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龙会发声?     
恐龙会发出声音吗?如果能,恐龙应该用耳朵听吧。绝灭的动物当时肯定也会发出各种声音,但是它们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了,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它们能发出何种声音。我们知道,大多数的现生动物都会发出声音。动物发声是为了吸引配偶、迷惑或击退  相似文献   

2.
点点滴滴     
鸣声和进化对我们人类来说,声音频率高于18或20千赫,就属于听不见的“超声”了。但是,一些动物的可闻频率常常高于20千赫。譬如,狗的最高可闻频率达50千赫;蝗虫45千赫;蝙蝠150-180千赫;海豚200千赫。此外,某些我们通常看作是“哑巴”的昆虫,实际上也有发音器官,只不过它们所发的是超声。经过多年来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动物能发出的声音信号的多寡,跟它们的进化程度、群居组织直接有关。一  相似文献   

3.
田保卫 《内江科技》2013,34(5):196+194
声乐教学中,发声方法和声音质量的学习、训练固然重要,但是怎样让学生自觉引导自己朝着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有效的声音效果去努力,这除了应对"美好的声音"有清楚的认识之外,还要能准确地对自己所发出的声音有客观的自我辩听,这就是我们要谈的声乐教学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音乐听觉的培养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茫茫的非洲热带草原上,每当夜幕降临时,大草原上就会出现一个个像幽灵似的小灯泡,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事实上,这些发亮的“小灯泡”并不是什么神怪或幽灵,它们只是一些夜行动物的眼睛。我们的夜晚是夜行动物的白天,夜幕降临时是夜行动物一天生活的开始,它们只有在黑夜里才能  相似文献   

5.
声音是人们发出信息与反馈信号最直接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声音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具有一种科学的发声方式,对我们大学体育教师而言是一种最好的保护与帮助,因为我们的特殊上课环境决定了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浩淼深沉的海洋,有无数生物尽情地展示着它们的千姿百态。鲸是其中体形最大的族类,它们给人的感觉总是厚重憨实、沉默寡言、有谁知道它们却是海洋生物中最优秀的歌唱家呢?奇妙的鲸歌鲸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7000万年前它们才逐步由陆地移居到海洋中。它们是地球上进化得最大的动物,远比恐龙大得多,一头成年鲸可达23米长、150吨重。深沉的海洋迷蒙晦暗。长期在陆地上生活的鲸类,到了海里,嗅觉和视觉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了。那些依靠感官寻找配偶、幼鲸和进行捕食活动的方式,逐渐被淘汰了。于是,另一种方式在进化过程中得到了完善,这种方式就是"声感"。某些鲸的发声被称作"歌",对于它的真正本质和含义,目前我们还无法完全弄清楚。鲸的音域很宽,其频率远低于人类耳朵所能听到的最低频率。海洋生物学家们需借助特殊的设备,才能对鲸歌进行研究。低频率的声音在水中能传播很远,例如,长须鲸以20赫兹的频率发出特别响的声  相似文献   

7.
笑牛:在非洲有一种会发笑的牛,它的喉部长着一层隔音膜,发出叫声时,此膜剧烈颤动,形成"哈哈"的声音,人们称它为"哈哈牛"或"笑牛";又因其叫声像古稀老人在爽朗地笑,所以还被称为"笑老人".  相似文献   

8.
呼吸在歌唱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当我们想发出一个高质量的、年轻的、漂亮的声音时是离不开正确的发声的。然而正确发声的方法的关键就是正确的呼吸运用。  相似文献   

9.
声乐就是要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且富有韵味的歌声。用歌声美化音乐,描绘丰富的情感,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作品思想内涵。在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练声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声乐"不是"声音"而是歌声和音乐以及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显著的特征。动物也是有语言的,不过它们的语言不像我们这样复杂,它们只能表达出危险、安全、高兴、愤怒等简单的意思。最新的研究表明,与人类有较亲关系的猴子可以发出5种元音,比其他动物的语言更复杂。但是,猴子为何不会像人那样说话呢?动物也有语言此前,人们知道许多动物都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而这些声音逐渐演变成为动物之间  相似文献   

