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交往能力低,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且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弱.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采用了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的方法(如帮助引导小班幼儿穿衣服等),帮助他们较快地适应了刚入园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小班幼儿刚刚适应集体生活,还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如何交往。本文将从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现状着手,研究影响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从而从多角度提高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1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99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维度: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以及社交障碍.(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小班到中班阶段,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无显著差异.(3)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90名3~6岁幼儿,通过“幼儿心理导向”课程,并采用行为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对幼儿交往策略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一年后,考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干预前,小班幼儿缺乏社会性交往技巧;中班幼儿交往策略水平不高;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实验干预手段的不同,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中班幼儿提高最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种类有所增加,种类以请求交换为主;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帮助小班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对小班幼儿的适应能力目标做了界定,并据此提出了帮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混龄角色游戏作为研究载体,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交往时呈现出的特点,以及可能对幼儿同伴交往产生影响的因素展开了相对系统并且深入地研究,希望可以在某些方面为教师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比小中班幼儿丰富,角色意识、角色分工、规则认知比较明显,因此常常会出现吵闹、争抢等交往表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游戏活动中应培养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体验交往所带来的快乐。因此,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与指导,是大班幼儿协商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8.
汪京莉 《学前教育》2009,(10):30-31
我班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我发现他们在图书区的时候不太会看书:有的孩子“哗哗哗”地乱翻书;有的孩子随手翻到哪页看哪页,到最后也说不清楚看了什么。然而,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要逐步形成看得懂故事书中所表达的意思及了解故事的主要结构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恰恰需要以幼儿的阅读为基础。中班正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结合中班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及本班幼儿的特点,我选择、设计了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9.
刘馨忆 《考试周刊》2015,(11):190-191
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强弱直接影响他们的体育活动好坏。在幼儿的关键时期,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小班幼儿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从而对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但是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小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很多幼儿的体育活动能力相对较弱,在活动中常常遭受失败并且因此容易发展成自卑心理,行动便会愈发显得被动和退缩,不利于合作交往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在满足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同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班幼儿刚入园,习惯了家庭生活的他们,要学会适应群体生活、学会与同伴交往与相处、提高交往等能力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事事随心所欲、不懂遵守区域规则、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等社会适应性的问题。怎样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呢?主要通过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培养幼儿与教师、同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班阶段,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小班阶段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本人将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现状,以观察者、实践者的角度来思考、探索提出混龄活动和同龄活动对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同伴交往策略直接决定着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否积极地进行。为探索中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同伴交往策略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为主、非正式访谈法为辅的研究方法,观察和记录了64名研究对象在区角活动中使用交往策略的情况,在对数据分析整理后,得出结论:1.在区角活动中,中班幼儿在使用同伴交往策略上存在性别差异;2.在不同的区角活动中,中班幼儿在使用同伴交往策略上的性别差异会略有不同,但这种差异很小;3.中班幼儿在使用同伴交往策略上的性别差异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这些现象尤其表现在小班幼儿身上。小班的幼儿刚从家庭的小圈子中走出来,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差,他们害怕上幼儿园,一段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幼儿在家独自惯了,胆小,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碰到不如意的事就掉眼泪:有的则因为在家中霸道惯了,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经常发生冲突,想做的一定要做,想要的玩具一定要抢到手。  相似文献   

14.
陈霞芳 《幼儿教育》2013,(Z4):29-31
通过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负面情绪主要来自需要未得到满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以及成人的批评。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经验比较缺乏,因此识别、理解、表达、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培养。生气是经常发生在幼儿身上的负面情绪之一,为了帮助小班幼儿提升应对这一负面情绪的能力,我们结合儿童情绪管理丛书中《我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41):163-164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让幼儿更快地融入幼儿园环境是教师的职责。一日生活皆课程,合理组织、科学安排组织一日生活,将各个领域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在一日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是教师值得开发的资源,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有效地让小班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环境。文章结合小班课程《我上幼儿园》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艺术表征等。  相似文献   

16.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这些现象尤其表现在小班幼儿身上。小班的幼儿刚从家庭的小圈子中走出来,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差,他们害怕上幼儿园,一段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7.
张文存 《成才之路》2010,(30):94-94
中班幼儿在接受了一年的小班教育后,初步萌发了对自然的兴趣,尤其对动植物十分感兴趣。因此,我们可根据中班教学内容以及认识动植物为主的特点,从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入手,帮助幼儿进一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8.
张静 《考试周刊》2015,(44):194-195
幼儿分离焦虑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引导不好或严重的话,会对孩子身体和心理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本次研究从不同年龄班分离焦虑不同表现入手,着重对小班和中班进行比较,针对中班幼儿实际情况从老师、家长及同伴三方面帮助幼儿减轻分离焦虑的消极情绪,通过案例分析找出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玉娜 《学前教育》2008,(10):49-50
进餐教育,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培养目标。例如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较弱,那么教育的重点就定位在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上;到了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但挑食、偏食等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因此,教育的重点就定位在培养幼儿健康、营养的进餐习惯上,帮助幼儿理解进餐对于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如何培养他们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激发他们的社会情感呢?下面以组织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排队参加中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