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地旗帜下,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标明: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路线,实现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局面;制定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的策略路线与国共“党内合作”的逻辑发展吴九占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国共两党实现了“党内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弄清共产国际的策略与国共合作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深入地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和中国大革命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下,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表明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反映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共两党的利益,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否定和怀疑的。本文只侧重于谈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促成首次国共合作建立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1924~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揭开了中国党派关系史上最灿烂的新篇章。国共两党几十年的矛盾发展史,正是在这“新格局”与“新方式”中拉开了历史序幕。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从酝酿合作到实现合作、又出现了上升时期,进而又出现了曲折发展时期,最后发展到从局部破裂转为全面破裂时期。  相似文献   

5.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李大钊与丁惟汾作为国共两党在北方的主要领导人.共同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合作;大力发展国共两党在北方的组织,扩大了两党的力量和影响;反对右派的分裂活动,维护国共合作的大局;领导北方人民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运动,推动了北方革命高潮的发展。但是,由于所代表的阶级、思想上的差异,两人在合作中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并直接影响了北方国共合作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我国统一战线的历史上,国共两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都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经过“一国两制”的途径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国共两党能否随着历史的进展进行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呢?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大问题。秉着学习,探讨的态度,现对此问题发表一点肤浅见解,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就会改变事物的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诚然,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因素很多,笔者仅就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作一初步探讨。一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指导思想不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国民党“一大”,以中共党员个人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的形式,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尽管国共合作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然而,国共两党依然是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政党职能。在土地问题上,国共两党仍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并因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从而也构成了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全面爆发6年间的国共关系,即国共两党从尖锐对立到第二次合作的历程。文章的着重点在于分析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两党政策的演变。结论是国共两党在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时刻,能够捐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互谅互让,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的掀起并走向胜利,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直接推动下,国共两党基于各自政治需要,都把两党合作作为推进国民革命的政治策略。中共同意与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是为了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领导国民革命的群众性政党;国民党容共则是为了借助于中共及其苏俄的支持,进而统一中国。国民党内对"容共"政策的质疑普遍存在,由此国民党内掀起反对中共跨党的暗潮。孙中山在世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权威把国共两党的矛盾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国共之间的调节杠杆不复存在,国共矛盾发展由此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江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齐齐哈尔地区成立了组织,江桥战役中,共产党组织、宣传反对日本入侵,拥护马占山抗战到底,对江桥抗战起着鼓舞和推动作用.江桥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初步尝试,开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先例,为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江桥抗战的伟大战绩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组织群众等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江桥抗战中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和平、民主、民生、倡廉方面的政策,揭示得人心者必得深厚的伟力,并由此阐述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国共两党政策在几个重要问题上的比较(一)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两党追求目标和实现方式不同国民党追求一党专政。1945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称:"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正> 争取台湾统一于祖国,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是我国新时期三大任务之一.在中国现代史上,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合作,共同为捍卫祖国独立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振兴中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共两党应该再次携起手来,实行第三次合作.第三次国共合作能否实现?这是目前国内外广大爱国同胞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本  相似文献   

13.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抗日救亡。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民党由反苏转向反日、国共两党斗而不破都是由于日本侵华所导致的。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不是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的复杂形势,在共产国际的倡导和孙中山的推动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党内合作是根据国共两党实际在当时条件下的一种合理选择,但由于国共之间存在着阶级性质的差异和指导思想、道路选择等方面的分歧,这种合作形式又具有局限性,不但从一开始就受到两党各自反对力量的阻挠,而且为后来国共合作的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5.
虽然国共两党的阶级基础、政治纲领及方针、政策都有几、则的区别,但这并不能成为两党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民族利益。在历史上国共两党先后有过两次合作,每一次合作都对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民族的振兴与富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国民党每次都在取得合作成果后,为了阶级私利,又在历史上导致了合作的两度破裂,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历史上国共两党反复合作与分裂的复杂关系,现在似乎因为有了台湾海峡这个天然地理障碍而终止。在国际势力的干预下是否永远断绝呢?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国共两党关系史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特定的基本原理。它不仅是国共两党关系历史现象和规律的理论概括,而且是构建国共两党关系史这门学科的重要理论支点。深入研究其基本原理,对于这门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拟对国共两党关系史的有关基本原理,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18.
废除不平等条约在抗战期间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顽强御侮的历史报偿,也是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必然结果.它提振了民心,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中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念.国共两党因之不约而同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尽管国共两党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和评价并不完全一致,但废约所产生的积极政治影响,客观上维护和巩固了业已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9.
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现代政治史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问题。纵观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这样一个明显的、带有规律性的特点,即反复的合作与分裂。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表明:民族和解与"一国两制"是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光明的前途和历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国共两党的关系阎树恒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形成的,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使国共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国共两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尽管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已经完成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