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 辑工作的创造性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 ,只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这个命题显得更为引人注目。长期以来 ,文摘编辑工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不少人认为 ,文摘编辑不过就是用一支笔、一瓶墨水、一把剪刀、一瓶胶水 ,在别人的劳动成果上抄抄摘摘的简单的重复劳动。而笔者认为 ,文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抄抄摘摘”可以了事的 ,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各种阅读需求的读者 ,文摘编辑必须具备相应的新观念 ,从传统的理念和束缚中摆脱出来 ,构建一种文摘新理念 ,才能办出适合当今读者需求的文摘版。文摘编辑的策划意识文摘版的编辑首先需要…  相似文献   

2.
吴杰 《出版广角》2016,(7):50-51
创新引领发展,出版业要发展就要进行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出版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出版社的整体竞争力.本文以一本科普书的再创作为例,谈编辑实践中的创新体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职工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职工对企业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报纸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报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而编辑意识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报纸的质量。报纸编辑意识体现在报纸编辑的全过程,在编辑过程中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因此,一张报纸有没有好作品,有没有好新闻,与编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创作好新闻的角度来说,编辑的大局意识、新闻意识、精品意识是三种最基本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好新闻,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追求。好新闻,就像养在深闺人未识,需要记者具备识别的火眼金睛,把握驾驭的能力,更要有筛选剔除的舍得。具备这些,好新闻就可遇又可求。  相似文献   

5.
晓音  研言 《出版参考》2005,(1):15-15
第一次在胥老师杂乱无章的编辑部办公室见到方地,还以为是找错厕所的老农。以往常有一些被尿憋急的乡下人来市委大院找厕所,十有八九会摸到《凉山文学》编辑部的两间破平房来。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在胥老师杂乱无章的编辑部办公室见到方地,还以为是找错厕所的老农.以往常有一些被尿憋急的乡下人来市委大院找厕所,十有八九会摸到<凉山文学>编辑部的两间破平房来.  相似文献   

7.
好新闻创作的成功之处,用三句话可以概括:把握政策宣传出成果,寻找亮点宣传出成果,倾注感情宣传出成果。作为市县一级所属的广播电视台,我们每天报道的新闻素材只是区域性的东西,只有拿本地特色的东西出去才会叫好。为此,在好新闻挑选中,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新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张华这篇文章,实际而辩证地回答了王清平在第二期的点题,很有说服力。不知王清平同志和其他读者以为如何?初搞新闻写作的人,常有没啥事可写的感觉,处在小单位和偏辟小山村的通讯员更以为单位小,地方偏辟,事件少而没啥可写。我刚开始也常有这种想法,通过参加新闻刊院学习和近三年的写作乡:践,我以为小山村也有好新  相似文献   

9.
最近,李克强总理批懒政:尸位素餐同样是腐败,指出当前官场弊病“闲不住”是一个极端,“为官不为”又是另外一个极端。对于这两个极端都不能容忍,因为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  相似文献   

10.
11.
12.
黄二彦 《大观周刊》2012,(27):205-206
去年暑假,由于秋季开学要施行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教学,我参加了新课标的培训,在短短的七天培训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评价的非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契诃夫说:简洁是才能的姊妹。短新闻,以“一枝独秀”的风姿,受宠于读,添香于传媒。其简洁之美,是其走向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眼下,别说是中央、省一级的新闻单位,就是笔者所在的地市一级的新闻单位,记者、编辑、校对人员的学历也基本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标志着一定的学识水平,对于用字规范、用词  相似文献   

15.
不是说新闻要增加一些透明度么? 那么,《李贵鲜谈去年金融工作教训》、《认真对待国务院批评杨振怀部长主动检讨水利部“公费过节”错误》(分别见1月13日、17日《新华社新闻稿》),就是有着政务工作透明度的两则新闻。李贵鲜是国务委员兼人民银行行长,杨振怀是水利部部长。国家部长以上的领导干部公开检讨工作的失误,在我们新闻报道上是不多见的。去年一年,我国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群众怨声颇多。要是在过去,新闻媒介便会奉命来宣传这方面的“大好形势”,以消除人民群众的怨  相似文献   

16.
图书是什么? 这个看来耳熟能详的问题,在今天却有许多值得认真深究的地方。尤其在传媒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各媒体之间相互交融与转换的情况下更有值得深究的必要。一句话,今日之图书已完全不同于昨日之图书了。 目前,对“图书”的定义有两个方向:中国人更多地从图书的内容来定义图书,而西方人更喜欢从形式上来定义图书。 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解释是来自刘国钧先生的《中国书史简编》,刘先生是研究中国图书史方面的权威,他总结了一套中国图书史的发展体系,认为:“图  相似文献   

17.
工作占去一个人一生中最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大部分美好时光。的确,除去少数出生时嘴里即含着银汤匙的幸运儿,为了生存下去便要工作,这是地球人都明白的常识。“境由心生”,倘若有一良好心态,不仅仅将工作视作眼下谋生的手段和未来养老的保障,在平凡的体力脑力劳作中发掘意义或意趣、  相似文献   

18.
本报在“五一”时开了一个有关劳模的栏目 ,一为应时 ,二为填补七天长假的稿荒。谁知在选人选时却犯了难 :今年劳模大多是“官字号” ,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一线清洁工、护士长。个体私营业主虽是头一遭上榜 ,但最抢眼的那位据说是欢场老手 ,最近又娶了一个比女儿还小的妞 ,实在不咋的。农民倒是有一个 ,但他好容易才养了一塘蟹 ,早被各路神仙吃苦了脸 ,咱怎能再给他“招蜂惹蝶”?栏目一开 ,立即就有“官字号”的贴身部下来电“推荐”顶头上司 ,有的干脆明示将有某种好处。甚至有一位办公室主任径自跑来 ,要“借贵报一角”替局长大人美言几句…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篇短文,题目是“口才≠人才”,意思是说,真功夫不在“嘴”上,而是在手上。读后浮想联翩,笔者认为,文章不应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口才是不是人才,要看从事何种工作,何种专业。对某些工作,某些专业来说,口才就是人才。就拿我们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来说吧,播音员在播音作品的再创造中所表现出来的播音风格和口语水平,就是一种口才;在主持人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节目主持人,与听众(观众)进行的娓娓交谈,也应是一种口才;新闻记者除具有较好的写作技能外,还应具有一种善于启发采访对象思维的采访艺术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