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茂倩将“鼓吹”与“横吹”从汉鼓吹乐的杂合状态中析出,分别设类,但如何把握鼓吹与横吹乐的区别与联系,郭氏解题未能给出明确答案。如果我们根据出土文献保存的音乐表演信息,借助音乐图像与书面文献资料互证,便不难发现,在乐器的使用上,鼓吹无角,却有鼓、铙和短箫,歌者击铙、鼓为节而歌,构成鼓吹乐的基本特征。横吹则以角、笛为标志性乐器,又有小型节鼓,鼓手或即歌者。值得强调的是,横吹曲虽然源于北狄诸国的马上之乐,但马上奏乐只能算作骑吹的标志,与军乐并无必然联系,亦非鼓吹与横吹的区分标志。尤其是鼓吹与横吹乐自汉以后仍不断发展演化。通过音乐图像还可以看出,乐器使用上的差异所形成的音乐特征才是鼓吹与横吹乐的本质区别,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目前书面文献记述零散不系统的缺憾,对乐府音乐学的研究至关重要。由汉至唐,鼓吹与横吹曲辞在音乐与文学的交织中继续发展,蔚为大观,郭茂倩将其从“鼓吹乐”中分列出来,不仅彰显了两类曲辞的音乐学与文学成就,还昭示出汉唐乐府诗的发展趋势与脉络,具有重要的乐府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歌唱艺术是以人体的歌唱发声作为"乐器"而发出优美歌声的艺术。歌唱者既是"乐器",又是"乐器"的演奏者。所以,歌唱的训练就是面临着两项任务:制造"乐器"和"演奏"乐器。而制造和演奏这个"乐器"必须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进行有机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而发声器官制造过程就是发声机能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黎族乐器——“哩咧”是一种竹制的吹管乐,其起源与演变就是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发明创造出来的,它象征着黎族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文章主要探讨以下问题:山兰“稻杆箫”是“哩咧”起源的源头;山竹制作“哩篓”代替“稻杆箫”推陈出新;“哩篓”的变革成为“哩咧”不可取代的乐器;陈文仲是黎族乐器哩咧的改革大师;把黎族乐器哩咧持续发展传承给下一代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庖丁解牛"这一古老寓言流传后世,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实因为其包蕴着深厚的美学思想。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庖丁解牛"体现出了劳动之美;作为一种艺术,它开启了中国音乐技术美学的源头;从生命层次上审视,它展示了三个生灵的精神洗礼之美。  相似文献   

5.
邹县平派鼓吹乐是鲁西南鼓吹乐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通过对邹县平派鼓吹乐历史、乐队、乐器和乐班的介绍,管窥平派鼓吹乐的基本特点面貌。  相似文献   

6.
秀山兰桥新华村的[唢呐皮]不仅仅指一个曲牌名,而是由锣、鼓、唢呐等综合表演的打击乐。它的主要乐器有:面鼓一、班锣一、钵两副,钩锣一,唢呐一至五对,组成综合性的打击乐表演。这是秀山花灯重要流派之一新院子花灯音乐的重要特点。但新院子花灯传承现状出现危机,需要各方伸出援手。  相似文献   

7.
教学思路:引出"我们的朋友"——导入"乐器"——感知乐器——体验乐器——拓展创新——提高——学生创作——评价——总结。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乐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2.能运用所学的美术技能,大胆想象,创作出一幅有个性特点的画;  相似文献   

8.
"编钟"在上古时期的宫廷音乐中扮演着其它乐器所不能替代的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宫廷音乐中的"上宾",在统治阶层的各种宗教祭祀活动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钟体上的"纹样"就是其重要性的明证。回溯主体纹样"饕餮纹"的源流,发现这些纹样和统治阶级的政治、宗教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早期人类的宗教活动中,伴随着青铜礼器,"饕餮纹"不仅象征着权力和意志,担任着"威慑"、"通神"这样特殊的职能,而且在各种大型的祭仪活动中它亦负载着多元的政治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史建华 《成才之路》2011,(12):70-71
中国音乐始终沿着以声乐为主的道路发展,这在很大程度缘于我们的音乐文化传统。李渔说:"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此处的"自然"并非自然事物,而是没有过多人为的"自然而然"之意。"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相似文献   

10.
砀山唢呐乐班主承中原文化,乐器使用和乐队编制基本上承袭了鲁西南鼓吹乐。唢呐和笙为主奏乐器,大型乐班增加了弦乐器和笛子,中型乐班增加了电子琴和架子鼓,但没有弦乐器,小型乐班更多保留了鲁西南鼓吹乐原形。主要为婚嫁、丧葬、开业庆典、老人过寿、小孩周岁等场合演奏,逢年过节等一些喜庆的日子也进行表演活动。演出形式分“搭台吹”、“无台吹”和“走吹”。唢呐曲目主要有地方戏曲曲牌和唱腔,唢呐牌子曲、民间小曲和器乐曲,歌曲联奏。  相似文献   

