父亲和作者同到南京,父亲亲自送作者到火车上,就是为此。有一层可以注意:父子两个到了南京,耽搁了一天,第二天渡江上车,也有大半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文字,当场就挪不开脚步,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还能追什么呢?还能追回父母双亲吗?甚至连他们的背影也不曾记得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13.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文字,当场就挪不开脚步,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还能追什么呢?还能追回父母双亲吗?甚至连他们的背影也不曾记得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14.
叙述与描写     
叙述与描写。都是表达方式。关于叙述与描写的关系,叙述好比一条线。描写是这条线上点的放大。叙述又好比流水.描写则是激起的浪花。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整个叙述并不复杂,就是作者回想起两年前父亲送自己去车站的情形。但从描写来看.则突出了途中相送那个背影。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后.又为儿子买橘子。正是在这个场面中。出现了父亲那感人的背影。“走到那边月台,  相似文献   

15.
为站台歌唱     
电影《焦裕禄》中,老百姓送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去看病,是在站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父亲送儿子北上读书,是在站台;雷锋做好事做了一火车,做了一辈子,扶老携幼,也常在站台。  相似文献   

16.
近日,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我想起了两年前送爷爷上车时的情景,因为在那一刻,我明白了亲情就蕴涵在一道皱纹、一个转瞬即逝的背影里。——题记  相似文献   

17.
这篇《背影》,大家说是朱自清先生的好文章,各种初中国文教科书都选了它。 这篇文章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脑。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那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那一个背影,当然非交代明白不可。这篇文章先要叙明父亲和作者同到南京,父亲亲自送作者到火车上,就是为此。  相似文献   

18.
<正>作者:龙应台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2009年10月1日定价:39.00元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一旁,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作为母亲,妈妈想必也感同身受,还在长大了,越走越远,留下的只是一个背影。作为儿子,我也给母亲留下一个背影,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9.
父亲为远行的儿子买一次桔子,本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经朱自清倾情演化,成为了文学经典,常读常新。但是,为什么其他人所写的此类文章没有成为名。作,而《背影》却打动了几代读者呢?教好《背影》,先要读出《背影》的背影。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当代学生》2015,(6):56-57
书名:《目送》作者:龙应台类型:散文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目送》语录: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