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空白",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真情注入"空白"、探究"空白",学生的语言就会得到发展,情感世界就会得到丰富.  相似文献   

2.
书画创作中讲求疏密有致、计白当黑,往往会留下恰当的空白,引人想象。其实在语文的文本中亦是如此,作者也会有意或者无意留有“空白”,可能是文本中的情节、描写、语句,也可能是插图、意境、结尾等,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空白”,填补“空白”,诠释“空白”,不仅给文本注入了新的血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寓意深刻、含蓄的内容,作者并没有直接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是用其它的形式去代替,形成“空白”。教学中,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空白”,引导学生去挖掘“空白”,认真体味和感悟“空白”,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会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去创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挖掘“空白”,认真体味和感悟“空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味:一、语言之“空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养…  相似文献   

4.
罗信笃 《教书育人》2002,(10):24-25
画家作画巧妙布白,给欣赏者以遐想的空间;音乐家演奏特意停顿,听众细品绝佳境界;教师上课在细针密线处留有余地,会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恰到好处的“空白”,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教学内容上的“空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适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这种省略的艺术,学生会得到更多,特别是在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养成上收获更大。其方法有:1.“反弹琵琶”法教材的体系,一般按事物的起因,时间的先后,结局的情况来叙述,教学中若总按这一体系平铺直叙,难免会出现枯…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空白”即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当地使用“空白”,就是要在“空白”中“悟”;在“空白”中“做”;在“空白”中“记”。要贯彻好求实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及时恰当地设置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觉“内化”的内涵、时问、过程的方法和技巧,称之为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是一种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纳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巧妙地应用“空白”艺术,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科学思维方式的练就、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效能,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丽丽 《新疆教育》2013,(7):156-156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寓意深刻、含蓄的内容,作者并没有直接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是用其它的形式去代替,形成“空白”。教学中,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空白”。引导学生去挖掘“空白”,认真体味和感悟“空白”,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寓意深刻、含蓄的内容,作者并没有直接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是用其它的形式去代替,形成“空白”。教学中,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空白”,引导学生去挖掘“空白”,认真体味和感悟“空白”,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会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去创新。  相似文献   

9.
图画雕绘满纸 ,未必尽善尽美 ,倘若适当留下空白 ,反而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 ,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更与“空白”息息相关 ,既要留下教学空白 ,又要利用好艺术空白 ,做到实处含虚 ,虚处探实 ,诱发学生多思 ,开发学生潜能 ,培养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证明 ,艺术地利用“空白”是培养学生多思创新的有效途径。那么 ,如何使教学空白与艺术空白交互为用、密切结合 ,达到理想的境地呢?一、揭示课题留空白 ,培养思维的整体性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是思维的窗口。教师因题制宜 ,艺术地设计揭题解题思路 ,注意留有余地 ,就能调动学…  相似文献   

10.
“疑是思之源”,人们对事物产生了疑惑,发现了问题。就会去思考,去解决,认识上便有了提高。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下又能得到解决,无疑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空白”是指课文语言空白,即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抓准切入点,有目的地捕捉知识上、心理上、插图上的“空白”,启发学生思考,就会收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肯定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翁兰珍 《教师》2014,(34):117-117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想象的“空白”,就如中国写意画一样,讲究“空白”艺术。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挖掘课文中的“补白”素材,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以教学《去年的树》为例,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在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官极”必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学生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仅仅是靠当学生干部,即当“官”的途径去实现的话,那么“官”位意识就会得到强化。其结果,易使学生产生非“官”不管事、“官”即是管、“官”即荣誉等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注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空白”中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形成“空白思维”。“空白思维”是学生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一、“空白”思维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空白思维”,原是艺术环境中所设的一种情境,本文用来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有的“空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中学生不能“交际”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永远不能充分地得到体现。这种缺陷不仅制约了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而且会制约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仍不能忽视,它是学生学习有序高效进行的保障。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情境,适时点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开发智力潜能,仍是十分必要的。一、授课中应留有“空白”教师在授课中应讲究艺术方法,不能兴致所到一讲无遗,而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这里说的“空白”不是空无所有,而是一种含藏,是语义待拓展的空间。讲课留有“空白”,就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再创造的空…  相似文献   

18.
于无字处读精彩——语文教学的“空白”填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的“不确定”与“空白”因素,这就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教师艺术地利用“空白”,引导学生填补“空白”,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本文试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空白” ,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 ,或预习复习 ,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 ,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一、“空白”的意义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空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 ,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 .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空白”艺术要求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 ,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弊端。教师将…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有一种“召唤结构”,它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它含有许多“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有待于欣赏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充、丰富甚至重建.语文教学艺术也应该是一种“未完成”的形态,它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是一个教师唱独角戏.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科学地“留白”,留下一些“空白”和“未定点”,就能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就能“召唤”接受者即学生的能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呈现一个人与人相遇、灵魂与灵魂相撞,输出信息与反馈信息相融的美妙境界.教学留白,方法很多,其中教师教学语言的“留白”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