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义务教育阶段名校转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名校转制为“国有民办”学校,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总的来看弊大于利。各地不应加大这类学校的改制力度,必须坚持教育公平原则,审慎对待,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2.
选是一所曾经颇多争议的学校。她的名字叫翔中教育集团。2001年.她将宝应县三所最好的公办学校——宝应县实验小学、宝应县实验中学和宝应县中学——捆辨收购.开了中国民间资本收购公办(且是基础教育)名校的先例.公办名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该不该一卖了之?公办中小学名校集体转制民办,  相似文献   

3.
转制型民办教育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教育,它是政府推动的公办教育转制的结果。它的出现虽然推动了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加剧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供需矛盾,导致学校的非均衡发展,其所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增量与其造成的弊端相比,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4.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广东、重庆等地,一些"公有民办"名校在初中阶段,通过各种选拔考试展开生源抢夺大战,收取高额学费或"赞助费"。此举是对教育公平的公然破坏。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名校的初中阶段"实施的是义务教育,是不能收取学费的。不过在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所曾经颇多争议的学校。她的名字叫翔宇教育集团。2001年,她将宝应县三所最好的公办学校——宝应县实验小学、宝应县实验中学和宝应县中学——捆绑收购,开了中国民间资本收购公办(且是基础教育)名校的先例,公办名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该不该一卖了之?公办中小学名校集体转制民办,是不是意味着要加重老百姓子女的教育成本?所谓“宝应模式”,是不是又一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关于她的“前世”——公办中小学名校捆绑转制,媒体已经多有报道,本刊也于2004年第4期(教育管理)用“独家策划”的方式,对所谓“真假民办”作了专题探讨。5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她,是想看看她的“今生”——转制以后的公办中小学名校究竟发生了什么?寻找她的管理秘笈——是什么力量使她能够立于潮头、独领中国民办中小学教育风骚?  相似文献   

6.
公办名校应承担3种责任:引领建构学校新文化,促进区域教育整体发展,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从实践的角度看,公办名校的转制从产权上转变了学校管理运行方式,建立了学校与政府的新型契约关系。对当前我国公办名校转制的实践状态进行理论分析可从3个视角出发: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看公办名校转制的社会基础,从制度变迁理论看公办名校转制的发生过程,从产权理论分析公办名校转制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公办名校转制,可以实现政府、教师、百姓、投资者和学校多方受益。公办名校转制不应该成为禁区。推进一部分公办名校转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教育的良策。转制必须在产权层面上展开。应当辩证地看待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8.
公办名校转制,可以实现政府、教师、百姓、投资者和学校多方受益。公办名校转制不应该成为禁区。推进一部分公办名校转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教育的良策。转制必须在产权层面上展开。应当辩证地看待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9.
公办学校转制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转制的出发点是通过转变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学校运行机制,以扭转我国传统公办学校日益暴露出的投资渠道单一、经费不足、管理机械、特色暗淡等弊端,达到增强公办学校活力、改善基础教育阶段办学环境的目的。经过十几年的试点实践,公办学校转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转制学校的数量大幅上升,转制的形式类型逐步增多,由“转制”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面对因城市化进程加速、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升温引发的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分化加剧,杭州走上了一条由官方积极推动的、扩充名校优质资源与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的名校集团化办学道路。杭州名校集团化推陈出新,创造了多种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为了完善这种策略,还需反思由此产生的复杂性行政角色与关系、集团化学校文化共生、义务教育基础任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的普通教育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初等教育阶段为七年,中等教育阶段为五年。中等教育阶段前三年为初中,后二年为高中。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属于免费义务教育范畴,高中教育不属于免费义务教育范畴。 多年来,青年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以后因为没有就业能力只得重新返回学校继续升学,可是,雇主们也抱怨招聘不到理想的劳动力。这种状况正在  相似文献   

12.
一、2008年教育民生工程完成十项任务:一是增加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二是向10478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补助生活费779.57万元;三是向607342名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702827元;四是向24618名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补助杂费579.6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323.6万元;  相似文献   

13.
公办名校是指在当地办学质量和声誉较好的公办学校。目前公办名校转制,既是政策禁区,也是观念禁区。公办名校能不能在产权层面上实现转制?转制到底给政府、学校和老百姓带来了什么?民办教育能不能走出“补充”的窘境?江苏省宝应县三所公办名校转制的成功实践,较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在宝应县,转制前的“惋惜”、“怀疑”和“责难”,已经被今天的“理解”、“庆幸”和“赞叹”所取代。作为淮安外国语学校校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我参与策划,失去并亲历了宝应县三所公办名校的转制改革,今天,对这场改革进行回顾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笔者身处其,有些观点恐怕偏颇难免,希识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适龄儿童免费实施的学校教育,是国家承担的一项公共事业,体现着公平原则。然而近些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低龄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使得该阶段的教育公平受到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适龄儿童免费实施的学校教育,是国家承担的一项公共事业,体现着公平原则.然而近些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低龄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使得该阶段的教育公平受到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6.
“校中校”是某些地方重点中学借助自身品牌、声誉,利用自身拥有的优良教育资源开办的高收费的学校。这种现象有时也叫“名校”办“民校”或“一校两制”。它看起来像“国有民营”,实际上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将不合理的收费变成合理的高收费。这种做法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戏法。当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紧缺,这种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呈蔓延趋势,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就其利弊展开了一番争论,权衡其利弊,笔者认为:名校利用大众对优质教育的狂热追逐心态,而不顾义务教育的宗旨趁此大敛钱财,有悖于义务教育的初衷.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一种不义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广东省X县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前后经费变化情况作了调研分析,发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实行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只能低水平办学,艰难运作.而要真正办好免费义务教育,需要政府注意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经费省内统筹与以县为主之间的关系、减轻家长负担与确保学校基本收入之间的关系、普及义务教育的量与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苏将免收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本费从2011年春季学期起,江苏省将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目标。免费作业本将由江苏省统一采购配发,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全额承担;讲义由学校免费提供,所需经费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因此减少支出2亿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一所无证打工子弟学校的典型个案分析,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进入办学质量较差的无证打工子弟学校,是由于地方政府的限制性规定、公立学校的难进、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诱导和家庭环境的不许造成的。解决流动儿童接受免费义务教育,要加大公立学校的接纳能力,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状况;同时,中央和省市政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流动儿童教育的财政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现象 ,一直是我国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 ,制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 ,但时至今日 ,这种现象非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反而愈演愈烈 ,形成一股潮流 ,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被卷进。究其原因何在 ?该如何加以解决 ?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研究并要解决的重点课题。一、择校热形成的原因所谓择校 ,就是家长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 ,而主动地选择离家较远的热点学校就读的一种教育选择现象。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曾经三令五申 ,在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