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  相似文献   

2.
《乐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理论著作。它通过对音乐的本质、音乐创作的目的、音乐的美育作用、音乐与政治、社会生活等问题的论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音乐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基石。 一、音乐的本质在于表达感情 《乐记》一开头就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  相似文献   

3.
4.
《乐记》是我国音乐美学史上较为系统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乐记》的"感物论"、"情感与音声"和"和乐论"三个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文章中还将《乐记》与西方的美学著作黑格尔《美学》进行简单的对比,发现虽然具有文化差异,但是两部著作还是存在着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乐记》奠定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基石,其系统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试图对其中的“声”、“音”、“乐”三个概念进行思辨,尤其对“乐”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给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乐记》是我国现存可见的最早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著作。《乐记》认为音乐是客观印象的主观反映,是情感的流露;与社会密切相关,具有教化社会的功能,是社会教化的工具。《乐记》概括总结了“乐与政通”理论,提倡“礼”与“乐”相结合,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以我们现当代的美学审视,《乐记》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现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与柏拉图的思想一样,《乐记》作为我国先秦美学思想的集成,其所致力于追求的是建立一个有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共同体,所以其音乐美学思想并非独立存在,不能离开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与柏拉图思想所不同的是,传统中国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基础与古希腊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其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影响了世界上两个重要文明在之后数千年的走向。如今,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现代化的转型。如何认识两者,关系如何认识我们自身;如何认识过去,关系我们当下的现状甚至是未来。  相似文献   

8.
《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本源与产生过程有详细的阐述,其音乐本源论——“物感说”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比西方的“模仿说”前进了一步.《乐记》是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者,它以“气”论述了音乐的审美特征,论述了音乐与人的气质个性、道德情操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乐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主张以“德音”教化民众,并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9.
《乐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美学集大成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乐记》继承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站在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论述其音乐美学思想的。这主要体现在"乐"的真正欣赏者、创作者均是"君子"而非"众庶",而"礼乐"作为《乐记》的中心思想,也是从统治者利用"礼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方面论述"乐"的,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乐记》中严格的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10.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的著作,它秉承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对乐的根源、本质、以及审美特征、乐的功能、礼乐关系等都做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乐记》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其音乐美学思想是"礼乐"思想,"乐"从根本上来说要为"礼"服务,突出表现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功能。在"礼乐相生,乐政相和"以及儒家"中和"之美的基础上,《乐记》多层次论述了音乐的基本审美评价标准——"和",其对"中和"、"平和"、"和合"之美的追求渗透于全篇之中。  相似文献   

11.
试论《乐记》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中国古代早期美学思想系统总结性的经典献,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学理论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影响。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乐记》的美学思想内涵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13.
14.
《乐记》以篇目逻辑体系与范畴潜在的双重组合,形成完整的美学理论建构体式,其中较为清晰的理论逻辑梳理,范畴的内蕴凝结与潜在的意义勾连,展现了朴素辩证法逻辑思维方式与感性体验思维方式在美学建构中的融合。这一融合。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建构的辨证性与感悟式特征。  相似文献   

15.
《乐记》音乐思想的儒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记》是我国汉代的一部音乐论著,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音乐思想、音乐美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在我国音乐思想发展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探讨和研究《乐记》的音乐思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将有重要意义。现存《乐记》的篇幅中,音乐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的本源与本质。《乐记赠首说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放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成羽族,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盛者,其声味以杀,其乐心感…  相似文献   

16.
《性自命出》为郭店竹简中一篇颇为重要的先秦儒家佚籍,篇中有论及音乐之源起、音乐之功能、音乐之宗旨等方面的内容,虽语焉不详,却与《乐记》表现出既相同也相异的音乐美学观念。《乐记》为孔门乐教传承的经典,浸润着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音乐观。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乐论》是一部阐述其音乐思想的重要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荀子从"性恶论"出发,礼乐并重,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音乐思想,主张以音乐来陶冶人的情感,使人成为高尚的人,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荀子的音乐思想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乐记》是中国的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其内容中将音乐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以及音乐对人的影响改造的观点,具有音乐艺术治疗学的萌芽,这不但说明中国音乐治疗思想的历史悠久,而且也体现出《乐记》内容涉及之广泛。  相似文献   

19.
"即兴"就是指"根据临时的创造性的随想来进行演奏,即没有事先写成或印成乐谱,也不是凭记忆乐谱。"本文根据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存在的一些即兴现象,借用汉代音乐美学著作《乐记》的观点,从音乐的本源与本质入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乐记》的“遗音遗味”说,本于儒家礼乐文化,对后代的“艺味说”的影响较大。儒家在论述祭祀“神灵”的礼乐中,也表现了对“淡味”(本味)的推崇,据《尚书》等记载,至少在西周时代就存在这种观念,而其后“大羹之味”必“淡”的思想观念,又融入了道家的“无味”、“淡味”的思想,这就有由祭祀的“礼乐”论向其他方面推延发展的趋向,由于先秦时期“诗乐舞”是合一的,其论述本身包括了“诗”,这也就影响到“文学”。最终这种“淡味”,不仅逐渐成为音乐最高的审美理想,也成为后代提出诗(文)乃至书画的创作要表现“遗味”、“余味”、“平淡”之味的思想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