11.
流传于水族地区的铜鼓属滇系铜鼓中的晚期鼓。水族铜鼓在祭祀活动中作为礼(神)器,在巫师活动中作为法器,在节庆舞蹈中作为乐器。铜鼓是水家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每逢过端、过卯,跳铜鼓舞成了水族青年男女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2.
辽南鼓乐发展趋势虽有局限性,但辽南鼓乐中的“梢头”的这种手法在我们各种类型的鼓乐中均具有很高的价值,文章探讨了“梢头”在辽南鼓乐中的应用及风格特点,提出了辽南鼓乐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陈晨 《学与玩》2022,(12):40-42
<正>说到乐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吗?在唐代,乐器种类要比我们今天看到的更加丰富,有三百种之多呢!各国音乐家带着曲调和乐器涌向长安城,长安成了举世无双的音乐之都。古代没有留声机,唐代的音乐虽然已无法聆听,但唐代的绘画、乐伎俑、诗歌都在向我们传递着唐代乐器的精妙。比如,五代南唐时的画家周文矩,在《合乐图》中描绘了中唐时期的一支宫廷乐队,画中乐器有羯(jié)鼓、琵琶、箜篌、筝、方响、笙等。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唐代乐器吧!  相似文献   

14.
刘文晓 《甘肃教育》2010,(12):53-53
电子琴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键盘乐器,有着无比丰富的音色和独特的表现力,它能用各种不同的节奏、音色表达出乐曲的内涵,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可以说,它集多种乐器的特色于一身,是乐器家族中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15.
平定迓鼓是一种历史悠久兼含音乐、舞蹈、说唱、表演诸元素在内的综合性艺术。它所使用的乐器蕴含着该区域人们的独特的音乐审美理念,是我国音乐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平定迓鼓所用乐器的物质构成和形态特征,揭示了它魅力独具的演奏、记谱和配器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是华夏文明"轴心时代"中最为重要的原典性著作。核心思想基本围绕着"仁义"、"礼乐"、"中和"等展开,而"乐"在《论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从《论语》中多次出现的"乐"字为线索,探讨在不同的篇章中"乐"字所包含的不同含义,及其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乐感文化,并探讨分析整部论语中"乐"字涵义的三重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7.
五代王处直墓作为重大考古发现,对研究五代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墓室中的"散乐浮雕仕女图"雕工精美,人物造型流畅细致,为我们展现了五代时期的宫廷音乐风貌,但目前针对王处直墓"散乐浮雕仕女图"这一考古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散乐浮雕仕女图"中的乐器考辨较为简单。王处直墓中散乐浮雕乐队乐器种类丰富,对该墓室中的乐器进行详细考辨,对于完善唐五代时期乐器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也说楚墓出土的鸟架鼓镇墓兽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如何看楚墓常见出土的“虎座鸟架鼓”与镇墓兽及鹿角?有学者提出虎座鸟架鼓与镇墓兽应是同一性质的东西,均应名为“山神象”,“鼓也是山神”,其说不恰当。鼓应是楚人祭祀时用的乐器,其鸟应为凤鸟,表示吉祥。因楚人好乐舞故把凤鸟与乐舞结合起来,作为祭祀时所用“虎座鸟架鼓”和“虎座飞鸟”。作为辟除不祥的镇墓兽,各个时代各个地区都有所不同,楚墓出土镇墓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应是由鹿角、头面、立座三部分组成,不应是鼓。  相似文献   

19.
背鼓原是藏族原始宗教祭祀的法器,后传入民间,属于藏族乐鼓艺术的一种形式。背鼓舞蹈是流传于西藏、青海等藏族地区民俗舞蹈中的男子鼓舞,其厚重浓郁的舞蹈风格,丰富体现出藏族乐鼓艺术博大精深的历史与渊源。男子独舞《天鼓》就是采用民间背鼓的方式,充分表现出藏族背鼓舞蹈的风格与特征。鼓是藏族宗教祭祀的法器,同时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又广泛运用于民间娱乐,其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鼓和舞蹈的结合又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呈现,那么背鼓舞蹈其风格特征究竟是什么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这一神秘的藏族鼓舞。  相似文献   

20.
在音乐教学当中,有三种类型的活动,一是歌唱,二是律动,三是奏乐。歌唱活动是用人的声音来体验、感受与表达音乐;律动就是用肢体动作、姿态来感受与表达音乐;奏乐活动就是用乐器来体验、感受与表达音乐。幼儿园推行的音乐"节奏·小叮当"特色课程,旨在通过生活中、教学中节奏乐的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实现"乐文化"的园所氛围,让幼儿园里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音乐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