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面粉爆炸实验取一大截塑料饮料瓶 (去底 ) ,在塑料瓶下端留一小孔如图 1所示。在桌面上点燃一支小蜡烛 ,放上一些面粉 (其高度与饮料瓶下端小孔齐平 ) ,罩上饮料瓶。从小孔处通入O2 ,O2 气流将面粉迅速弥漫到整个饮料瓶中 ,O2与面粉接触面积增大 ,只听“砰”一声 ,面粉爆炸 ,爆炸气浪将饮料瓶高高掀起。此实验可使学生理解油库、面粉厂应“严禁烟火”的道理。图 1 面粉爆炸实验装置图2 CO2 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教材中只是用文字说明CO2 不能供给呼吸 ,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改用实验则效果大不一样。预先让学生捉几只大蚂蚁放在大烧…  相似文献   

2.
十二、光学实验(一) 1.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1) 实验用具与材料: 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30厘米×20厘米)、蜡烛、火柴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把两张硬纸折成“”形,使纸能立在桌面上。 ②在每一张硬纸上各钻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小孔,使小孔距桌面的高度与蜡烛的长度大致相等。 ③把两张钻有小孔的硬纸前后相距10厘米左右立于桌面上。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课本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面粉爆炸实验很难成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面粉与空气接触程度不够,蜡烛被吹灭,面粉还没爆炸。所以让面粉迅速雾化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对装置作如下改进后(如图),效果非常好,成功率在95%以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两位数乘多位数"的教学难点,教材安排了一道准备题"12×1=12,12×10=120;12×3=36,12×30=360",着重讲清用整十数(或者说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个数时,乘得的积是多少个"十".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让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意义.12×1=12表示1个12是12,12×10表示10个12是120;12×3=表示3个12是36,12×30表示30个12是360.2.引导学生把12×1=12与12×10=120和12  相似文献   

5.
摩擦能使物体带电。我们先来作一个摩擦起电的实验装置,这样观察起来就更清楚了。材料及工具:250×160、160×40、40×250(毫米)的玻璃片各两片。薄纸、绸布、蜡烛、颜料、笔和  相似文献   

6.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2分,共20分)11单项式π2a2的系数是().A121B12πC1πD122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1m·m3=m3B1y6÷y3=y2C1x5+x5=x10D1(-a5)2=a1031一个血红蛋白的长度约是67纳米(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A16.7×10-10米B16.7×10-9米C16.7×10-8米D16.7×10-7米41(-7-t)2的计算结果是().A149-t2B1-49+14t-t2C1t2-14t-49D149+14t+t251自由转动转盘,指针停在白色区域的概率为32的转盘是().61有4根木棒,长度分别是4cm、8cm、10cm、12cm,选择其中3根组成三角形,不同选择方法有().A11种B12种C13种D14…  相似文献   

7.
蜡烛抽水机     
实验道具:2只玻璃杯、1根蜡烛、1张比玻(bō)璃(li)杯口稍大的硬纸片、1根塑料管、火柴、半杯水发生的现象:水从右边杯子流入左边的杯子中。小博士告诉你: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yǎng)气,杯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实验步骤: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kuàng)形,一头穿过硬纸片。2、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4、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在右侧的玻璃杯上,并使塑料管的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相似文献   

8.
菊花壁挂     
制作材料:白塑料瓶4个,瓶盖4个,厚纸板2块,40×40cm(白色)、35×35cm(兰色)泡沫板2块(装饰材料商店有售),双面胶带1卷,褐色塑料管或即时贴均可,碎泡沫板几小块,小铁钉1个,兰色装饰条2根。  相似文献   

9.
花鸟     
制作材料:白吹塑纸一小块约20×20cm,彩色纸黄、蓝、桔红、粉红约2.6×36cm,除黄色外,其余各色纸均准备两条,鸟头的装饰、浅蓝、黄、白、绿色纸各一小块,绿色泡沫板10×10cm、8×8cm两块,胶水、棉线一小段。  相似文献   

10.
水位报警器     
制作材料:输液瓶、输液器、硬金属甲、乙片(把乙片距一端约1/4处做成能活动的轴孔)、尼龙线、粘有泡沫块的重物、导线、电池、小灯泡,生日贺卡里的电路板和发音片。一、制作支架找一长宽高约是30×20×1.5(cm)的木板做底座,在底座1/3处固定一长宽高各是40×5×2(cm)的木条做立柱,在距上端25(cm)处挖一长方形的窄孔,从侧面打一眼,以备插入铁钉用。用细铁棍和粗铁丝做两个大小不同的环,固定在立柱的另—侧。二、制作自动接通装置自动接通装置主要由上下两金属片构成。1.把硬金属片弯成“”型,用螺丝钉把它—端固定在立柱的中上部。2.把乙金属…  相似文献   

11.
一、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不断向学生提出恰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由静态的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的动态探求。  如在教“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把下面的八个算式分成两类:① (36× 5)÷ (12× 5) =3⑤( 36÷ 2)÷( 12÷ 2) =3②( 36× 10)÷( 12× 10) =3⑥( 36÷ 4)÷( 12÷ 4) =3③( 36× 2)÷( 12× 6) =1⑦( 36× 2)÷( 12÷ 2) =12④( 36÷ 6)÷( 12÷ 6) =3⑧( 36× 4)÷( 12× 4) =3 …  相似文献   

