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是西安铁路分局第四工程段政治处宣传助理员,兼搞通讯报道工作。1982年以来,被报刊、电台采用的稿件共241件,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九八四年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的。从那时以来,我经过勤学苦练,初步掌握了新闻的采访、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撰写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电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二百九十五篇。其中去年发表了二百零五篇。《宿舍楼搬家》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先后被地区广播电视系统评为一等奖和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评为三等奖。同时又分别被省电台和地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下面我谈谈从事通讯报道工作以来的体会: 勤奋,出成果的关键我初从事专职通讯报道工作时,心里很担忧,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文字功底差,怕稿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民权县人武部政工科长周建军,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工作搞报道,近3年来,在省以上报刊、电台见稿30余篇,连续3年被商丘军分区评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张本超)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武部对民兵报道人员开展经常性保密教育,并制定了《新闻报道保密守则》,5年来上稿400多篇,无一失实和泄密。(赵维臣、夏桂友)新疆哈密市人武部副部长郭拉勋结合工作搞报道,今年以来,他采写的新闻稿件有30余篇在《中国民兵》、《新疆民兵》、《新疆日报》等军内外报刊上发表。(张亚斌)“八一”前夕,某要塞区司令部将该直属队上半年在各…  相似文献   

4.
鼓励与希望     
编辑同志: 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搞新闻报道的。过去,写东西抓不住中心。从去年开始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有了这位辅导老师,她教给了我许多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写作经验。其中,《通讯讲座》、《消息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办得生动活泼,对我这个初搞通讯报道的生手帮助很大。一九八四年一年我的稿被地区电台用了十四篇、省级电台用了七篇、本团场广播站用了54篇。我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同《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5.
石子强 《军事记者》2005,(10):63-63
第二炮兵某通信团发挥新闻宣传的激励和教育引导作用,紧紧围绕部队的中心工作搞报道,注重典型宣传。去年以来,配强报道骨干后,已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火箭兵报》等省级以上电台报纸杂志发表稿件208多篇,新闻报道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团领导抓新闻报道工作的“三劲”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八月我调到县委通讯组工作。就在这时候,通讯秘书(即通讯组负责人)调走了,全县的通讯报道工作都落到我的肩上。过去我未搞过通讯报道工作,只是向县广播站撰写过一些稿件,文字基础比较差,思想压力颇大。  相似文献   

7.
已连续9年被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驻疆某边防团今年再创佳绩:仅前三季度已在《解放军报》、从民日报》、从民军队》等报刊、电台刊播稿件110余篇(幅)。报道骨干深有感触地说:“这是因为我们有一班关心支持报道工作的好领导!”“授课改稿别拉下我”政委韩控技既是位老边防,又是位“老新闻”。他在边防工作20年,业余摘报道20年,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电台刊播各类稿件1200余篇(幅)。年初,团里专门调整补缺健全了团中心报道组、营连兼职报道员的三级网络,规定报道组每周集体改稿、每…  相似文献   

8.
1985年我任乡通讯报道员以来,先后被全国60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广播站采用消息、言论、通讯、来信等各类稿件近千篇,连续8年被县委宣传部和乡党委评为先进通讯员。回顾我搞新闻报道的经历,体会有三: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李毅刚报道:在亚洲最大跨声速风洞2.4米风洞增压调试现场工作的半年时间内,青年科技干部张军就在《科技日报》、《中国军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省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近30篇,这是总装驻川某部“围绕重点试验任务搞报道,在科技干部中间培养新闻骨干”措施实施三年以来所得到的积极回报。目前为止,该部新闻报道骨干队伍已发展到50多人,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稿件600多篇。总装驻川某部注重在科技干部中培养新闻骨干@李毅刚  相似文献   

10.
1988年,还在夏邑县桑固乡工作的李德会,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稿件,被省、地、县新闻单位采用了164篇。1989年初,李德会被招聘进县农行,专职搞通讯报道工作,从此他有了更加广阔的施展本领的天地。他坚持骑车下乡调查,发现好材料就及时报道出去。1990年,农民种植三櫻椒没有销路,上级对计划外种植烟叶又不提供资金。李德会赶写了一篇稿件,说明其中原委,发表在《商丘日报》。不少农民看到这篇报道后,不再盲目种植,桑固乡一些农  相似文献   

11.
我开始写报道时,常犯急于求成的毛病,稿件写成后不经推敲就匆匆发给报社、电台。结果,多数稿件未被采用。为此,我去请教一位老新闻干事,他说,稿件写成后,要认真琢磨,反复修改,力求做到主题鲜明,字活句鲜,耐人寻味,这样的稿件才容易见报。我照着这位老干事的话去做,第一次就尝到了甜头。1994年,我写的《针针线线寄深情》一稿,就作过多次修改。开始,这篇文章以通讯的形式写驻地一位老大娘15年如一日,为指战员缝补军鞋的事迹,可发到报社、电台没被编用。当时正是建军65周年2际,需要宣传拥军爱民方面的内容,这个素材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被中央、省、地级近20家报刊、电台及县广播站采用千余篇,按说够幸运的。可是,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有谁知道呢? 先说写稿吧。比如我采写的《清涧石板》在《陕西农民报》刊出后,就招来子不少非议,一些人嫌我报道了石刻的数量和收入,怕上税,反说我“吹牛”、“踩着别人的肩膀捞稿费”,还写信把我告到了《跌  相似文献   

