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中诗英译中意境再现手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imagery)或称意境,是诗人内在思想感情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统一的艺术境界。意象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地位重要性和作用显而易见。从汉语古诗意境的涵义及其表现手法入手,通过分析成功的汉诗英译译例,对中国古诗的意境在英译中的四种译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文学瑰宝,有着强烈的情感、凝练的语言、和谐的韵律等丰富的审美内涵。诗歌教学不应停留在表面,应重视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中,意境再现的教学方法就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多种途径再现诗歌意境,从而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真正得到曲径通幽、渐入佳境的妙趣。  相似文献   

3.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意境,是物化于情,情之升华得的“真”,是一种表达内识,哲理和生命真谛的最高境界。译诗的难处就在于如何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言外之意,传达原作的意境。本文通过对唐诗《夜雨寄北》不同译文的对比,以期探讨如何再创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意境余论     
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要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而象外之象与言外之意有层次上的差异。言外之意体现意象之间的虚实关系。而象外之象是意象内部的虚实关系建立之后的结果,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是意境的完善体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中国古诗英译的视角选择问题,认为鉴于英汉诗歌在语言特征、格律规律、审美倾向和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可以不拘泥于原诗的形式,而根据译诗的意境来灵活选择视角。提出了采用局中人视角,将原诗的旁叙译为自叙,采用第二人称、将原诗的旁叙译为对叙;增译第二人称、将原诗的自叙译为对语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詹娟 《考试周刊》2015,(3):13-14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描绘了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借情窦初开的翠翠的感情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小说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创设了深远、无穷的意境。格特的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推理过程,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而谈可译性是完全不合理的。意境是中国艺术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它只存在于中国的哲学、艺术和文学之中,所以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看,意境很难在翻译中再现。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中认知与翻译的关系为理论基础,结合实例分析,从认知角度论证意境在翻译中再现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陈王钗 《现代语文》2006,(5):100-101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但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流于玄秘,造成脱离现实的倾向。而今天的古诗教学中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清一色的串讲几个词句而已,无人再问意境之美,意境之深。如果只抓住浅显地理解文字而放弃对意境的领悟,这种半途而废的教学,实为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其实,优秀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它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即“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
李娅玲 《考试周刊》2014,(67):40-40
<正>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语言精练、词语整齐、节奏感强、音乐性强、感情色彩浓厚、形象鲜明生动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但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很少有诗中的多种情绪和体验,因此他们往往不能理解诗句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学中如果教师忽略儿童直观形象思维占据重要地位这一心理学规律,只把教学重点放在逐字逐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上,结果将事倍功半,不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刻内涵。反之,如果根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是中国古典诗的灵魂.因此译诗如不能传达意境,原诗的美学价值定会大打折扣.通过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风格的赏析,从审美的视角对翟理思(Giles)、林语堂以及许渊冲三位先生所译的三种译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古诗英译应再现原诗意境、传递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音乐以声音为物质媒介,即是听觉性艺术;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媒介,属于视觉性艺术。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舞蹈教学中如何为舞蹈选择音乐则显得尤为重要,即钢琴伴奏的艺术性是我们教学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音乐为舞蹈营造意境提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意境一直以来是中国绘画(不仅仅是山水画)的精髓.几千年来一直是绘画工作者和学习绘画的人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深入分析和研究意境是新世纪艺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徐敏 《培训与研究》2004,21(1):24-2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造境”、“写境”与阿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提出的文艺理论的四种类型有诸多类似之处。“写境”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摹仿说,“造境”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表现说。二者在理论表述上的差异。大概来自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也谈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引入瞩目的范畴,试从以下三方面再一次走人意境:意境的产生;意境产生的条件及表现;从审美角度看意境。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把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境理论系统化,为古典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近百年来,学界对王国维境界说的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王国维境界说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情景契合乃生境界;要有真景物、真感情,才能出真境界;境界要深远,有言外之意。或有某种普遍性的哲理。关于境界的审美类型,王国维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境界的创造途径上,王国维提出了“造境”和“写境”。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中国古典诗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意境”论,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相似文献   

15.
对当下这个时代文化与教育的体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试着用过去的中学来体认现在的中学,进一步,体认现在的教育与文化,过去的中学,现在的中学,意境应该是一样的。教育在根本上是诗教。  相似文献   

16.
阐述意境产生的条件和园林意境的的发展脉胳 ,并对园林意境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过程来看,意境的形成要通过形象诱发读者展开想象,以获得对形象画面的延伸和扩大,并产生相应的体味和感悟。如果从语言学的层面来分析,意境中的形象即话语的字面含义,它以简约为其特点,提供了读者想象的可能空间。而话语字面含义间关联程度的降低或破坏,则起到了诱发读者想象的作用,读者通过想象获得对话语语用含义的理解,使话语以简约的含义所提供的可能想象空间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对当下这个时代文化与教育的体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试着用过去的中学来体认现在的中学,进一步,体认现在的教育与文化,过去的中学,现在的中学,意境应该是一样的。教育在根本上是诗教。  相似文献   

19.
意境美是客观存在于人类审美意识中的综合性美感追求,而舞蹈意境的营造就是一个情景的交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景、情、形、象、境逐步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舞蹈的结构层次.我们应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和实践去挖掘舞蹈中的意境美,去营造舞蹈的意境美,从而使舞蹈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向更高的层面提升.使每一个舞蹈都具备深邃而悠远的意境,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国舞蹈意境的最高境界,让中国舞蹈艺术屹立在世界艺术之巅.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诗境而言的文境 ,是文学创作所精心构筑的一个独特的深层世界。论述了文境与诗境的异同、文境鉴赏的特征及文境的深层艺术创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