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末,我跟妈妈到祁阿姨家作客。席间,祁阿姨端上了一盆红烧豆腐,叫我们品尝。平时,我很不喜欢吃红烧豆腐,因为妈妈烧的豆腐一点都不好吃。可在一旁的妈妈一个劲地夸豆腐烧得好,并夹了一块放在我碗里。我礼节性地尝了尝,确实,味道确实好极了。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发现这豆腐不像我家的豆腐那么白嫩,而是略显黄色,并且上面还有许多小孔。我不由连吃了好几块。  相似文献   

2.
记者(以下简称"记"):继网络和基因之后,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纳米"这个词,说纳米可以做神奇的材料,纳米可以给人看病,市场上还有了纳米洗衣机,上市公司有了"纳米"题材就会受到追捧.那天,有个老农问我,"纳米"究竟是一种什么"米"?  相似文献   

3.
糖果世界     
正我非常喜欢吃棒棒糖,周六上午,我刚咬一口棒棒糖,脑袋突然变得好晕,迷迷糊糊地就来到了棒棒糖王国。棒棒糖王国大门是用尖尖的硬糖做的,一进大门,我就看到了许多糖果小人,没走几步,便来到了巧克力山洞,里面有各种味道的巧克力,我大口大口地吃着巧克力,不一会儿就把所有的巧克力都吃完了。我走出山洞,看到了一张布丁蹦蹦床,我爬到床上跳呀跳呀……"啊——"前面居然是悬崖,我害怕地叫了起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幽默与智慧     
《科学生活》2010,(3):92-92
口福"大战时,我爸爸是一名通讯员。"一个男孩对他的小伙伴说,"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真的?""嗯!为了不让敌人得到一份绝密情报,他吃掉了一只信鸽!"像绅士一样7岁的卡尔和5岁的妹妹在阿姨家做客。阿姨把卡尔叫到厨房里,给  相似文献   

5.
碰巧五·四     
刚刚搬了一次家,按常现该整理整理吧,毕竟有些乱啊。突然,一张旧照飘落眼帘,发黄的照片猛地揪着发涩的心情。望着那张照片,傻乎乎的——傻乎乎的我只知道不停地做啊做作业,期望得高分,得满分,想想真是傻得可以。只知道,是的,只知道应该知道的那一点点,而并不知道——甚至一点也不知道——那个给  相似文献   

6.
咸菜     
<正>"好几个同学都说您做的咸菜好吃,嫌我带得太少。瞧,这次他们把饭盒都塞给了我。"正在上高中,一个月回一次家的姐姐一进屋就冲母亲嚷着。  相似文献   

7.
慢慢少女     
正01"慢慢少女"叫李小曼,因为做什么事情都慢慢的,所以同学们才给她取了这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在同学们眼中,李小曼就是一个做事拖拉没效率的人。"李小曼,你又迟到了,你早上就不能提早起床,提早洗漱,提前出门吗?"班长王丹妮指着墙上的流动红旗摆放处,不开心地说,"你看,因为你,这周的流动红旗又没有了。""对……对不起。"李小曼低着头,一点都不敢看王丹妮,因为她真的很早就起床了,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会迟到,"丹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吃饭时捣蛋,这是让不少父母都非常头疼的问题。比如,吃饭时喜欢挑挑拣拣,将饭菜从碗里分拣出来,丢在餐桌上。或者根本就不吃,把吃饭当成做游戏一样,用勺子搅拌碗里的饭菜玩,直至将饭菜统统捣碎,时不时地还把碗碟敲得叮当响。如果你要给他喂饭,他甚至还会用舌头把饭菜给顶出来,拿在手上玩,过后又胡乱扔一地。所以,往往一顿饭下来,餐桌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08,(1):78-79
食补的方法很多,无论哪种菜系,哪种烹饪方法,几乎都离不开"汤"。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汤"和"食补"似乎成了同义词。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忙碌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喝上一碗滋味鲜香、营养丰富的汤,在滋补养生自我保健之外,还能够体会到别样温暖的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小姨家有个2岁的小宝宝,吃饭时小姨老担心宝宝的嘴会被烫伤,自己总是先尝一尝,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卫生。因此,我想要发明一种带温度计的碗,这种碗只要把食物放进里面,碗外面就马上会显示出食物的温度,大人只要一看就马上知道冷热程度。这种碗一定会得到宝宝妈妈的喜欢。(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11.
小姨家有个2岁的小宝宝,吃饭时小姨老担心宝宝的嘴会被烫伤,自己总是先尝一尝,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卫生。因此,我想要发明一种带温度计的碗,这种碗只要把食物放进里面,碗外面就马上会显出食物的温度,大人只要一看就马上知道冷热程度。这种碗一发明肯定会得到宝宝妈妈的喜欢。  相似文献   

