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塑造完整的人,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个人真正成为他自己。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我是《父母必读》杂志的老作者,也是老读者。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给《父母必读》杂志写文章,也翻译过文章。今年是《父母必读》杂志创刊40周年,我非常高兴地看到《父母必读》杂志在提升中国父母的素养、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帮助父母成长等  相似文献   

2.
清明节到了,这次我们想谈谈如何与孩子沟通死亡这个话题。既然面对死亡无法避免,提前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可以帮孩子做一些准备,让孩子更加懂得珍惜,更坚强地面对生活。《家教有方》栏目介绍本栏目由《父母必读》杂志与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合办。旨在帮助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新知、良方.  相似文献   

3.
秦铭 《父母必读》2010,(10):36-37
中国家庭教育的过去、现在、未来究竟是什么状态?中国的父母存在着什么样的教育误区?《父母必读》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在《父母必读》杂志创刊30 周年之际,中共北京市委原副书记、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先生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7月,“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同时,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完成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报告2022》也在大会上正式发布。去年11月,《父母必读》杂志在特别策划“网络安全公开课”中向大家介绍了2021年全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随着今年年初《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施行,父母也更多地开始关注家庭教育,尤其是孩子在家庭中的网络使用问题。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变化呢?  相似文献   

5.
正《父母必读》杂志创刊4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它已成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媒体。我对《父母必读》杂志创刊40周年之后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科学研究结果为指导《父母必读》过去是这样做的,希望以后也继续保持传统,特别要关注全世界最新的、已被证明是正确的研究结果,尤其是在我国本土进行的研究。这里要特别指出,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传统和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往往有各种差异甚至冲突,在某些领域(比如社会领域)照搬西方的研究结果不一定恰当。  相似文献   

6.
《父母必读》2009,(3):4-4
距离《父母必读》杂志的“而立之年”——创刊30年还有不到7年时间,总结工作时发现,现在的“父母必读”已非30年前的《父母必读》。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还包括了网站、父母必读养育系列图书、父母必读专题电子刊,另外还有围绕着养育举办的各种讲座.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20,(4):44-67
1980年春天,《父母必读》杂志创刊,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她题写刊名,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欣然为她写下了开篇语。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本家庭教育刊物,也是第一本面向家庭介绍母婴健康知识和家庭教育理念的科普杂志。如今,这本杂志走过40载,出版超过500期,我们请教过的专家学者近千人,发表过的文章达数万篇。《父母必读》杂志40岁生日之际,致敬40位与我们一路同行的专家们!分享40个重要的养育主张。正确看待儿童的五大观念;七大健康观,养育健康宝贝;18个教育观念,帮你厘清养育思路;父母自身成长,走好这4步;梳理家庭关系,掌握六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父母必读》杂志迎来40岁生日,可以说是正当年,意味着在这样一个奋斗的新时代,她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我是一名儿童心理学工作者,因此《父母必读》杂志创刊时就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也为她撰写过一些文章。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应该刊编辑部的约稿,邀请我每个月给父母提一个育儿理念,那一年我就思考了"十二字育儿新理念"即:  相似文献   

9.
回馈     
《父母必读》,新妈妈、准妈妈都贴心我与《父母必读》结缘是从儿时开始的,那时我的母亲从为数不多的育儿杂志中选择了《父母必读》,它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现在,我也成为了母亲,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20日下午,以"面向未来的儿童财商教育"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儿童财商培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芝麻街工作室与京版育儿传媒父母必读杂志社共同举办。芝麻街工作室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朱翼,《父母必读》杂志主编恽梅,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超级育儿师、《兰海成长教育公开课》作者兰海,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唐洪等出席研讨会并作发言。《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主持研讨会。此外,来自教育、心理、金融、社  相似文献   

11.
自从知道怀孕后,我便每个月都买《父母必读》杂志。生完孩子后,我对《父母必读》更加爱不释手,并且迷上了游戏板块。《父母必读》推出了很多游戏,如《29个感官游戏,培养小小观察家》《小探险家翻越的32个“高峰”》等。  相似文献   

