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少茜 《教育导刊》2007,(11):26-27
一、情感智力及其对幼儿教师的意义 情感智力又称情绪智力,简称为情智(EI),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在认识和调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最早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词并将这个词语定义为:“从事助人行业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1]此后,这一领域立即引起了理论界广泛的关注。而教师作为一个关系国家社会未来的高压力群体,它的职业倦怠更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而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是我国实施新课改之后,价值的多元化,道德界限的模糊,使思想政治教师又陷入了新的职业倦怠之中。在新课改中,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职业倦怠缘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  相似文献   

4.
长期工作压力、社会地位不高,幼儿教师面临严峻的情绪情感问题,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过程不仅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其情感素质对幼儿的重要影响,发扬积极情感,克服不良情感,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注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倦怠”(burnout)是美国大众常用的一个语汇,用以描述一种歪曲的人职关系。1974年,临床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将它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普遍发生在各种助人职业的人群中,教师就是这一现象的高发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6.
据研究,教师倦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就是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危害职业倦怠(job burnout)一词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他用职业倦怠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疲惫不堪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开宗明义地讲到:教师是用心脏和神经工作的职业,没有应对孩子的特殊技能的人是无法胜任的。对幼儿教师而言.这种应对孩子的特殊技能首先表现在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教师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地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心理基础。那么,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哪些心理素质?如何才能养成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一些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的方法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美国学者Maslach1981年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burnout),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次发现并提出的,随后玛勒诗与派恩斯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提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表征着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即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增长.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而学校则是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场所和主导因素已形成共识.本文重点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内江市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维度.年龄大于40岁的幼儿教师情绪衰竭最严重,年龄小于20岁的幼儿教师情绪衰竭最轻,但个人成就感最低.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增加幼儿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和可控性、加强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是消除其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师的情感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今天,教育教学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日益被看作"与个性即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主体--教师,其情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吉林市三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玛勒诗等人编制的职业倦怠修订本,对吉林市三所高校18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吉林市三所高校教师无严重职业倦怠现象,但情感衰竭已初露端倪;性别、年龄、所教学科、教龄、是否兼职等对职业倦怠的各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情感衰竭和成就感两方面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数学情感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成分.调查显示,学生希望数学教师能够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数学情感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在注意调整师生观、学生情感体验、数学史料渗透、教师情绪状态等变量的情况下,学生的数学情感能够培养,学生成绩能够提高.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教育教学工作热情丧失。2.去人性化。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师生,甚至把同伴,学生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3.个人成就感降低。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付出努力。4.知识枯竭。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等。  相似文献   

16.
关注幼儿教师生命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完善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教师生命异化的实然状态是必须高度警惕的教育危机信号,应该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转换思维范式,重新全面构建幼儿教师的生命体系,让教师的生命可能性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所谓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感觉。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其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缺乏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教育教学工作热情丧失。2.去人性化。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师生,甚至把同伴,学生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3.个人成就感降低。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付出努力。4.知识枯竭。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等。  相似文献   

19.
关注幼儿教师生命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完善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教师生命异化的实然状态是必须高度警惕的教育危机信号,应该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转换思维范式,重新全面构建幼儿教师的生命体系,让教师的生命可能性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师情绪的管理对幼儿教育有特殊的意义.教师的不良情绪,易伤害幼儿的身体,易阻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易造成师幼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易影响对幼儿的公正,易打击幼儿的自尊心,易影响教师的教育策略,易影响师幼关系等.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其次要换位思考,体会幼儿的感受,最后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