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厚”乡村教师之“生”。其基本内涵与策略是:让乡村教师如其所是,成就其生命之美;予乡村教师物质倾斜,成就其生活之富;容乡村教师之异质,成就其创造之乐;申乡村教师知识分子之地位,成就其价值之重。  相似文献   

2.
这本书是一个中篇系列,写的是上古神话故事里的龙生九子。传说中龙九子有:九子之一,囚牛;之二,睚眦;之三,嘲凤;之四,蒲牢;之五,狻猊;之六,霸下;之七,狴犴;之八,负质;之九,螭吻。但是龙生九子在传说中又是约数,九,形容其大,其多,传说饕餮、貔貅、椒图也是龙九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在谈到写文章的方法时,作者连用五个“本之”句来强调他取法五经的体会:“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这种“本之”句课本对此没有作注,教师讲解时往往为此犯难。这五个“本之”句的结构是一致的,“本之《书》以求其质”一句,是一个陈述句,句中的“以”连接“本之  相似文献   

4.
《秦州杂诗》是杜甫流寓秦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五律组诗,其思想情感是丰富的,可以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一是歌咏山川风物之貌;二是抒写感时伤乱之情;三是慨叹身世飘零之悲;四是流露隐居避世之意;五是抒发牢骚不平之怨。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关于音乐的文字,完成练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相似文献   

6.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7.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法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在于:法国是现代公民教育的首创国。其近代传统之丰厚是无与伦比的;其组织化程度之高是首届一指的;其人权教育的地位之突出是他国所罕有的。  相似文献   

9.
《中庸》倍受古人推崇,其思想精华仍被世人运用,其精髓在于三“高“:高尚道德是其立世之本;高度自律是其存世之魂;高雅风度是其行事之道.  相似文献   

10.
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单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重维度相互作用、合力所致,即个体、组织、职业与学生四维合一、良性运行的综合表征。教师个体自主性的发挥是其专业发展的核心之维;组织赋权及内部合作是其专业发展保证与促进之维;职业需求是其专业发展的依据与现实之维;学生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缘起与归宿之维。  相似文献   

11.
鉴数学之美是职业之所需;鉴人生之美是人心之所求;鉴学科之美,其根本意义就在于挖掘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公孙尼子的《乐记》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专著。其《乐本》篇论述“乐”产生的根源曰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声相应 ,故生变 ,变成方 ,谓之音。比音而乐之 ,及干戚羽旄 ,谓之乐。乐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哀心感者 ,其声噍以杀 ;其乐心感者 ,其声口单以缓 ;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 ,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 ,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 ,感于物而后动。由此可见 ,公孙尼子认为“乐”之本源是“物”。这里的“乐” ,是指“…  相似文献   

13.
<正>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  相似文献   

14.
以先秦和古希腊为例,探讨比较中西古典修辞学美学思想之异同及其影响。认为其相同点是:和谐之美;真善之美;实用之美;口语之美。其不同之处主要见于内涵与形式之美、认知与体验之美、对立与统一之美、含蓄与直观之美以及审美心理等方面,目的在于从比较研究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中西古典修辞学在美学思想上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类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则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相似文献   

16.
<正>初中《语文》第五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课本对其末段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二句的注释,现摘引如下:"〔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相似文献   

17.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较为重要的文学家。在其现存的830首诗歌中,有愤世嫉俗之诗,有忧国忧民之诗,有隐逸闲适之诗,也有怀古忆旧之诗;其诗作苍古悲凉,意境浑厚;质朴清新,不事雕琢。  相似文献   

18.
道论思想在《淮南子》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本体论、宇宙论还是养生论都是围绕着“道”展开的。然而,其道论也可以从道之体、道之用以及道之体用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从道之体来看,其作为宇宙之本原,是万物得以存在的依据,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性质;从其形而下之“用”来看,则是“无为”;从道之体用关系来看,《淮南子》中的“无为”与“道”之内涵互为表里,并且使“道”体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9.
厉鹗(号樊榭)是清代浙派词中期的宗主和巨匠,在雍正、乾隆间的文坛上影响深远.其人耽闲爱静,博洽群书,著有<樊榭山房集>.厉鹗论词承浙派传统,崇尚清空雅正,虽生当盛世,词风却幽冷清峭,大不谐协.樊榭词共有200多首,从内容上可分如下五类湖山清赏之作,吟风弄月,寄情山水;感事怀古之作,表达其深沉的历史情结;感时即景之作,抒发闲情别绪;题画咏物之作,涵咏品鉴,形神俱出;闺情悼亡之作,哀叹其爱妾之早逝.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的是其山水篇什.  相似文献   

20.
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祖的首要重地,也是客家人的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作为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拥有大量的客家祠堂,其堂号、楹联、建筑格局反映了客家人崇祖观念之深;其族谱、祠碑、楹联反映了客家人移民道路之艰;其祖训、功能反映出客家人耕读思想之重;其选址、布局反映出客家人风水文化之盛。客家祠堂是研究与理解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