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因此,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静 《宣武教育》2005,(7):8-10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证明:道德知识只是道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学校不仅是知识、理念传递的场所,更是人性、品行滋养的殿堂。课堂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矫正转化工作要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和丰富人生的体验,这样,学科知识的增长也就同时成为了人格的健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金曾汉 《考试周刊》2014,(71):175-175
生态课堂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但又不仅限于认知层面和能力层面,更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过上愉悦的学习生活,经历学习与交流中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生态课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学科知识增长与人格健全发展的同步协调过程。  相似文献   

5.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了解每一位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不断地优化和革新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对于学科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用生活化角度对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本文主要阐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构建与应用生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初中阶段道德与发展课程除了要培养学生一定的道德与法治思维与全局意识外,还承担着帮助学生完善“三观”的教学任务。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需要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学科知识,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三观”,为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月华 《天津教育》2020,(29):176-177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及思考,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本文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注重把握生活化教学模式,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至少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教师不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且是一种具有特殊育人功能的专业。不是有知识就可以“为人师”,教师专业要求教师要有学科知识,还必须有专业精神、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第二,教师的知识能力既具有学科专业性,更有教育专业性。目前有些教师不能把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缺乏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第三,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奋斗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平 《考试周刊》2011,(86):216-216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关注学生是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周彬 《人民教育》2022,(8):32-34
要实现学科高质量教学的育人使命,必须在学科教学层次上有更高的立意,在关注教学过程效率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重构与改造。同时,把学科知识还原到生成它的历史背景中,融合到可以应用的生活情境中,从而不仅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并且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和道德判断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精神和遵循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其今后的学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德育工作可以独立开展,也可以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品德修养。而初中历史课程中包含着大量的道德材料,所以,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使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及道德素养得到大幅提高。如何有效地将二者融合起来,这是当前值得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玲 《家长》2023,(17):50-52
<正>2022年新修订并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强调教师在课程构建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将生活素材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环节,推动学科教学贴近生活实际,以生活为教学服务,以教学反作用于生活。基于生活的真实性问题情境,不仅能发挥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还能以其真实性、生活化的特点,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难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融合能力对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不论是在哪一学科的教学中,都应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展示平台,给予学生相应的表现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通过学科知识及相关知识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为其将来的学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德育内容和学科知识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从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提高的意义,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提高的途径两个方面探讨了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提高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既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成熟的过程。新课程需要具有创新型、研究型、信息型和学科知识复合型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6.
教育儿童树立起道德责任感,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促进学生道德成熟的工作上担负着重要的任务。瑞安认为:师范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使未来的教师懂得如何在课堂上编制和进行一种“道德课程”。他主张,师范教育的内容不应当仅仅包括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未来教师必须理解到他们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一种对团体对社会有更大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仅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基础教学,同时教学内容深度贴合了新时代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当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充分融入核心素养的教育,让学生奠定学科知识基础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个人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教学目的,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开展,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展开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核心素养培育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引下进行结构化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单元结构化教学通过教学内容结构化、认知过程结构化、评价方式结构化,以教师结构性的教,促进学生有目的、有结构、有关联的学,在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科知识、认知体系、核心素养成为更具生长力的结构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9.
董海梅 《天津教育》2022,(15):43-45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不仅能培育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鉴于此,在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正视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和养成,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关键落到实处。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和提升,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期间,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是关键。因此,  相似文献   

20.
冯丽 《教书育人》2007,(1):23-23
由侧重传授知识,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往课程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教师的精力几乎全放在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现成的,严谨的学科知识结构。所以,课堂教学技能大都是围绕着怎样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比如讲解技能,教师的讲解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并且这些都只是局限在学科知识的范畴中,而新课程教学力求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既是习得知识、养成技能的过程,又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