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僧侣》这部具有哥特式小说特点的作品不失为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是它较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安布罗西奥。安布罗西奥从宗教禁欲的樊篱中挣扎出来的人性被宗教的虚伪性扭曲。失落的人性与宗教虚伪的赘瘤亲合,使安布罗西奥最终犯下乱伦、弑母等一系列罪行。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反宗教,反封建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托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始意象和人物原型这两个方面对霍桑的短篇小说《拉帕其尼的女儿》中的"花园"意象以及四个主要人物进行解读,以此来探讨霍桑的人性观及其复杂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3.
伊夫林·沃在《一把尘土》中塑造了一个堂吉诃德式的悲剧人物托尼,这个心地善良、单纯忠厚、秉性谦和的人的悲剧遭遇,是道德沦丧对人性摧残和宗教枷锁对人性的禁锢的再现,这部现实主义作品深切地反映出作品的时代烙印与冷酷的社会现实。文章试图从社会、个性、道德、宗教等方面来解读这位沃笔下的堂吉诃德的悲剧命运成因。  相似文献   

4.
从《人性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生活经历的分析的基础上,可见"人性的枷锁"主要是指情感枷锁、金钱枷锁及宗教枷锁三方面。从《人性的枷锁》中可见毛姆语言犀利,风趣幽默,人物个性鲜明、独特,章节安排合理紧凑的创作思想和风格。  相似文献   

5.
引入宗教意义上的"原罪"概念并且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指出乔叶《认罪书》"平庸之恶"概念外的人性之恶,揭示在文革中犯下错误却不认罪的一行人对自己行为解释的诡辩性。对"文革中的人性之恶和暴行、罪恶是否具有复制性"这一问题提出见解,指出小说中忏悔的浅层表达问题,最后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金金人物形象不断变化的分析指出人物在人性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6.
受先进思想影响的普希金,是徘徊在进步和落后之间诸多俄罗斯贵族的代表。作家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和本阶级面临的矛盾处境,并通过他笔下人物命运的抒写,深刻地思考着贵族阶级的处境:自我意识觉醒,渴望挣脱封建专制和宗教传统对人性自由的束缚,同时又不愿放弃沙皇专制制度下贵族阶级的既得利益。文章从崇高美的角度,分析普希金作品中的人物为满足情欲、权欲的畸形行为及人生悲剧,揭示人物欲望悲剧蕴含的追求人性自由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7.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宗教观念为基础,以精神复兴为主题,以哲学思想为内涵,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双重特质——罪恶与自由。罪恶主要体现在弑父线索和人物内心的表达上,自由主要体现在人物个性和人物思辨的过程中。小说双重主题的表达对当时社会人文主义观念和精神世界的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桑士林 《文教资料》2012,(21):14-16
乔治·艾略特在名著《米德尔马契》中描写人物众多,形象各异,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本文分析了卡苏朋、多萝西娅和利德盖特三个人物的悲剧命运,她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成为一个个有思想有呼吸的人物,在命运的长河中挣扎起伏,人物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紧紧相连,即使在现代也依然具有启迪意义。在此书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乔治·艾略特对普通小人物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霍桑《小伙子布朗》中主要人物布朗的悲惨命运折射出僵化的清教教规及偏执的清教意识摧残人性、表里不一的本质。作家回归自然、讴歌纯朴真诚的创作主题则表明虚伪的宗教只能将人带入困惑迷茫的深渊,毁灭人性;只有热爱生活,理解人生的真谛,才能找到生命的归依之路。  相似文献   

10.
《异乡客》描述了五位被战争所影响的主人公,而杰里迈亚·多诺凡的性格迥然不同于其他四位,作者通过宗教,政治来影射现实,主要从人物命名,双重性格两方面来展示人性的扭曲,揭示战争的残酷。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4):16-17
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的人性主题,讨论小说中人物的象征意义,由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影响分析人性恶的缘由,从时代背景、宗教教义和哲学发展角度阐述文明理性与野蛮专制的较量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黎青 《文教资料》2008,(13):29-30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用象征意象来表现主题是<红字>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了<红字>中的红字A本身所蕴含的象征意象,主要的人物刻画,以及不同的背景描写,细致地剖析了罪与罚的宗教意识对人性道德本质的深远影响,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制度和宗教法律的残暴、卑鄙以及主人公为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和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小时光老人,一个旧婚姻制度下的产物,在哈代的笔下却是他自己的漫画像。通过他,哈代传达了自己的悲剧命运观,抨击了资产阶级伪善的宗教和扭曲人性的婚姻观。这一人物的塑造是哈代意识里长时间酝酿,代表自己向资本主义宣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红字》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通过对男女主人公丁梅斯代尔与海斯特的爱情悲剧的描写。以一件通奸案为题材,表现了宗教对人的心灵的摧残和对人权、人性的压抑,反映了清教殖民统治的黑暗。通过描叙小说人物的思想矛盾和生活遭遇,反映了自然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5.
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红字》中体现了凝重的霍桑式的清教徒宗教死亡意识和人性观。本文通过与小说中主要人物海斯特·白兰、丁梅斯代尔的比较,分析齐灵沃斯犯罪到死亡以及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的整个心理过程,以此讨论《红字》中的追寻母题。  相似文献   

16.
阚智文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1):43-44,52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社会哲理悲剧。剧中种种冲突在本质上都表现为人性与兽性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存在于不同人物之间,而且存在于人物内部性格和人物自身前后变化之中。莎士比亚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刻画以及情节的安排,将这种斗争呈现在读者面前,完成了对人性的探索,并使人性最终在剧中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17.
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从行文结构、人物刻画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乡村--城市--乡村的行文线索预示着人性由善良单纯到堕落腐化再到善良单纯的回归.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设计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实,人性的善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幽默的语言加上作者第一人称适时的评论是对人性隐性的一面更加深刻的披露.  相似文献   

18.
答尔丢夫和克洛德同是宗教伪善者,但他们在本质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试从伪善者的人性境界层次入手,通过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的现实深刻性和合理性方面的差异,来比较这两个伪善者形象,以期达到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两个伪善者真面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叛逆与皈依——蘩漪和莱维尼亚的悲剧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蘩漪和莱维尼亚的反叛精神源于封建伦理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对她们的禁锢,超出常态的情欲是她们反叛的原动力,而文化的阴影最终使她们走向皈依。她们的悲剧人生,既显示了人性的弱点,又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两个具有特殊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20.
在推动现代小说向通俗化和大众化方面,徐訏小说做了有益的尝试。他的小说赓续传统的志怪、言情小说的精神余脉,在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背后,巧妙地借鉴了传统小说的某些叙述方法和言情模式;他小说的另一个表现维度就是对爱情与人性、生命与宗教的现代性追问,尤其是将精神分析学说引入文学创作中,通过复杂的心理分析,突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而极大拓展人性表现的力度和深度,这是徐訏小说的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