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谈到写农村社会、写农民生活的作家,不能不把赵树理、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作为重要人物评价。他们以鲜明的地域特色、一贯的创作主张、大量的优秀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坛上赢得了重要地位,并被研究者称之为“山药蛋派”。这几位作家中,赵树理在“文革”中被折磨至死,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悲剧。其他几位熬过动乱年月,重新获得写作权利后,焕发热情,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然而,遗憾的是,继1994年束为辞世后,孙谦也于1996年3月5日走完了76年的人生路,永远停止了笔耕。孙谦的…  相似文献   

2.
黄娟 《重庆档案》2006,(1):38-38
山西是中国的文化大省,20世纪50年代因“山药蛋派”闻名全国,代表作家是赵树理,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人称“西李马胡孙”,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三里湾》等,据山西省档案局局长卫克兴介绍,该档案馆主要收集著名作家的生平材料、反映名人成就的材料、反映名人社会交往活动的材料等。目前,该馆已收集了赵树理、马烽等知名作家的生平材料、传记、作品及信件等,且正在不断的充实。  相似文献   

3.
胡正是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从抗日根据地土生土长起来的作家,是“山药蛋派”的骨干作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他和孙谦等山药蛋派作家一样,始终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一直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保持着血肉联系,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捕捉自己所希望表现的东西,通过对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现象的剖析、概括、升华,借助有典型性格的人物,较为准确地再现生活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达到历史的真实性;同时,他还特别注意作品的可读性,使之以符合读者欣赏心理的形式,多样地展现出来,呈…  相似文献   

4.
论百读不厌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讨论会.讨论赵树理先生的《李有才板话》。座中一位青年提出了一件事实:他读了这本书觉得好.可是不想重读一遍。大家费了一些时候讨论这件事实。有人表示意见.说不想重读一遍.未必减少这本书的好,未必减少它的价值。但是时间匆促.大家没有达到明确的结论。一方面似乎大家也都没有重读过这本书.并且似乎从没有想到重读它。然而问题不但关于这一本书.而是关于一切文艺作品.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是作品的不同吗?是读的人不同吗?如果是作品不同.“百读不厌”是不是作品评价的一个标准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索一番.  相似文献   

5.
吴鹤 《声屏世界》2004,(6):40-41
任风儿如何轻盈,也捎不进围屋外的绵绵柔情;任春光如何机灵,也拨不开围屋里的惨雾愁云。森森的牌坊、巍巍的高墙、斑驳的巨锁、灰白的灯笼和纸伞,勾勒出围屋的轮廓。一口破钟、一只吊篮连接着围屋和外部世界。这座围屋名叫“清洁堂”,住着几十位寡妇,根据温燕霞的长篇小说《夜如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围屋里的女人》(以下简称《围》剧)讲述的,正是这围屋,正是围屋里寡妇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很少有一部戏如此聚焦和放大一个家庭甚至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在戏中,人们看到了那么多相似的自己;在自家客厅里,看客们被击中般变得脆弱,只因为阅读中不经意拾起了自己生命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对赵树理没有研究,但我的藏书中有两本赵树理作品值得一说。这就是香港海洋书屋印行的《李有才板话》和华东新华书店印行的《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话》是由作家周而复主编的"北方文丛"第二辑之一,初版于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我手里的这本是第三版,印于1947年10月,印了一千册,连同前两版不到一年之间共印了四千册。里面共收赵树理小说四篇:《孟祥英翻身》《地板》《小二黑结  相似文献   

8.
葛存壮,1929年出生于河北饶阳,10岁随父母迁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47年东北解放后,葛存壮考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当演员,两年后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演电影,1953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葛存壮饰演了众多角色,且尤以《红旗谱》中的地主恶霸冯兰池,《矿灯》中的日本经理“岛田”、《小二黑结婚》中的“金旺”、《小兵张嘎》中的日军龟田队长、《南征北战》中的蒋军参谋长等最为成功和著名,并因此享有“反一号”的美誉。表演之余,葛存壮还撰写过一些理论文章,有《扮演反面人物的点滴体会》、《从冯兰池到闻一多》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国务院津贴。  相似文献   

9.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自2001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海内外引起了一股“康熙”飓风,该剧被专家称作是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大题材、大制作、大导演、大编剧、大明星、大投入、大回报”的古典巨片。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接触到“真实再现”这种电视手法,是从1999年济南电视台开播的一个名为《真实再现》的新栏目,采用的是用演员扮演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大多是案件),一般是分多集叙述一个故事,每集节目的头尾有主持人串联。这个栏目刚一开播,就以其独特的样式吸引了当地市民的关注。在欣赏这  相似文献   

