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o examine Heidegger's pedagogy is to be invited into a particular era and cultural reality—starting in Weimar Germany and progressing into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In his attempt to reform the German university in a strictly hierarchical, authoritarian and nationalistic mold, Heidegger addressed one group of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and not another. The petit‐bourgeois student and the future philosophers he invited with his ‘logic of recruitment’ into the corps of instructors, would share his coded language with its built‐in taboos and censorship. The result was a rhetoric of absolute self‐reference and a semiotic of pure propaganda, based on the evocation of the ancient Greeks in which the philosopher meant to project all that was properly Germanic. Heidegger's rhetoric is exclusionary; its politics and its philosophy are interpenetrating. His lecture courses grew increasingly poeticized, and thus mired in ambiguity, evasion, elision, avoidance, grandiloquence. Parallels are drawn in this essay between Heidegger and our time. Is Heidegger's insistence on autocratic controls within the German university comparable to the corporate positions taken today by some educators? How does the shifting relation between disciplines affect the role of the specialist? How might the sciences morales or humanities, along with the much maligned ‘humanism’, be redefined morally and holistically?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对语言本性的探讨始终是在"语言与存在相互归属"这一洞察的指引下发生的.对语言之本性的考察首先需要清理出一条通向语言自身的道路,然后在这条道路上追问语言之本性.正是在"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的思想道路上,海德格尔揭示出了语言的本质即是本质之语言,存在与语言在本有之真理中相互归属,从而真正走向语言之途.  相似文献   

3.
关于教育学教材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已有的教育学教材存在着陈旧的话语系统、单调的写作方式等表面问题,而在其背后更存在着现实的抽离与还原、教师的缺席与在场、霸权的隐现与警惕等深层困惑。教育学教材建设应有新的考虑:选择的可能、学术的魅力、实践的品质、建构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问题与对策:试论教育学话语方式的改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学话语方式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公共性语言的滥觞,语言的非生成性,写作文体与措辞的单一性,学术语言对日常语言的排斥。而教育学话语方式改造的路径有:关注教育的生活世界,倡导教育学的现实关怀;倡导教育学的个体性言说,以己之思启发他者之思;奉行措辞的多元化原则,宽容多种文体写作;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对话,实现语言的双向渗透;兼融日常生活语言,实现学术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以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对近十年国内关于公共教育学课程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从公共教育学的价值及意义、效果及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发现,以往的研究大都从教师、教材等角度去研究,而从学生角度去思考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第二语言写作教学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于研究跟第二语言写作有关的主要传统的和现代的研究和教学方法,包括"受控写作"、"段落模式写作"、过程方法、学术方向写作、基于网络平台的写作教学模式等。其中有些现代写作方法的研究领域涉及项目的、语篇的、学科的、政治的、还有网络技术的问题。最后,作者指出相关领域的教育者和研究人员应考虑利用理论知识和调查结果自己判断什么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学习障碍,不仅是教育学理论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现实的需要,更是学习障碍者的需要。只有在教育领域正确认识学习障碍,推广和普及学习障碍的相关知识,对教师进行专业训练,才能促进和改善学习障碍者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大学数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其相关理论与方法日益成为计算机、经济、机电、管理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工具。大学数学该怎么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成为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他在艺术上有颇多独特见解,他十分重视“此在”,注重体验与被体验者作为“在者”的相对存在,注重对艺术整体性的保护。论文将海德格尔的两个文艺理论观点与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相联系,试图找寻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认为,尼采在最后的创作岁月里的努力,无非就是对柏拉图主义的倒转,柏拉图那里超感性之物为衡量尺度的东西,尼采将其反过来,使超感性为感性之物效力,真实之物就是感性之物。海德格尔把尼采看作西方形而上学哲学的最后完成阶段,柏拉图—尼采,一前一后,柏拉图谈彼岸,尼采只相信此岸,柏拉图谈本体世界,尼采只相信现象。  相似文献   

11.
哲学人性论的本体论立场消解人性的具体复杂性,客体化立场否认人性的主体选择性,预成立场遮蔽人性发展过程,均质立场抑制人性的升华,对解决教育场域中的人性问题具有局限性.教育工作者应确立人性的教育学立场,即生命立场,复杂取向;主体立场,实践取向;生成立场,过程取向;价值立场,超越取向.从教育学立场看,人性是以先天的遗传和发育为基础,个体在生命成长历程中逐步生成、发展和完善的内在特性.它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取决于个体在后天环境中的人生实践与自我选择,可能丰盈也可能枯槁,可能上升也可能堕落.教育对人性发展之可为与应为在于:尊重人性,顺势导引;化育人性,启发自觉;提升人性,引领超越.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后教育管理渐成一个无法回避的症结。大学生入党后教育管理是高校德育范畴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高校急功近利、行政机构设置、传统观念、片面追求就业率及党建工作者理论水平不高、党建经费制约等造成。应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围绕育人目标,从树立党建与中心工作整体意识、整合校内资源提高党员理论水平、创新活动形式增强信仰教育时效性、创造平台促进大学知识成长、构建师生党员有机统一模式等几方面入手,解决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难题。  相似文献   

13.
闲暇教育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试图通过对闲暇教育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分析,以求对闲暇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闲暇教育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试图通过对闲暇教育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分析,以求对闲暇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教育学面临两种不同的命运:"书斋"教育学无论从中西方的文化互动、学科间的学术互动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互动看都处于弱势地位;"草根"教育学则日益成为一股悄然升起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教育学的特色与出路在于"苹根性""中国性",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本土理论的草根性生长,二是非本土理论(合其他学科)的本土化、本学科化迁移.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在学科交叉、融合与整体化的态势下,虽彰显出日趋多元的范式,但其要一改当下诸多割裂互斥的致思路向而继续走向系统深入,需实现其在方法论上的革新与突破。一是使学科交融意识与学科边界意识相结合,从而在学科互涉与学科自主的协调兼顾中既走出狭隘的学科主义樊篱,又坚守教育学自身的存在根基和内在秉性;二是使学术意识与问题意识相互补,从而在学理本位与问题本位的交错渗透中消解教育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关怀之间所存在的对峙性张力;三是使世界意识与本土意识相融通,从而在他者镜像与自我观照的动态平衡中走出教育学普遍主义和历史特殊主义研究方法之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学学科的教学任务是由该学科的宗旨派生出来的目标设定,应当包括:帮助学生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培养提高学生从事语文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坚定学生从事语文教育的事业心。这些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以一种方法为主导必将导致教学失败。  相似文献   

18.
王北生 《教育科学》2012,28(1):13-16
教育学是研究怎样更好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培养人的一门科学,其出发点必须有一定的立场。本文在借鉴教育学立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的立场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尝试提出教育学应坚持"三维一体"的立场,即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教育学的立场:1、教育学立场的"原点.基础":人之生存与发展;2、教育学立场的"指向.目的":具体生命与自觉;3、教育学立场的"方式.方法":生命实践与律动。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相互支撑,三维一体,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教学法与学生认知方式对生物学业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二理科班学生为被试,研究信息转换教学法、常规教学法对不同认知方式被试的生物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场独立的学生在两种教学法的条件下,学业成绩均优于场依存的学生;(2)使用信息转换教学法的班级,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的生物成绩均高于使用常规教学法的班级,场依存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启蒙教育学阶段、救亡教育学阶段、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和非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从共时态的角度来看,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的追问一直响彻20世纪;教育学基本理论何以存在的探求一直在代代教育学者群中构成追问。因此,如何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因子”在引介西方教育思想的背景下得到激活是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再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