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许多动物拥有诸如毒液、麻醉液、腐蚀液之类的“化学武器”,它们分泌的毒液一般有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类型。神经毒作用于对手的中枢神经,使其心脏停止跳动:血液毒则经过对手的血液循环系统破坏其组织,最终使其丧命。非洲有一种毒蜂,蜂王一旦确定进攻目标,就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命令全军反击”,即使是老虎、狮子也难逃厄运。  相似文献   

2.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2,(21):43-45
把动物毒液中的化学物质用于治疗疾病,这在人类的历史上并不是新鲜事,从毒蟾蜍到毒蜘蛛,从毒蛇到毒蝎子,它们的毒液都曾不同程度地被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当成治病的"良药"。当一个分泌毒液的动物袭击它的猎物时,那些毒液必须在被袭击的动物身上迅速扩散,还必须突破动物体内的"防御体系"以到  相似文献   

3.
竹叶青蛇是一类具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为研究其蛇毒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结果显示:竹叶青蛇以血液毒为主,以可消耗的凝血障碍和纤溶为主要病理过程,其毒中的凝血酶样酶可能是导致DIC的主要毒素成分;从我国生产的竹叶青毒液中分离出酶;此外,竹叶青毒液中还存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这些抑制剂抑制了Fg与ADP激活的血小板的结合。因此得出结论,竹叶青蛇咬伤,只要做好早期行伤口清创术,一般能避免死亡。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见人类对蛇多少有点恐惧。如果碰巧遇到了毒蛇,那就更可怕了。毒液是威力强大的武器,它是怎样产生的呢?毒液的起源时间爬行动物中,蛇和蜥蜴家族中都有利用毒液捕捉猎物的成员,只不过毒蛇的种类很多,而全世界蜥蜴的种类大约有1500种,却只有2种现生的蜥蜴是具有毒腺的:大毒蜥和科摩多巨蜥。过去,科学家认为两类动物的毒液起源应该是不同的,在1亿年前,蜥蜴进化出了毒液;到了距今8千万年到6千万年前,蛇也进化出了毒液,而且比蜥蜴毒液的毒性还大。然而,现在基因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对毒液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20,(1):31-33
不要以为名字中带有“毒”字的动物就是“毒”门武林高手,真正的高手一般深藏不露,名字里不带“毒”字,但毒技高得很,都有自己的“毒”门绝技。“甘蔗蟾蜍”:分泌毒液绝人命,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索诺兰沙漠蟾蜍由于善于捕食偷吃甘蔗的甲虫而被引进到澳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被称为“甘蔗蟾蜍”。它灰头土脑的模样有点丑,却被澳洲很多宠物狗迷恋上了。  相似文献   

6.
科技情报站     
德国的动物学家研究发现,一种以喷射毒液见长的眼镜蛇在遇到威胁时,专门瞄准入侵者的眼部喷射毒液,使入侵者失明。为了提高命中率,这种眼镜蛇在喷射毒液时来回移动头部,以使毒液的落点分布得更好。毒液通过毒齿中的细小通道以高压喷射出眼镜蛇攻击入侵者眼来,能够射到1-2米远。整个过程平均持续1/20秒,肉眼很难观察清楚。“沙发土豆”帮助科学家了解肥胖症“沙发土豆”指那些经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肥胖的“沙发土豆”比瘦的“沙发土豆”坐的时间更多,而走动的时间更少。研究人员连续观测了20位久坐志愿者10天中的姿势…  相似文献   

7.
窦光宇 《世界发明》2002,25(1):21-21
在自然界,许多生物带有毒性。这是由它们身体内特有的腺体和器官所分泌的。生物毒一旦侵入人体的肌体,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但从积极的方面加以运用,也可以对治疗许多疾病起重要的作用。在古老的印第安民族,人们在狩猎和御敌时,往往要在箭镞上涂一种植物毒液。中毒者全身肌肉检驰瘫软,呼吸很快停止。  相似文献   

8.
蛇毒中的毒性成份现知均属多肽或蛋白质,即毒性多肽和毒蛋白,常统称为“毒素”。某些毒蛋白还兼具有酶活性,而蛇毒中更有不少无毒性的酶。曾有过一些关于某些蛇类血浆(或血清)能中和本身毒液或其他某些蛇种的毒液毒性的报导。在用蛇毒对小鼠等作毒性试验时,如同时给小鼠注射某种供试验的蛇类血清,不少情况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尖吻蝮蛇是我国十大剧毒蛇之一,其毒液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引起出血、肿胀与局部组织坏死。当前,生物信息学高速发展,使全世界的生物学研究数据和成果得到共享。本文主要从尖吻蝮蛇蛇毒中的出血毒素的生物信息学上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信莲 《科学大众》2009,(3):19-19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中毒。中医大夫把药用蜈蚣叫做“百足”。它是不是有100只脚呢?实际上,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也是蜈蚣,只有15对步足和1对颚足;  相似文献   

