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期出版的一些参考资料中,均选编了下面一道题目并给出下述解法:已知f(x)满足f[f(x)]=x 1x 2.求f(x).解:∵f[f(x)]=x 1x 2=11 11 x,∴f(x)=11 x.该解法属定义法,看似简捷明快,令人耳目一新,但仔细推敲,题目和解法均有值得商讨之处.众所周知,两函数f(x)与g(x)构成复合函数f[g(x)],需具备条件RgDf,其中Rg是g(x)的值域,Df是f(x)的定义域.f(x)=11 x的定义域Df={x|x∈R,且x≠-1},值域Rf={y|y∈R,且y≠0}.因为RfDf,所以f(x)=11 x在自然定义域上不能构成复合函数f[f(x)].当然,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函数条件f(a x)=f(a-x),f(x a)=f(x-a)的讨论,以结论的形势给出了它们所对应的函数性质,并辅以一定例子说明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1]指出,标题中函数方程的解不仅有f(x)=1/1+x,还有f(x)=2x+1/x+3.  相似文献   

4.
平时的解题中,会遇到一些多点函数值之和的计算问题,即f(x1)+f(x2)+…对于这类问题有时直接进行计算会很繁冗,而且费时费力。如能从函数的特点或函数的性质上去思考,可能会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要善于分析题目特征或所求点值的自变量关系,进而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类型的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一道高考题出发,运用了数学分析理论,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方程f(x+y)=f(x)·f(y) 解函数特性,导出了函数,f(x)的重要解析特征。  相似文献   

6.
用分析方法给出了一个网上征解函数方程问题的通解。  相似文献   

7.
8.
9.
10.
f(x)     
《音乐世界》2010,(5):70-71
又到了春天,新的一年的开始,被冬天的寒冷弄得缩手缩脚的人们也开始期待好好活跃活跃了,去年不幸感染了甲型流感的f(x) 里的3组妹Sulli,Krystal,Amber也早已经恢复了原有的活力,生气勃勃充满朝气,  相似文献   

11.
函数f(x)=x+1x的一个应用雷正才(湖南省娄底一中417000)我们知道,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可以比较有关数值的大小,因而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可以证明有关不等式.下面举几例说明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函数f(x)=x+1x的应用.命题函数f(x)=x+1x在区间...  相似文献   

12.
李勤俭 《数学教学》2006,(10):25-27
近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题:例题:奇函数f(x)=ax3 bx2 cx d在[1, ∞)为增函数,若x≥1时,f(x)≥1且f(f(x))=x,求f(x)(x≥1).其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解:由f(x)奇函数可得b=d=0,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学习反函数时,常常把f^-1(x+1)认为是f(x+1)的反函数,现就这一问题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4.
陈守礼 《中学教研》2002,(10):23-25
关于方程f(x)=x与方程f[f(x)]=z的讨论常见于高中函数综合题,特别当f(x)是二次函数的情形。本文用一种初等方法分析这两个方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下列两类函数:f(x)=ax b/x与f(x)=ax-b/x(a,b∈R ),由于这两类函数在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因此广大师生对它们的性质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图1、2). 但是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两个函数除了定义域和奇偶性外,几乎没有其他相似之处,因此是两个没有什么联系的孤立函数.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这一方面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a^ ∞f(x)dx收敛与limx→ ∞f(x)=0的关系。首先举出反例说明,一般情况下∫a^ ∞f(x)dx收敛不能推出limx→ ∞f(x)=0;其次得到∫a^ ∞f(x)dx收敛可以保证至少存在一列{xn}n=1∞(xn→ ∞当n→ ∞时)使得limx→ ∞f(x)=成立;最后证明了如果f(x )一致连续、或单调,或∫a^ ∞f‘(x)dx收敛,那么只要∫a^ ∞f(x)dx收剑,就有limx→ ∞f(x)=0。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求形如f(x)=(ax~2 bx c)/(a_1x~2 b_1x c_1),x∈[α,β](a~2 a_1~2≠0)的最、极值,从一个方面进行审视探究,并给出较简便的解法,为此,先求函数f(x)=x b/(x a)的单调区间。  相似文献   

19.
设a是大于1的正整数.本文运用初等数论方法证明了:方程a4x(x+1)(x+2)(x+3)=y(y+1)(y+2)(y+3)无正整数解(x,y).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个形式简单、记忆方便,而且用途十分广泛的结论,一类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证明问题可以借此得到解答,而且简捷、明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