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建立RLC串联电路的相量模型,分析电路的谐振和失谐两种状态,就电路中各参数的极值进行详细的计算,然后利用Tina Pro软件对这两种状态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通过仿真波形证实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相量分析法是处理正弦交流电路的主要方法,本文首先建立了RLC串联电路的相量模型,分析了电路的谐振和失谐两种状态,就电路中各参数的极值进行了详细的计算,然后利用Tina Pro软件对这两种状态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通过仿真波形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RLC串联电路的六个特性的分析研究,明确了这些特性存在的条件,进一步探讨了电流谐振和电压谐振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4.
用谐振补偿实验法,通过对RLC串联电路幅频特性的分析、实验和研究,引入了谐振补偿电阻和谐振损耗补偿角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测量谐振频率ω0及品质因数Q值的新方法,给出了实验数据,总结出了计算公式,即“Q=KQLω0”。  相似文献   

5.
从集总参数滤波器电路设计出发,应用Richards变换方法和Kuroda规则,讨论了由集总参数电路向分布参数电路转化的具体过程,从而完成紧缩结构的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采用微波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微带电路进行分析,并对设计电路的参数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6.
RLC串联电路是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技校学生在学习 RLC串联电路时往往感觉概念复杂,公式太多,遇到问题无从下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往往可以事半而功倍。   我们分析交流电路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矢量法和符号法。矢量法分析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然而计算过程烦琐;而符号法采用复数运算,计算工作相对比较简单,但复数运算不够形象、直观。矢量法和符号法两种计算方法恰好优缺点相对应。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那么既可以利用符号法的复数运算简化计算工作…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路基础课中RLC串联电路频率响应实验中存在的谐振特性曲线观测不直观的现象,本文设计了理论计算、实验实测、PSpice软件仿真和Matlab编程相结合进行曲线观测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改变电路中元件的参数值,对以上4种方法得到的频域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实现理论、实测、仿真、编程结果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RLC串联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实验中,用测试LC两端的电压替代测试电阻R两端的电压对实验进行改进,并从不同的方面简述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此改进的实验可以直接在示波器光屏上显示出被测的RLC谐振特性曲线的图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频率增大时,对实际RL串联电路应该考虑的因素,并从理论上对实际电路的幅频特性与理想电路的幅频特性的差别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从RLC串联电路方程厦其初始条件出发,导出时间常数与振幅、时间的关系式,介绍了在电源输出为方波时,利用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测量时间常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临界电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临界电阻的错误测量方法,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正确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中谐振特性的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总存在一定的误差,且谐振频率越高时,偏差越大.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电感和电容串联总损耗电阻对谐振曲线及Q值的影响,利用实验所测得的电感和电容串联总损耗电阻对谐振曲线及Q值进行修正,发现修正后的理论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用Origin变换坐标,将不对称的RLC并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对称变换.从而精确求解其共振频率的方法.该方法利用Origin的LabTalk编程和坐标变换等功能.使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变得快捷方便.同时又减小了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梅利尼科夫(Melnikov)方法推断在非线性RLC串联电路中存在混沌现象,并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了该推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用测试LC两端电压ULC替代测试电阻R两端电压UR的方法对测试RLC串联电路谐振点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并从伏频曲线、理论计算和物理意义三个角度阐述这种新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是"电路分析"课程中的常规实验。从传统实验电路出发,读取大量实测数据并绘制频率特性曲线。由于实际电感箱存在内阻等原因,实验结果偏离理论值较大,造成学生实验结果与理论学习脱节,为此,引入Multisim软件。采用交流分析和参数扫描分析的方法对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弥补和克服了传统实验存在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测试LC两端电压ULC替代测试电阻R两端电压UR的方法对测试RLC串联电路谐振点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并从伏频曲线、理论计算和物理意义三个角度阐述这种新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RLC串联电路暂态特性实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误差因素,提出了修正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Multisim软件对二阶串联RLC动态电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使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直观、生动形象.验证了带有负阻源的二阶串联动态电路的全响应过程.介绍了Multisim软件在二阶动态电路分析教学实验中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说明用测量电容与电感上的电压寻找谐振点,比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寻找谐振点的方法能够取得较为准确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