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化学课本(选修)第三册第55页[实验2-3],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三个: ①形成原电池后,所接电流计指针摆动. ②未形成原电池闭合电路时,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③形成原电池闭合电路时,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而锌片上很少有气泡.  相似文献   

2.
一、铜锌原电池 教材上给出的装置是用烧杯盛装稀硫酸来做实验的,也可以用购买的原电池实验器来做铜锌原电池实验,但都是将铜片和锌片插入同一个反应空间,铜片和锌片相隔不远,锌片和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充满其中,影响了对铜片上是否有气泡产生的观察。若把反应容器换成较大的,使铜片和锌片距离相隔较远,观察铜片上产生气泡的效果较好些,可是又要消耗更多的稀硫酸。由于原实验方法存在上述缺点,笔者做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3.
在讲授原电池原理时,课本上的演示实验[2—3],其现象是:铜片上产生气泡,锌片溶解且也可见气泡产生.在学生没有掌握原电池原理前,教师很难将锌片上产生气泡的原因解释清楚,从而影响学生逐步理解原电池原理.笔者认为,只有极大程度地提高锌片的表面纯度.对此,特将本实验做如下改进. 在大烧杯里加入浓ZnCl_2溶液,用一块锌片作阳极,另一块锌片作阴极.接通电压为12V的直流电源,阳极反应:Zn-2e=Zn~(2 )阴极反应:Zn~(2 ) 2e=Zn数小时后,作为阴极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原电池实验是原电池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现有中等学校的原电池演示实验,装置简单明了,对原电池的组成比较容易明白,实验也验证了该装置的电流产生,但作为一个演示实验却存在一些问题:1.用该装置实验往往铜片和锌片同时有气泡产生。2.该装置实验看不到锌片的溶解。3.无法说明原电池的微观变化过程。总之,无  相似文献   

5.
做铜锌原电池实验时,由于普通锌片中都含有杂质,所以用导线把铜片和锌片连接后浸到稀硫酸溶液中,锌片上仍有大量气泡。(锌和杂质构成原  相似文献   

6.
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高中课本第二册第一章《电解质溶液》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高二课本中实验1—3原电池的装置做了较大改进,制作了“原电池化学原理”实验教具。改进后的原电池实验装置如右图。与课本原实验装置比较,新增加一个“对比装置”。同时把“插入式”改为“固定式”只在外电路中增加一个开关K。实验过程:一、1.A烧杯中装80ml2N稀硫酸。B烧杯中装80ml蒸馏水。将分别装有铜片和锌片的木板平放在烧杯上,使铜片和锌片大部分浸入溶液中。(此时开关K_A、K_B均未闭合)〔观察〕A烧杯中:锌片上不断逸出气泡,铜片上没有气泡生成。电流计G1指针不发生偏转。B烧杯中:锌片和铜片上均没有气泡产生。  相似文献   

7.
原电池实验是电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解电化学知识的关键。在高一化学必修二第40~41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中,按【实验2-4】的要求很容易做成原电池,但在实验时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铜片上产生的气泡非常少,甚至几乎见不到,但锌片上却产生大量气泡;二是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电流表的指针一摆而过,供电时间短暂。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电池的电流密度大小与电极的表面积、极板之间的距离和介质等因素有关,同时电极的极化作用会使电极的放电反应变得迟钝,从而影响电池的工作时间。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反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中的原电池实验,其中一步是当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后,要求学生观察铜片上有没有气体放出,只要有气体放出,这个实验就算成功。这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实上,在铜片上产生气体的同时,锌片上也会有少量气体产生,特别是采用用过的锌片,生成的气体还要更多些。细心的学生可能会问:“锌片上应该放出气体吗?”教师往往回答,按照原电池的物化机理,锌片上不应该有气体放出。对此,教师往往以“锌片不纯”作答。其实,做此实验选用一点化学纯、分析纯乃至优级纯的锌材并不困难,纵然如此,也不能排除锌片上的气体产生。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9.
一、原电池用稀硫酸作电解液,如何消除锌片上的氢? 原电池用锌做阴极,由于锌中多少含有一些碳或铁等杂质,这些杂质比锌的活动性小,不易溶解,包围在锌片的表面形成局部电池,在锌片上产生氢气,既妨碍电流流通,又促使锌的消  相似文献   