13.
我是搞教务工作的,起初别说写通讯报道、搞学术研究,就是拟制机关公文也抓耳挠脸。现在写作已成为我丰富生活、促进工作、充实自我必不可少的方式。近几年来,已被军内外多家报刊、电台采用稿件310多篇,学术论文57篇,摄影作品18幅,其中有11篇被评为全军优秀作品或优秀论文。要问有何“诀窍”?我的回答是:首先,认准热爱是成功的催产婆这个理。记得刚开始搞报道那阵儿,心中没一点儿话。底子薄,基础差,怎么办?一是我向学院的新闻干事请教;二是利用出差机会到杂志社,当面向编辑、记者求教,取得高师指点。同时,为弥补“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新闻工作爱好者,既当过业余通讯员,又搞过专职通讯工作。四年来,我采写的新闻稿件已被中央、省、地三十九家报刊、电台、广播站刊用过,数量达一千余篇。连续四年获地、县表彰奖励。同时被新华社陕西分社、《中外产品报》、省电台、《星期天》、《青年信息报》、《广告报》等七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按理说是很荣幸的,可尝尽了酸辣苦甜。酸是沁人心脾,很难受的感觉。但我所说的酸是写稿难。社会上一些干部作风不正,上下左右“关系网”复杂,如果写了表扬稿件,是甲方的甲高兴,乙有法看,是乙方的乙高兴,甲有怨言,常常使通讯员狼狈不堪。写批评稿更是难上难。稍触动领导利益,得到的是打击  相似文献   

15.
我刚开始搞新闻报道工作时,急于想让稿件上广播,登报刊,不能正确对待退稿。接到退回来的稿件,就往烂纸地里一扔,认为自己写的稿子,给退回来了,还有什么好看的。去年五月初,我采写了一篇反映一些农户乱占土地盖房子、滥用耕地建砖窑的稿件,寄给《徐州日报》,没几天就给退回来了,我又分别投给电台和报刊,结果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不过《新华日报》编辑部在退稿中附了一个便条:“希望你能从更深的角度去挖、去写,如报道地方政府是如何采取措  相似文献   

16.
我是位农民通讯员,由于水平差,采写的稿件不少,就是不见采用,周围有的人也取笑我。我也哀叹自己不是这块料。正当我准备洗手不干的时候,1987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处,无意中发现了《新闻知识》,便借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果然它内容丰富,短小精干,结合实际,可读性强,适合我们“下里巴人”的口味,从此以后,我就爱上了《新闻知识》,对每期仔细的阅读,时间一长,也就品出味来,写出来的稿件也就有了分量,这些年来,我采写的稿件被市以上新闻稿件采用近600篇,连续6年被江苏省农垦总局和盐城市农垦局评为通讯报道工作一等奖,连续2年被国家农业部农机司评为优秀农机通讯员。  相似文献   

17.
去年九月,我高中毕业后,自学新闻写作,至今已被县级电台采用稿件近30篇,市级电台、报刊采用15篇,省级以上报刊采用4篇。我写稿的三点体会是:当短则短。刚开始写稿,我也没能很好地把握这个“短”字。有一次写了篇六百多字的“抓赌”的通讯,见报时,编辑删成了三百字,文章短了,却言简意赅。今年初,我写了篇反映专业户事迹的千字稿,  相似文献   

18.
前年12月,我被招聘到槐树乡搞通讯报道工作。刚上任时,我实在怕难以胜任。该乡位于遂平的西北部,距县城40多公里,地势偏僻,历来是报上无稿,电台无声,县广播站也很少发这个乡的稿。如何克服困难?我想起了《新闻爱好者》。我从1980年以来,就是靠《新闻爱好者》(原为《河南日报通讯》)这个良师益友帮助,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我先后获全国好新闻三等奖,全省好新闻一等奖,连续8年被地、县评为模范通讯  相似文献   

19.
我是新疆石河子南山水泥厂工会的宣传干事,负责厂广播站编辑工作和厂工会宣传工作。近六年来,我已被中央、省、市各级报刊电台采用稿件达300余篇,连续三年被石河子市、《新疆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有人说:专业记者活动场地大,接触面广,了解到的人和事也就多,不愁没有新闻题材,咱们基层通讯员,受条件限制,到哪儿找报道题材?其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单位搞文字工作。1969年上山下乡期间,我边参加生产劳动,边搞业余通讯报道。由于新闻写作水平低,稿子采用率也很低。1979年招工回城后,继续业余搞新闻报道。有一次,我到市广播站送稿件,发现编辑桌上有一本《新闻与写作》,我信手翻阅,竟被刊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1985年我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刊物中的“通讯讲座”、“散文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深深吸引着我,对我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