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政治课教学的活力来自教师对教育的投入教师的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而政治教师作为专职德育工作者,更要为人师表,善于学习,提高素质。要把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段“生命经历”,用满腔的热情教育学生识别真善美,追求真善美。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2.
一、追求思想品德课堂真实的意义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真实是课堂产生活力的基础所在,更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生命,惟有真实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的价值得以体现和提升。1.求真是实现师生人格互动的需要真善美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最高境界,其中“真”是基础,“善”是枝叶,“美”是结果。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真经”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让学生追求真善美,首先教师自己要追求真善美。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育人中更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3.
课堂讨论既能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质疑问难,取长补短,受到激励和启发,又能较好地体现课改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但有效的课堂讨论不仅要掌控好温度,更要把握好深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发挥必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建立在深度基础上的有温度的课堂讨论才会有效并持久。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留一些空白和悬念,把思考的权力、寻觅结果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时时处在不懈地追求中。对有些知识的传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引导,启发学生去悟规律、悟方法,当他们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时,他们才会记忆终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留下一些空白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深深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和寻觅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课堂上多留下一些空白,是培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5.
林玲 《教书育人》2005,(1):85-85
作为一名教师,从某种意义是上说,应该成为一个教育家——至少应该具备教育家的一些好的素质。教师除了应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巧,更应该具有比较完善的人格风貌。即在性格、气质、品德等方面,具有一种堪为学生楷模的总体人格特征,能给予学生一种美好的精神感染力。或如春风一样宽厚和熙,或如泉水一样简单明澈,或如哲人一样深刻睿智,或如严父一样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一个“可师”、“可范”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该怎样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主阵地呢?从教多年,笔者有一些个人体会,做一小结,现与大家分享。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精神振作,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精神振奋、充满热情才会有感染力,才能激励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只有充满活力,才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这样的教师才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他所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口语表达是一个教师人格、气质、个性和学识、才华、情趣的展示。冰心认为:“只有才、情、趣兼备者才有资格成为理想的朋友。”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口语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趣”。在教学中无论是叙述、描写、抒情的语言,还是议论、说明的语言,均要做到意美感其心、声美悦其耳、形美娱其目。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体现者,而是具有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日本教育家柴田荣义也认为教师职业“是以人格决于胜负的职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真善美是为人师表的道德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教书,还要盲人。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教育影响学生,并在教育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而真善美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理想人格的追求。真善美作为三种人格理想,是从师立教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求真、向善、爱美作为奋斗目标,并不断地在自身行为中表现出来,才具有较强的道德影响力,对学生的言行才具有透视作用。“真”就是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是正直的基础,是心灵美的核心。加里宁认为…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教师更要有自己的精神,也就是职业精神。然而,并不是一个人领取了教师资格证或工作证。马上就会产生职业精神。教师的职业精神也不与教龄长短成正比。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教师岗位,只是一种角色的转变,尚属于“身份”意义上的教师。对许多教师来说,教书仅仅是维持生存的一种丁二作方式,这只能称为“工作”意义上的教师。只有拥有坚定的教育信仰、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素养、清晰的教育责任的教师,才能称之为“精神”意义上的教师,也才是真正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厚德载物”就是对这种精神最好的诠释。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和谐,一个学校,甚至是一堂课也需要和谐。创建和谐的课堂,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精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谐,成就了教学的灵动之美,赋予了课堂美好的灵魂。那么怎样才能给课堂注入和谐因素,使教学变得更加灵动呢?一、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凝心聚力,这样的使命要求我们倾情奉献。”教师必须真诚地面对学生,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地位完全平等的基础上,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允许他们犯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天欲则刚”。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教师要以完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到平等、谅解、信任、爱护,要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饱满的激情鼓励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一切的误会、隔阂、矛盾、委屈才会烟消云散,只有彼此敞开心扉,才能换来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二、善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眼神...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以爱育人,以情动人,为人师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等。只有这样,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师德修养才会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以利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此,首先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情绪,才能很快进入创新的佳境;其次,课堂上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提出:教育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校提出的打造"绿色课堂"的理念正与孔圣人的观点不谋而合."绿色课堂"所追求的是阳光普照,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注的是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更加呵护他们的学习情感,使全体学生都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的同时,教师本身也更加注重提高自身修养,更加注重自己的教育影响. 我为将理论转化在实际工作中,构筑自己理想中的绿色课堂,一直将"教师不应带着个人情绪走进课堂"这句话当成我职业的第一准则.所以,每次进入课堂之前,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朝镜子微笑,调整心态.我始终相信,只有心态绿色了、阳光了,学习兴趣才会浓厚;师生心理愉悦了,才会产生情感共鸣,课堂才会出现关注的眼神、真诚的微笑,学生才会如沐春风、倍受鼓舞,课堂上才会呈现奇思喷涌的场景.  相似文献   

15.
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自己要自觉积极地塑造自我,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功底厚实、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民主的人。教师人格完美,会时时刻刻感召着学生的心灵。故而,教师塑造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这是对学生、对家长高度负责的…  相似文献   

16.
王叶婷 《中学教育》2008,(12):22-25
叶斓教授在《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深刻指出:“教师职业是直面生命和需要生命关怀的职业,只有当教师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自主而又理智、积极向上的人的时候,他才能够以这样的一种心态去直面学生,关注和培养学生。”学校的管理必须要“唤起教师内在发展的需簧和教师对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认识与追求”,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数学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下形成了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喑的局面,课堂缺少活力,一位专家曾说:“课堂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部分。”“要增强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潜力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追求,更是化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化学教材中所蕴含的“真善美”方面的素材十分丰富,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其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充分挖掘并加以合理利用意义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真善美活人”人格教育理论以及“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明确告诉我们“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它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化学课堂,是最能体现真善美的场所,是“创造真善美活人”的主阵地之一。在化学课堂上,化学教师就是真善美的发现者和传承人。本文试图结合“中和滴定”课堂实验教学,基于对化学知识内容、学生认知规律、学生人格形成特点、课堂教学规律等方面的理解,探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以试图寻求一种充实、生动、和谐的化学课堂,为“创造真善美活人”而教学。  相似文献   

19.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儿的生命我觉得应该是精神生命,也就是精神生活、师生感情。那现实的互动式课堂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师德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人格、语言、行为和情感具有无尽的感染力,这种师德的魅力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一、人格的魅力———言传身教师为范影响人格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了人性,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不容忽视。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对人的真诚和善良上,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双重人格,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