10.
<正>化学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预期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的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同学们的认知造成一定冲突,若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导致同学们留下知识盲点。因此,同学们应重视并合理利用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1.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在化学实验中,化学药品的纯度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例如,在做铜-锌原电池实验时,同学们会观察到除铜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外,作为负极的锌片上也会有较多的气泡生成。  相似文献   

11.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演示实验一定要让同学看到气泡由锌片转移到铜片上,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可作如下改进: 1.在演示实验中,硫酸的浓度不能够过高,只能控制在1.2%~0.3%之间。 2.作为电极材料的铜片一定要去锈。电极的大小一般在3cm~2以上即可。 3.电极间的距离要适当靠近。两电极相距0.5cm时,20秒钟后就能看到铜片上有大量气泡。如将上述演示实验放在投影  相似文献   

12.
原电池实验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实验,也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难点。实验时,往往会出现这些情况:将Cu片和Zn片插入稀H2SO4时,观察到Zn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而Cu片上几乎看不到气泡、电流表上没有读数等。这很容易使学生对原电池原理产生疑惑与误解。查阅资料,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电极发生电极极化作用和电极的纯度。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原电池大多采用锌片、铜片作为电极,但铜片上产生气体的现象不明显;传统的原电池实验用电流计的偏转来检测电流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计表面太小,指针太细,不便于学生观察;判断正、负极需要推理,不直观,而且电流计价格较高。为了增强原电池实验的直观...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时,通常运用电流计。经研究,用小灯泡显示原电池原理的实验,小灯泡能够较长时间发光,现象明显,更有说服力。一、用小灯泡显示原电池实验1.Zn—Cu原电池。用锌片(长10 cm,宽3 cm)、铜片(长10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在讲授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教材中要求:"锌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盐桥插入两只烧杯内的电解质溶液中,观察现象。"综合现象是:电流计指针偏转,锌片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铜析出。为了进一步弄清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将实验拓展如下。1棉线代替盐桥教材上注明盐桥内装有含氯化钾饱和溶液的琼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用品]大烧杯、电流计、干电池、铜片、锌片、导线、稀盐酸。[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一:[实验设疑、激趣、造悬念](引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有时也伴随有能量之间的转化。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化学能能不能转化成电能。(板书)    第六节原电池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将课本55面演示实…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36页中安排了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演示实验,以此来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该实验操作简单,但在具体的实验中,会遇到如下问题:电流计指针偏移不便于学生观察;锌片上会产生大量气泡。针对第一个问题,电流计指针偏移不便于学生观察,原因是电流计较小,指针较细,座位靠前的学生能看到该现象,而后面以及两旁的学生几乎看不到。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129页有“用伏打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演示实验。但在做这个实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由于铜片上会附着一层氢气泡,增加了原电池的内阻,阻碍了电子从负极锌片流向正极铜片,即铜片上发生“极化”现象,从而使小灯泡很快变暗直至熄灭。为此,我们对该实验作了一些改进,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一、制作 1.电池液的配制: 在250ml的烧杯中倒入10%左右的稀硫酸约200ml。然后,加入适量的重铬酸钾,并搅拌,使之大部分溶解。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化学教材"化学能与电能"的实验操作是: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见图1).该实验以Zn+H2SO4=ZnSO4+H2为实验原理,用锌片和铜片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用导线连接构成闭合回路.通过此装置,学生了解了原电池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为了提高原电池的效率,以防电流在短时间内衰减.所以,在人教版化学教材"原电池"中将此装置进行了改进,改为"铜锌双液原电池",具体实验操作为: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见图2).一段时间后取出盐桥,再次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盐桥在原电池装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 原电池实验是电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解电化学知识的关键。学生最初接触到的原电池装置是锌片和铜片直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组装而成的(如图1),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装置改为如下图2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