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的产生往往建立在原有词的基础之上,即词语的产生是有一定理据的.我们从词源的角度探究其隐含的构词理据会很容易将"谈""讲""论"和"说"区别开来.这四个词语之间的构词理据并不相同,这也是他们能够共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拒马”“铁马”“水马”三个词都属于“隔离障碍物”语义场,在产生时代、主要材质、使用范围等方面有差异。功能、材质和视听觉感知特征是这一类词的主要构词理据,同时也体现出汉民族重功用、重对称、重类比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汉英网络缩略语大量涌现并交叉影响,本文对二者的构词理据(词外理据和词内理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异同,从而揭示网络缩略词语的构词规律。汉英缩略语虽然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是二者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即,词外理据却是趋于相同的;在形成方式和构词理据方面,汉英网络缩略语有细微差别,但都以认知语言学里的转喻和隐喻作为构词理据。  相似文献   

4.
词语的理据性解释了言语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Stephen Ullmann对词语理据的分类对俄语带指小表爱后缀的表物名词的理据性进行了研究,从构词角度总结了直接理据和间接理据是该类词的两种构词理据。  相似文献   

5.
论同源词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分析同源词的语义特征入手研究同源词的意义关系。一方面,认为同源词的意义从组成结构上可划分为性状义素和类义素,这两部分都可以成为同源词的构词理据;另一方面,同源词的构词理据又表现为显性义素和隐性义素,由于古人特有的思维认知方式,大部分同源词的构词理据都是隐性义素,因而它们的意义是“相通”。  相似文献   

6.
“受累”一词起初作“受到连累”讲,构词语素“累”作“连累”义,是词语的核心语素,承担了词语主要的语义功能;另一构词语素“受”作为遭受义动词,必须与动词或形容词搭配出现,表示隐含被动,其后不能再加宾语, “受”限制了词语的语法和部分语用功能.“累”出现新义——“疲劳”“劳累”义,其词性由动词转变为形容词,核心语素语义变化对词义产生影响,而“受”语义虚化,用法比较灵活,允许“受+形容词”这一形式出现,因此“受累”一词生出新义——“受到劳累”.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受语用推理等因素影响,“受累”一词常使用作客气话,有“麻烦”“烦扰”之意.  相似文献   

7.
本从构词类型,语法功能,产生理据诸方面简析了焦作方言中“圪”作为前缀广泛应用于合成词的构成这一重要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任意性和词语的理据揭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非任意性。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首先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性。但用已然形成的符号来组织另一类语言符号时,就又形成了词语的理据性。这另一类符号就成为非任意性。人们研究构词方式时,可以揭示词语的内部形式。流俗词源有时是假的理据,而汉字的理据并非都是汉语词语的理据。词典释义对词语的理据揭示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徐静 《学语文》2006,(2):45-46
“内”、“外”是表示相对的空间方位的一组概念,常常作为构词语素出现在成对的词语里,例翅“内景”、“外景”、“海内”、“海外”。它们有丰富的引申意义。同样成对存在于“内科”、“外科”、“内在”、“外在”、“内篇”、“外篇”等词里。而当“内”、“外”作为构词语索进入亲属称谓语里,其构成的称谓词在对称性上却呈现出有趣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在语义学领域里对语言理据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通过对语言理据的探讨来解释“Watergate”类比构词形成的一系列词汇的语义理据,揭示转喻在这一现象产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指出正确运用语义理据,构建学生心理词汇中的语义网络,能够促进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1.
从字形讹变、词语生成的角度,论证了《晋书》所引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中"墙岸"当系"墙宇"之讹。同时,根据古汉语词义发展的特点与词语构成的方式,阐述了"墙岸"一词的生成机制和构词理据。还结合"墙岸"出现的语境,发现"墙岸"一词义项有三个;《汉语大词典》中,"墙岸"释义不全,应据此补订。  相似文献   

12.
"狐疑"一词是典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关于"狐疑"的构词理据,在学界历来存有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传统意义上的训释,认为"狐疑"即是"像狐狸一样疑虑","狐疑"是一个偏正式复合词。另一种观点是从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提出"狐疑与嫌疑一声之转"之后流行起来的,认为"狐疑"是一个连绵词,不可分开训释。本文试从分析"一声之转"的内涵、连绵词的产生和特点、"狐疑"与"嫌疑"的语法特点、"嫌疑"不是连绵词等几个方面对这两种观点做进一步深入探讨,并通过文化索义这一重要的训诂方法展开具体分析。认为"狐疑"不是连绵词,而是一个偏正式复合词。  相似文献   

13.
试析现代英语的构词理据李兴华关键词现代英语;构词理据词的理据是指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也就是名称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现代语言理论强调人类交际系统的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索绪尔强调“符号的任意性”。他指出,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  相似文献   

14.
“化”缀词构词能力之强,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对其研究也非常深刻。本文在前人基础上分析“化”缀词语义的范畴化过程,认为“化”缀词之所以使用这么广泛,与它的语义外延不断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选取湖南常德这一方言点的部分例词,在把常德方言合成词的构词理据分为直接命名和间接命名两大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具体的构词理据及形成原由,并同时分析了构词理据所反映的相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太平经》有“平言”、“行言”“平行”、“平道”、“行道”等词。王云路认为,这是一组同义词语,正确,但是释其义为“径直讲来”,误。经考,这组词语中的“平”与“行”,都是“言”的同义词。“平言”、“平道”、“行言”、“行道”、“平行”都是同义词连用形式。它们的基本语义都是“言说”,此外,还兼表说话的方式,具有“慢慢地说”的意思。俞理明在这组词语中的第一个字后面断句,释“平”为“尊者对卑者的应对语,意思是免礼。”释“行”为“应对用语,表示上文结束,继续进行以下的活动。”并误。又,古汉语构词有“参互成语兼同义连用”一格,此组词语即其例。  相似文献   

17.
李云云 《现代语文》2009,(12):74-76
“旧词赋新义”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语言现象,它利用汉语中固有词语的音和形来负载新义,使旧词具有了全新意义。本文对这一语言现象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了被赋予新义的固有词语的词性、新义产生的理据及语义变化的特点,力图把握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闽南方言时间词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南方言中特有的时间词语从构词理据和文化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说明闽南方言时间词语的特点。闽南方言时间词语在构词理据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包括名量结构及形量结构的偏正式复合构词,偏义复词构词,同义连用构词,缩略方式构词,词素组合逆序构词和特有构词成分等。在文化特征方面,它显现出闽南方言中留存的古语积淀,体现了闽南地区与外国的频繁交流,也展示出闽南地区的日常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9.
拼缀法构成的“月老族”一词具有中国特色,词典中尚无对应词,其它地方也无可参考的英译。从词语模的语义结构视角进行分析,借鉴英语中复合法、词缀法和缩略法三种构词方式,考证“月光族”和“啃老族”的英译,探讨“月老族”三种翻译形式以及该词语模和同类汉语新词的可行性英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流氓"是由上古汉语单音节词"氓(meng)"语素化而来的,并描写了"流氓"的语义结构,分析了构词理据。分析汉语中理据性较强的复合词时,需要考虑汉语"不依赖于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一基本特征,从意义着手,得到形式上的验证,将意义与形式真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