11.
司法机关为了侦破在毒物、药物投毒杀人或者自杀的案件等意外中毒事件,应首先查明药物的类别和名称,再根据药物的浓度以及含量的情况确定案件的性质。血液灌流(HP)治疗是借助于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有吸附作用的装置来消除已吸收人血的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而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方法,是血液净化常采用的方法,其可以大大提高毒药物中毒的抢救率,因此很早以前这项技术就被应用在了毒药物中毒病人的抢救工作中,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HP)的结合,更是在抢救过程中取得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血液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球蛋白、血浆及多种营养物质,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人体血液的总量约占人体自重量的9%。脑脊液脑脊液是脑组织内的腔室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有100~150毫升,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脑、脊髓免受震荡,还可供给脑营养,排出代谢物,调节脑内压力。泪液泪液是眼睛里泪腺分泌的液体,反复循环  相似文献   

13.
正海蛇毒液增强记忆力,蜥蜴唾液能治疗代谢紊乱,蜜蜂的蜂毒可以治疗痤疮脓包……这些千奇百怪的处方并非出自古老的魔法书,而是出自药理学研究人员最近发布的科学论文。事实上,毒渡及其他动物毒素的治疗作用不仅仅是中世纪巫医的幻想,生物学家对此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终于激起了制药工业的兴趣。动物毒液可以治疗癌症?没错,毒液中的大量活性分子正乘着新技术手段的东风成为治病良药!制药工业正在经历一场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喜欢下围棋,而且棋艺高超,一直难觅对手.一日,左宗棠微服出游,来到一乡间小路上,看见路边悬挂着"天下第一棋手"的旗帜,一老翁在布棋.当时前线吃紧,左宗棠即将率兵奔赴新疆平定叛乱,左宗棠平时下棋就难觅对手,自视甚高,如今竟然有这么一个狂妄老翁,左宗棠心里痒痒,决心与老翁对弈,一决高下.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01,(3):46-46
1、一旦发现蚕中毒,应立即撒焦糠或石灰粉,加网除沙,喂新鲜无毒桑叶,使蚕不再食毒桑叶。 2、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或把中毒蚕搬到室外。将蚕浸入清水中30分钟,促使蚕吐出毒液,然后将蚕放在通风处,同时准备有关解毒药物和新鲜桑叶。 3、如果蚕室四周农田治虫,空气中有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为什么?     
正2018年7月份,陕西一个女孩网购了一条银环蛇,不幸被咬身亡。银环蛇究竟有多毒呢?银环蛇的毒性真的很强吗?银环蛇体形较小,通常只有1米左右,全身背面是黑白相间的环纹,腹面全为白色。银环蛇的毒液含有神经毒,虽然它的排毒量小,但是毒性非常强,只要1毫克就能致人死亡。银环蛇的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人被其咬伤后,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 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至13年.到了发病期,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产生肿瘤,最后导致死亡.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性行为、吸毒和母婴感染等,而一般的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18.
《百科知识》2007,(4X):I0001-I0003
世界上有数以百种的动物有毒。有些动物的毒素是由所吃的植物得来.但是另外一些动物的毒紊却是它们自己身体内造出来的.动物利用这些毒素来保护自己或者捕捉猎物。许多有毒动物全身充满了毒性.这些动物并不主动攻击其他动物,其毒性只是肪身。然而,另一类有毒的动物则是在它们身体内部来制造和储存毒液.适时将毒液洼进敌手的身体。这第二类动物就被称为毒腺动物。毒腺动物包括所有种类的蜘蛛、蜈蚣和蝎子,水母以及毒蛇.等等。  相似文献   

19.
现时代,在军事领域内,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军队、改造军队的必然趋势.通过网络攻击,可以使己方获得战场的主动权,对战场上形式的变化能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可以使对手之间的通讯不能正常进行.相当于刺瞎了对手的眼睛、刺聋了对手的耳朵.  相似文献   

20.
当地时间2月11日,欧盟开会讨论并投票通过了一种对”玉米螟蛾”有很强抵抗力的转基因玉米的种植许可.允许美国一家公司生产的这种新型转基因玉米在欧洲推广。这种转基因玉米对害虫“玉米螟蛾”有很强的抵抗力,因为其自身会产生一种毒液.可有效防止害虫入侵。但这种毒液是否会对动物或者其他昆虫造成影响还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