12.
回馈     
《父母必读》2012,(8):12
《父母必读》杂志是我的坚强后盾我从今年发现了《父母必读》杂志,一看便爱不释手。上个月我回老家就带了第4期杂志。我的老家在山区,那里消息闭塞,山里的孩子发育都不太好,我带上的杂志派上了大用场。  相似文献   

13.
要当个称职的父母不学习不行,但随便逮一本家教书就当作金科玉律或救命稻草无异于冒险。此举可能教不好孩子,但父母却学“坏”了。《父母必读的50本书》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苏州市文明办、《莫愁》杂志等联合举办的“父母必读的50本书”评选,赵忠心、孙云晓、尚秀云、赵刚、徐国静、徐冬梅、马建强等50位专家参评,共选出50本家教图书。本次评选囊括了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优秀家教读物。主编者又组织了50位专家或作者对入选图书进行评点或导读。  相似文献   

14.
《父母必读》2014,(11):13-13
孩予总是乱发脾气、怕黑、怕打雷闪电、不敢和人说话、不够自信、和朋友闹矛盾怎么加办?9.9--9.19 《孩子,你会更优秀》正面管教的好帮手,让家庭教育变得轻轻松松。61个童话故事让孩子更加勇敢、自信。关注@父母必读杂志@天域北斗童书七部并@3位好友就有机会获得本套书任意1本。(其8位)  相似文献   

15.
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将《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作为指导我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教材。具体的做法是: 一、为一至四年级的学生父母订阅《少年儿童研究》杂志。 我们为学生父母订阅这本杂志是从1996年开始的。当时只给一年级新生的父母订阅。通过一个学期的调查,父母反映良好,认为这是一本指导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好教材。现在全校一至四年级的学生父母手中都有这本杂志。 二、运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1.利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我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两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都…  相似文献   

16.
回馈     
《父母必读》2012,(3):14
一位爸爸与《父母必读》的缘分记得有一天,在一个书报亭里我顺手取下一本《父母必读》,从此与这本杂志结下了缘,成为它的忠实读者。每当新的一期《父母必读》杂志到手后,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想一口气读完它。然后能随之与他人一起分享它。那一刻感觉是幸福的。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家人与周围的朋友也加入进来了。  相似文献   

17.
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亦译为《双亲读物》)出版后,受到了苏联广大父母们的普遍欢迎。许多人读了这本家庭教育指南之后,还写信或亲自拜访马卡连柯询问如何教育子女的一些实际问题。下面便是一对父母同马卡连柯的谈话:  相似文献   

18.
粉丝心语     
《父母必读》2013,(4):137-137
第一次认识《父母必读》是在怀宝宝7个月,这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以后每个月都会去书报亭买来翻阅。现在,宝宝已经2周岁了。在杂志上学到的知识都运用到了女儿的身上,越来越觉得《父母必读》真的是一本不错的杂志。  相似文献   

19.
《父母必读》2009,(9):113-113
《父母必读》杂志与黄通毓老师结缘很久了。上个世纪90年代,《父母必读》杂志就曾每月刊登黄老师的儿童阅读指导文章。在那个童书还很匮乏的年代,她的多元视角和真挚童心使所有读到她的文章的人都如同甘泉入心。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21,(1):8-9
不平凡的2020年刚刚过去,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我们举办了一场值得纪念的盛大生日聚会——"树文明家风,育时代新人"《父母必读》杂志创刊40周年主题活动。同时,我们还制作了一本记录着40年成长的纪念册,举办了一场全面展示《父母必读》发展历程的展览,展示了创刊40年来多位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给《父母必读》杂志的题词,历任主编寄语,"40年,我们在一起"专家墙,以及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的发展及新媒体矩阵,最新上线的全媒体服务平台育朵A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