11.
大海能用千万种声音讲话,又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会”,其中有许多是海洋动物演奏的。鱼类的发声多种多样、时强时弱、忽高忽低、富有节奏。有些还有音乐的旋律。  相似文献   

12.
很多动物都可以发出特定的声音进行交流,我们每天也都能听到各种动物在"说话"。不过,由于人耳结构的原因,我们只能听到频率在20赫兹-2万赫兹之间的声音。对于频率大于2万赫兹的声音,我们是听不到的,所以,虽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09,(10):47-47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巨大的高度自动化渔场会在茫茫大海中发出诱使鱼儿上钩的声音,让鱼儿能像野生鱼群一样在海中游弋,甚至让它们变成"自由放养"动物,待其成熟后捕捞。  相似文献   

14.
猫捕鼠,马避敌,河狸筑窝,百鸟歌唱。动物的这些本领是生来就有的吗?不,这是它们的父母进行教育的结果。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彼得·马勒发现,小鸟在出生两个月后才开始放声歌唱,而在这之前,它必须经常聆听大鸟的歌声,并进行一段时间的唱歌练习。从小离开父母、由人工单独喂养的小鸟,是成不了“歌手”的。它们虽然天生就有发声能力,却只能发出几种单调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你想知道海洋深处会有什么声音吗?也许你要说.肯定会有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声,那么除此之外呢?美国俄勒冈州纽波特太平洋环境实验室的声学监测小组发现.海洋深处的声音频率通常很低.有的借助特殊声学仪器才听得见。研究者们已经可以分辨各种鲸类、船只发出的声音.以及地震的声音.但是还有些声音却难以确定来历。  相似文献   

16.
撒谎骗人不仅仅在人类世界存在,动物世界里撒谎也非常盛行。不过在科学家们看来,还是那些过群居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动物最爱撒谎。比如说,人们在水池边散步时常能听到池中"呱呱"的蛙鸣声,殊不知这声声蛙鸣便有撒谎的成分。原来这蛙鸣声是水池中的雄蛙展示自己个头大小的一种手段。雄蛙个头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沉。那些大个子雄  相似文献   

17.
音笛的制作     
通常的管乐器是靠气柱的振动发声的。笛是一种管乐器,从笛的吹口进入笛管中的空气靠笛边棱起振,在笛管内形成驻波,并从管中发声。由于音笛所发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管内形成的驻波波长,而驻波波长又由笛管内实际气路长度(有效管长)所决定,因而音笛所发声音的音调最终由笛管的有效长度决定。本实验制作的音笛是靠拉动笛管内的活塞,改变笛管的有效长度,从而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音乐、文化、艺术等实现了交融,声乐演唱逐渐成为音乐学习的一项基础性课程,更是一门艺术。艺术自身具有规律、原则等特性,但是美妙的歌声都是经过了大量严格的训练才逐渐形成的。其中发声方法是声乐演唱的重中之重,科学的发声方法能够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是其他乐器无法替代的。本文将结合声乐演唱中的发声方法深入探究科学发声方法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为演唱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音响渔业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人们使用扩音装置在水中播放鱼类喜欢或恐惧的声音,将鱼诱近鱼网、钓线,或者驱赶进所张的网内。通过长期观察,会发声的鱼类目前世界上约有一千多种。如小鲇鱼的叫声嗡嗡像蜜蜂,成群的沙丁鱼聚在一起,喧哗声好象静夜里浪涛拍岸,  相似文献   

20.
<正>海洋动物如果想躲起来,一般有几种选择。生活在深海或靠近海底的动物往往与沙子或岩石融为一体,或隐藏在珊瑚中。靠近海面生活的动物会利用生物发光效应发出令人炫目的色彩效果,使位于下方的掠食者误以为是阳光照射水面时产生的波纹。生活在远洋带海水中层的动物则没有这两种选择,那里也是大部分隐形动物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