12.
1 实验材料试管夹、试管、酒精灯、水、支架、玻璃片 (10× 10 cm)2 组装方法 (如图 1)2 .1 在试管中装入冷水 (约试管高度的三分之一 )用试管夹把试管竖直的固定在支架上(注意与酒精灯之间的距离 )。2 .2 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 ,使玻璃片水平 ,然后固定在距试管口上方 3cm左右的支架上 ,试管口在玻璃片中心。图 13 实验效果从玻璃上部 ,能清楚的观察到小水珠的凝结、变大、掉落的过程“雨的模拟实验”材料改进$湖北省房县青峰小学!442101@杜元江  相似文献   

13.
[32名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组的实验桌上有一个小手电筒,一支立着的蜡烛、一盒火柴、两根喝饮料用的塑料软管(软管既可以弯曲又可以伸直)] 一、“光源” 师:你们先观察实验桌上有哪些物体? 生:实验桌上有一个小手电筒,还有火柴、蜡烛、塑料管。  相似文献   

14.
陈秀琴 《物理教师》2002,23(4):27-27
这是一道测固体密度的实验题 ,题目如下 :小明要在家中测量细长圆柱白蜡烛的密度 ,家中现只有表 1中所列材料和工具 .请根据表 1中给出的材料设计出一个使用材料品种少 ,最经济且简便的实验方法来进行粗略测量 .(白蜡烛的密度约 0 .9×1 0 3kg/m3)要求 :(1 )写出所选择的材料名称 .(2 )写出实验主要步骤 .(3 )写出实验结果表达式 .表 1 材料和工具材料规格最小刻度数量价格 (元 )家用购物弹簧秤 2kg 2 0g 1个 12 .0 0木尺 3 3 .3cm 1cm 1把 5 .0 0玻璃啤酒瓶 6 4 0mL 1个 0 .30带刻度止咳糖浆瓶 10 0mL 5mL 1个 0 .0 5小棉…  相似文献   

15.
制作材料:0.5cm厚白泡沫板下脚料7×7cm 3小块、白色透明塑料瓶1个、双面胶带1小卷、装饰眼睛3个(或自己制作)、浅蓝色及时贴10×10cm 1块、圆镜架1个。 制作步骤:(1)按图一所示把鱼的图样在较厚的纸上画好,剪下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知道把几个相等的数合起来可以用乘法计算,把合起来的数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用除法计算;(2)理解等分除法应用题的意义,会列式计算,正确书写答案,并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完成。 1.认识“合”与“分”的含义。教师出示教具(或投影片映出),让学生观察、想象,加上一个大集合圈,怎样算出合起来有多少只苹果?学生答:3×4=12(只)。教师又布置学生摆学具,每堆4个,摆3堆,算一算三堆合起来有几个?(4×3=12)然后,教师说:“把几个同样多的数合起来,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把合起来的数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接着,教师出示教具,如下图,并按以下几个层次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7.
师生在讨论完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后,出现了这样一道开放题:自然老师做燃烧实验,给小明1元钱,让她买蜡烛,蜡烛有2角、3角、4角1支的,问:如果请你去买,认为可以买几支蜡烛?由于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探索热情很高,有的独立思考,尝试买的过程;有的同桌交流,讨论解决方案;有的四人小组合作你做买一种蜡烛的方法,他做买两种蜡烛的方法……,五分钟后师生共同整理算理算法,气氛活跃,方案多样,最后归纳为:(一)单独买一种蜡烛的:10÷2=5(支)……买2角1支的可买5支10÷3=3支(余1角)……买3角1支的可买3支余1角10÷4=2支(余2角)……买4角的1支的可买2…  相似文献   

18.
李振琦 《化学教学》2006,(12):11-11
1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一册,H2和Cl2在光照条件下迅速化合而爆炸的实验如下,把新收集到的一塑料瓶C12和一塑料瓶H2口对口地放置,抽去瓶口间的玻璃片,上下颠倒几次,使H2和Cl2充分混合。取一瓶混合气体,用塑料片盖好,在距瓶约10cm处点燃镁条。此实验存在以下不足;课上新制大量H2和Cl2操作不便;不能产生连续爆炸来满足学生的要求;镁条燃烧产生的强光对学生眼睛刺激很强。为避免上述缺点,对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案例]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我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一题: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出了(5×5+5×10+10×5)×2、5×10×4+5×5×2等两种解法的算式,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一幕: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5×10。”我打量了一下公式,马上“明白”了。于是“点拨”他:“你把题目看错了,把长方体的表面积错求成长方体的体积了。”众多学生都点头称是。“我没弄错!我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学生大声争辩。我大吃一惊,心想:怎能不错呢!好,看他有什么说法。于是,我说,“你能把想法和大…  相似文献   

20.
一、氢气爆炸实验 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 2.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该实验装置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成功地解决了"简单贮存气体"的难题(该方法可贮存气体约3 h).实验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爆炸的震撼力;可以观察到爆炸时迸发出的火光;在操作过程中安全系数高,减少了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师操作简单,实验成本低;爆炸极限容易控制,成功率高(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