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方式是个体采取的行为或养成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它受到风俗习惯、文化信仰、个性特点及经济条件的制约,能够对个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活方式是个体采取的行为或养成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它受到风俗习惯、化信仰、个性特点及经济条件的制约,能够对个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习惯养成的行为主体的思维特点出发,可以把习惯分为无意识养成的习惯和有意识养成的习惯两种。无意识养成的习惯是个体本身的性格特点与其生活、学习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而常常具有偶然性的特点。其中的影响因素往往是个体无法选择与控制的,如个体的生活与发展环境。所以,同样的环境,不同个体所养成的习惯可能大不一样。无意识养成的习惯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形成的:一是个体有时在无意识的状况下做出了某一行为,他感觉到非常快乐,或者是这种行为非常自然、方便,因而以后就多次自然而然地做出同样的动作和行为,慢慢形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4.
学习策略对学生未来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一、生活方式的内涵。所谓生活方式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生活方式包括个体…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文化?是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近日,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演讲中对“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义。也有企业文化专家指出,习惯与文化密切相关,习惯是特定社会及其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的体现,文化是良好习惯的升华,良好的习惯就是企业文化。习惯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通过个体行为体现着特定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习惯养成是个体对社会文化的内化。  相似文献   

6.
刘珍艳 《山东教育》2005,(33):49-50
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被视为幼儿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探讨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变和巩固的规律是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幼儿知识经验较少,对自己的身体缺乏认识,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差,若能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学校中进行健康促进,使在校生养成健康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健康促进要从学校政策、安全、营养、环境、控烟、个人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卫生设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郑锋 《考试周刊》2011,(83):156-157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利用好体育课程,确立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加强学生的生活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丰富学生的健康理论知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习惯是什么?习惯就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是什么?学习习惯就是学生积久养成的学习方式。小学是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开始,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基础,所以学校及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围绕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展开讨论,给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杨招娣 《新教师》2023,(4):54-55
<正>劳动是学生接触世界、感受生活的方式,也是感知探索世界、习得劳动技能、增强生活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在当前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中,因劳动教育的缺位和异化,学生劳动技能的养成可谓“纸上谈兵”。一、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现状通过对小学生劳动现状的观察,笔者发现他们的劳动习惯养成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1.脱离生活,劳动观念淡薄。如今,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变得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11.
价值启蒙与生活养成--开放社会中的德性养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整的德性养成教育实际上包含两个基本过程:一是个体道德理性的启蒙教育;一是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价值启蒙是教育者利用自身文化和生活经验上的优势,引导和辅助学生获得对于人生与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判断的意识与能力。生活养成就是学习者把个人的价值启蒙与道德理性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验证、丰富、实践个人的价值理念,并且逐步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稳定的道德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在三维“健康”现下,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实现学校体育的健康促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由此,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道德德性是灵魂非理性部分的德性,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习惯训导而养成的德性。习惯的养成方式有多种,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化的效果。道德德性以中道思想为原则,追求个体行为和情感的适度。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儿童个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而良好习惯培养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重要内容,它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品德教师要把握习惯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遵循儿童习惯养成的规律,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利用品德课程培养儿童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5.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小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习惯是一个人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或反应趋势。良好的习惯养成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人生各方面能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学习习惯的养成应该始于学生进入学习生活初始的低年级,始于平日点滴积累,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模仿、练习而养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实则就是个体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如何捕捉和利用幼儿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展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常说:"好习惯,益终生"。什么是习惯?哪些习惯称得上是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呢?人的良好习惯养成有无规律可循?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结合我校的一些习惯养成工作,来跟大家一起探讨:细节养成,润泽生命。一、细节养成,理念为先习惯的概念。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好习惯,顾名思义,就是良好的习惯。那么,什么是"良好的习惯"呢?良好的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  相似文献   

19.
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倾向和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情感和态度等人格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智力水平、健康水平、生活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高道德素质修养、保证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习惯是养成之本,伴随着人的一生,贯穿于生活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环节。其中,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