11.
12.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时段已播出的32集电视连续剧《今生是亲人》非常有趣,也感人至深。一桩偶然的因伤输血验血事件,导致一个丈夫对妻子忠贞与否的怀疑,引发了涉及四个家庭、三个青年、四个中年女性的人生大变故;由此展开了亲情与血缘的纠葛,城市与农村的文明矛盾,现代青年对生活与人生的重新认知,以及遇到危机的中年人再造婚姻、人生的心路历程等。在某些方面,《今生是亲人》使观众联想起十年前风靡一时的《渴望》,可深究起来,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个中细节,能引起人们许多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海马 《视听界》2006,(2):35-36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给中国电视剧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央视年度收视调查数据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10.3%,稳坐2005年的冠军宝座,力压呼声很高的《京华烟云》、《大宋提刑官》等剧。据网上说,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该剧的VCD、DVD一时脱销,甚至租碟也较为困难。这样的空前盛况,让我们联想到近几年出现的另外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这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年)、《军歌嘹亮》(2003年)、《历史的天空(》2004年)。它们在播出时同样引起过轰动效应,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北京电视台曾重播七次,首播收视率12%,…  相似文献   

14.
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是近年来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又一精品力作;军事典型人物杨业功的宣传则是近年来军事典型宣传比较成功的范例。电视剧《亮剑》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相继热播,不断刷新收视率纪录;杨业功的典型宣传则在军内外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形成了人们感怀和追思杨业功的热潮。《亮剑》勾勒的是虚构的荧幕英雄,而杨业功典型宣传树立的是一个真实的现实英雄。虽然电视剧《亮剑》和杨业功的典型宣传分属军事文艺创作和军事宣传工作两个各自不同的领域,但从刻画人物的方法手段和引发热潮的传播效果来看,通过对这两个成功个案…  相似文献   

15.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是2006年央视一套在春节期间献映的一部农村贺岁喜剧。这部电视剧作品继承了以往《刘老根》、《马大帅》等农村题材生活片真实性的艺术特征,更紧扣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旋律,向观众讲述了一场当代农村改革的生动故事,展现出新时代农村的新风貌。片中云集众多国内知名的喜剧演员,他们诙谐风趣的表演,使这部作品一改以往农村题材电视剧人物概念化、表演程式化的弊病,塑造出真实生动、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是我国电视工作在新年里向全国广大观众交上的一份答卷,也向人们再次展示了情景喜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22集电视连续剧《张学良》的审片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一致称赞《张学良》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陈扬桂 《云南档案》2014,(10):21-21
<正>周末宅在家里,翻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献礼片《护国大将军》观看。剧中蔡锷脱身出京的情节,跟王心刚、张瑜主演的电影《知音》和刘晓庆、伍卫国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逃之恋》大同小异,都是由名妓小凤仙冒死助他逃出袁世凯魔掌的。这个情节来自稗官野史——蔡锷在京城八大胡同邂逅小凤仙后,英雄美人,惺惺相惜,沉迷于美人的温柔乡中。相处日久,小凤仙看出蔡锷的压抑,试探说:"蔡将军原本有志之人,为何不站出来干一番大事?"蔡锷叹道:"身在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内地片名为《龙城岁月》)10月20日起在香港与内地同步公映。在《无间道》、《江湖》已经达到当今黑社会题材颠峰位置之时,导演杜琪峰的《黑社会》无疑是一次极具野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1977年11月,领导派我去北京,为南县青年劳模吴德保同志代笔,给《红旗》杂志撰写一篇署名文章。从一位编辑口里得知,家乡的名老作家周立波同志,从“牛棚”出来后,现寓居在北京百万庄的一栋居民楼里。周立波同志是一位以写农村题材见长的老作家,他写东北农村土改的名篇《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在朝鲜前线的坑道里,我和战友们就争相传阅这本书。东北农民闹土改庆翻身的动人情景,曾鼓舞着我们奋战在三八线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后,他描写益阳农村合作化的名篇《山乡巨变》,更使我这个土生土长的益阳人,看得着了迷,亭面糊,菊咬金,秋丝瓜,癞子壳,一个个活龙活现的人物,一句句风趣幽默的语言,真叫人爱不释手,读过一遍又一遍。我佩服作家明察秋毫的观察能力,我喜欢作家清新、朴实、风趣的文笔,盼望有一天能见见家乡的这位老作家,当面听听他的亲切教诲。眼下周老寓居在家,不正是自己去拜访求教的好机会吗?  相似文献   

20.
长篇电视剧《暗算》是改编自麦家“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的同名小说。《暗算》以34集的篇幅讲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年代的故事,冠名《听风》《看风》《捕风》,描写了特情工作的敌台侦听、密码破译和地下情报工作,展示了瞎子阿炳、黄依依、钱之江……等一批特情工作人员特殊的工作、性格和命运。播出以来,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抓住了大批观众的心。一群“701”的特情人员,普通得像和我们经常擦肩而过的朋友,在我们陌生的故事背景、陌生的环境中,演绎着人性的悲喜剧。他们捕捉神秘的电讯,破解天书一样的密码,让常人匪夷所思、闻所未闻——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