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认为:浓浓的成都情结,是李劼人小说独具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本探讨了李劼人成都情结的成因及表现,认为蜀化的熏陶、丰厚的生活积累、独特的人生体验、对家乡的绵绵深情、法国学的影响,是形成李劼人小说成都情结的主要原因。在作品中成都情结主要表现为:用成都话,写成都人,言成都事。  相似文献   

2.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李劼人的小说《大波》是唯一正面描写四川辛亥革命的作品。《暴风雨前》《死水微澜》是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叙事,而《大波》则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写了保路运动的由来、发展和辛亥革命的暴风等重大历史事件,以文学家特有的笔触将枯燥而类似档案式的历史叙事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文学叙事。小说中大量运用公文函电,以增强小说的现场感。李劼人在看似形象的历史小说创作中,反映了四川民国真实的乡土历史和风情。  相似文献   

4.
以李劼人小说创作中的婚俗事象为研究对象,旨在反映四川地区社会变动下的婚俗面貌以及变革痕迹,从而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状况。通过婚俗文化研究来回溯历史,探寻婚俗背后潜在的人伦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利于我们正视当下时代的社会礼仪风俗,有利于我们推进社会进步和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描写是李劼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死水微澜》为例,探讨李劼人在其作品中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经由文化的细微变动中,将表现历史、展示巴蜀地域文化以及铺衍故事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李劼人因“大河小说”独占中国文坛一角,小说中大胆而叛逆的女性群像因为表现出鲜明而执着的现代追求,一直备受论者关注.但由于传统的影响、时代的局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使这些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未完成”的现代特征:她们的反叛以男性依附为基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归传统,呈现出不彻底性.同时,作家本人在塑造女性群体时的无法突破的思想困境,也造成了“大河小说”女性的“旧式”.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未完成”的过渡性,使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7.
李劼人因"大河小说"独占中国文坛一角,小说中大胆而叛逆的女性群像因为表现出鲜明而执着的现代追求,一直备受论者关注。但由于传统的影响、时代的局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使这些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未完成"的现代特征:她们的反叛以男性依附为基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归传统,呈现出不彻底性。同时,作家本人在塑造女性群体时的无法突破的思想困境,也造成了"大河小说"女性的"旧式"。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未完成"的过渡性,使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8.
李劼人在不同时期谈起文学,多例举清末民初文学的例子。他在晚清报馆的文学历练,符合清末民初以报人为主体的中国第一代专业小说家应运而生的现实情形,这表明了一种并非是在中国新文学内部发生的,而更多是与清末民初文学实践的关联。并且,由这一关联及其延续带来的李劼人作品面貌的整体取向与底色,使其在地域历史的文学书写上,有着异乎寻常的宽广性与人文性,最终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个性与边缘的文学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劼人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而独特,形象地体现了李劼人对女性命运的理性思考,也反映出作者的女性意识与观念。  相似文献   

10.
李劼人历史小说与巴蜀文化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劼人的历史小说既是继承巴蜀文化传统的结果,同时又是对现代巴蜀文化的重要贡献;无论是其历史内容的极大真实,还是准确展示西蜀古都的地域特色、极富表现力地运用四川方言,以及“摆龙门阵”叙事方式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都是这种贡献的具体证明。  相似文献   

11.
李劼人是创作史诗性作品的第一人。他以其系列长篇小说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四川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这奠定了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李劼人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追求,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他创作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作家本人具有对历史发展的卓越的史识史见;在于他对中外史诗性小说创作优秀传统的借鉴与继承;在于他对作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尤其重要的是他对史诗性美学追求毫不动摇的坚持。正是李劼人在史诗性创作上的独立特行,成就了他的创作的独特性,保障了他创作“小说的近代史”的成功。这些经验,值得今天的创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劼人新旧两个版本的《大波》在人物塑造、叙述策略以及地方文化表现方面都有着重大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新旧《大波》在艺术特点上各自的缺陷。个中根源在于,李劼人在新旧《大波》创作的背后有一种共同的历史小说创作观误区,即在创作中把历史的现象总和看成了历史本身,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看待《大波》的艺术特点以及深入认识李劼人历史小说创作的内在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昭寿平议     
学界虽然已经给李昭寿其人定性,但是对待历史人物应该有"历史之同情"。李昭寿降清之前,曾为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招抚捻军、镇守皖北、再解京围做出过重大军事贡献,而且其突然降清的原因复杂,不能单纯地归咎于李昭寿自身。  相似文献   

14.
李劼人所翻译的法国文学作品基本上采用方言化的白话文(官话)。李劼人对翻译作品的选择,虽然较多是法国的小说名著或者某位作家的代表作,但也会选择自己熟悉而热爱的文学作品。李劼人接受了严复关于信、达、雅的翻译思想,较多强调了跨语际的文化交往上的比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宋中期内忧外患日益加重,有志之士纷纷挺身而出,要求进行变革以挽救危机。李觏便是其中一员。在学术上,他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开宋代义理先河。在思想上,他主张经世致用,是宋代功利主义先驱。在政治上,他追随范仲淹,拥护“庆历新政”,提出了一整套通变救弊的革新主张。虽然没有史料表明李觏与王安石之间存在直接的交往,但重要的是两者的革新思想基本一致。李觏是王安石的先驱,王安石将李觏的理想付诸了实践。李觏与王安石以非主流的身份同占据宋学主流的程朱理学相对而立、相映成趣,并对南宋以陈亮、叶适为主的事功学派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临定先生长期致力于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并且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套思想体系,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揭示语言的规律,并形成比较全面的系统,着重研究各种句型,描写、总结不同句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所著<官场现形记>被坊间翻刻,后诉诸租界会审公堂,获胜,是晚清文学界最早通过诉讼维护版权的实例,但因资料缺失,诉讼始末一直未被后人所知.本文利用几则世界繁华报馆刊发于晚清其他报刊的告白,揭示出了这一案件的始末.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在几千年男性话语掩盖下初次显现曙光,这在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中也有突出表现。李劼人执着于女性形象塑造,用家庭这个空间来反映女性话语权的争夺,以婚外恋这一具有先锋性的方式来演绎女性意识的变换,并把川妹子的独特性格作为一种可能性的精神资源来构建女性话语,展示了作家对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思考与可能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的《旧闻证误》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