12.
古人故事     
白起 古代有个人姓白,小时候就是个拜金狂,某月某日,他听说明日天上会掉馅饼,就起得特别早。结果并无此事,小白非常生气,于是给自己重命名,叫“白起”,意思是白白地起了个早床的意思。 白起自身起家,累战而为秦国大将。为了一己之战功,白起曾活埋了四十万战俘,臭名远扬至于今日。有人把这雪白的豆腐切成方块,又用文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9,(7):63-63
如果豆子卖得动,那就可以直接赚钱;如果豆子滞销,有三种办法可以处理: 1.让豆子沤成豆瓣,卖豆瓣;如果豆瓣卖不动,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 2.将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了,改卖豆浆;  相似文献   

14.
正北方人喜好面食,但如果北京人说"今天吃面",那说的就是——面条。面条有许多种,北京人首选的肯定是"炸酱面"。作为北京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张名片,"炸酱面"常常被冠以"北京"二字。在北京街巷的面馆牌匾上,"北京炸酱面"前还会用个"老"字作前缀,外地人进门来,往往会被"小碗干炸""七碟八碗儿"一类的"术语"弄得不明所以。虽是一碗炸酱面,但一家一店又不尽相同,让人觉得既很"家常"又颇"讲究"。  相似文献   

15.
妈妈从来不喊我吃饭 记得小时候,下午放学是很早的,大概两三点就回到家.一到家,我就在我家院子里的水泥洗衣板上做作业.作业一般都做得比较马虎,因为心里老想着:"快点,快点做哦,做完跳橡皮筋哦!"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吗?     
"压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压轴,原来是京剧术语。京剧把第一出戏叫做"开锣戏";第二出叫"早轴";第三出叫"中轴";第四出就叫"压轴";最后一出叫"大轴"。由此可见,"压轴"与"最后"不是一回事。压轴戏是倒数第二出,现在误用倒数第二的"压轴"来称呼倒数第一,不过是约定俗成罢了。  相似文献   

17.
念小学的时候,我就被老师诊断出患有"上台紧张综合症"。只要一上台,我那颗心就会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舌头也仿佛打了结,嘴巴一下子就不听使唤了,脸也涨得通红。老师也曾叫我不要太紧张,要放松心情,可我还是做不到。  相似文献   

18.
"我知道,我们早就应该报警了,"里克说,"但是劫匪说,如果报警,他们立刻就把我哥哥杀死。"里克的哥哥叫约翰,他们的父亲叫温伯里。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父亲叫稻壳,母亲叫大米,"我"叫稻米油,也有很多人喊"我"小名:米糠油……本文将人体各消化器官拟人化,通过"面试"过程的情节设计,讲述了稻米油的前世今生。行文充满幽默风趣色彩,让人读起来兴致盎然。"这点事都办不到,你这个人事经理,我看是不想做了!"大脑董事长气急败坏地把一沓简历摔在了办公桌上。眼睛经理一边回答着"是",一边把散了一地的简历——捡起来。"等等,这个稻米油是何许人也?让胃和口腔两位主管先去面试一下!"大脑董事长不等眼睛经理解释什么,就拉了个微信群,语音两位主管:  相似文献   

20.
正农夫有一辆驴车,这辆车每天被用来拉柴草、运粮食、送货物,是农夫最有力的帮手。一天,车子上的四个轮子小声嘀咕道:"我们每天出了这么大的力,得向主人要点犒赏。"于是,四个轮子集体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声响,农夫听到后,急忙给四个轮子上了油。"看,主人多重视我们!""对呀,他离不开我们"……四个轮子开心地讨论起来,左前轮兴奋地说:"以后我要让主人好好伺候我。"此后,每隔几天,四个轮子就会吱呀吱呀地叫,只要一叫,农夫就会给它们上油,而左前轮叫得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