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5·12特大地震给灾区中小学生带来精神和心理的重大影响,随着基础设施重建的迅速推进,精神重建问题凸显。我们借助实施的多个灾区学校社会工作援助项目,对援助学校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访谈,并在极重灾区和重灾区抽取16所中小学,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测评,同时开展了灾后学生心理社会援助干预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为系统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奠定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2.
灾后社会工作的方案策划对于地震灾区社会重建十分重要.本文以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案例,从介入背景、项目设计和专业反思三方面对灾后社会重建中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胡亚光 《湖北教育》2014,(12):10-11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不仅可行且意义深刻.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养老社会工作的立法支持和资源支持.农村社区应通过对社区干部系统的培训,积极推动他们参与农村养老社会工作.同时,各类社区组织加大宣传教育,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2011年春季发生的日本地震和云南地震为背景,对汶川地震灾区和非灾区的中学生对地震受灾民众的态度进行比较,发现:1)汶川地震灾区和非灾区的中学生帮助云南受灾民众的意愿都显著高于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意愿;2)汶川地震灾区的中学生状态共情的程度和帮助云南受灾民众的意愿都显著高于非灾区的中学生,但二者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意愿差异不显著;3)对日本文化的接触程度调节共情与助人意愿的关系,对日本文化接触越多,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西南部地区是地震频发区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有多达15次较为强烈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灾害的可怕不仅表现在其发生时间短、破坏力强,更因为地震发生区域多为山脉密集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因素多样,加之地震灾害对道路和通讯设施的损毁,加大了搜救的难度。为帮助地面救援人员及时了解灾区地形条件及受困群众的基本情况,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5)班的学生杨洲研制了基于STM32开发板的地震灾区救援勘探机器人。它能利用无线通讯技术(4G、WiFi等)对机载计算机进行控制,实现STM32开发板对机器人位移及机械臂操控,并且实现远程音频及视频传输。利用边缘化计算机技术对机器人在进入灾区后使用深度相机和雷达所获取的2D与3D地图数据与人体红外信息进行保存或远程传输,为后续救援人员进入灾区提供数据支持。能够与狭小区域的受困群众取得联系并输送水和食物等生命物资,为救援带来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吕吉  吴坎坎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1):83-84,122
5.12汶川地震不仅给灾区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对灾区的青少年也造成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心理创伤。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性不强。区分受创伤孩子类型,给予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援助以及恢复社会支持系统搭建心理援助科普平台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活动为切入点是开展灾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罗敏 《华章》2012,(3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建精神文明城市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而社区舞蹈文化集健身、娱乐、交际于一体,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健康,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而文化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先驱者,有责任和义务将舞蹈文化发展壮大.本文提出了文化馆引导社区舞蹈文化发展的途径,为城市文明建设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藏教育》2013,(4):F0003-F0003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慈幼恤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帮助四川雅安地震灾区人民群众度过难关,关心关爱全西藏孤残儿童,4月25日下午,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和西藏孤残儿童捐款活动。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推理方法,对锅庄、藏族锅庄、羌族锅庄、藏羌锅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和分析,认为藏羌锅庄是一种流行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一种参与性很强的大众化集体性民间民族体育舞蹈,它横跨体育、艺术和教育三大领域,融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是一种民族特点浓厚、乡土气息浓郁的藏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0.
成败皆为王     
2012年11月美国大选之前,几十年未遇的飓风“珊迪”猛烈地袭击了我所在的纽约、新泽西地区,给当地民众带来巨大灾难。受灾的场景犹如战争场面惨不忍睹。停电、缺水、交通受阻带来的困难,严重影响着灾区民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界以不同方式参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灾区前线,一些社工服务团队设立站点,面向当地受灾民众及相关人群开展专业服务,构成了灾后重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那么,作为一支活跃的力量,社会工作者在灾害应对和灾后重建中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结合笔者所属的"青红社工"团队在四川绵竹等地开展专业服务的经验,本文拟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引开展专业服务实践,力求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以及类似场景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援建工作向社区重建阶段的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将发挥日趋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本文参照源于社区精神卫生领域的卡普兰三级预防体系理论,结合已有的相关服务实践与思考,提出社区重建中的社会工作实务应建立一个以社区为平台、预防性与治疗性工作并重、以增加外部资源联结和内部资源发掘为根本宗旨的社区为本的综合服务框架,并对社会工作专业援助的本地化及其他相关问题做进一步讨论,以利社会工作专业在灾后援建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群众体育锻炼开展的现状,探讨《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开展地震灾区群众体育锻炼的影响,提出在地震灾区开展群众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旨在为地震灾区的群众体育重建工作并对地震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灾区的人民群众,特别是灾区的中小学生生理、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灾后重建不仅是基础设施的重建,更应当重视灾区人民,特别是灾区中小学生思想、心理方面的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范畴及特点,并从这个角度为灾后的心理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灾区的人民群众,特别是灾区的中小学生生理、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灾后重建不仅是基础设施的重建,更应当重视灾区人民,特别是灾区中小学生思想、心理方面的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范畴及特点,并从这个角度为灾后的心理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灾区人民在经历了地震带来的巨大损失后,重建家园是更为重要的任务.某种程度上说,重建工作是举国上下的任务,在给予灾区人民物质支援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给予灾区人民精神激励,精神动力能够为灾区建设提供更为持久,更为顽强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民族精神转化为灾区人民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问题濒现、社会事故濒发给中国社会工作队伍组织建设带来了迫切性.社会工作的主体自政府到民间可分成几个层次,如政府、社区、企业、社会和个人.从地域和国别来看,又可分为境内社会工作、境外社会工作.从相互关系来看,又可分为健康友好型、不健康敌对型.因而社会工作主体是个多维的体系,社会工作的开展要靠行动主体组织,对主体的分层和分类有利于理清社会工作的体系和结构,找出社会工作组织中存在的不足.此外,理清社会工作的主体体系有利于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防止不健康或者敌对社会工作主体对我国社会工作的渗透.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汶川地震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还带来了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切实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中国地质大学果断采取措施,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技赈灾活动,迅速组织了一批在构造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专家赴四川为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西宁市市民参加非消费性健身活动及效果的社会调查,证明了藏族“锅庄”舞作为民族传统舞蹈项目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项目,不但在西宁市全民健身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使“锅庄”舞成为西宁市全民健身运动的主体和发展方向。长期进行“锅庄”舞的锻炼,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节奏感及协调性,对提高各民族人民体质健康,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以及推广和普及藏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震旅游是人们出于对地震相关事象的认知与体验而进行的地震文化体验活动。地震旅游资源是地震旅游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依托,其所含内容十分丰富。汶川地震在给灾区人民带来灾祸的同时,也遗留下了众多价值较高的伴生物、遗留物和附生物。合理有效地对这些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不仅有助于地震灾区的恢复与重建,而且还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凭吊灾害事件、加强防震抗灾和地震科普知识教育。文章利用地震旅游机会谱(ETOS)和“资源-产品”(R—P)关系模式对四川地震旅游资源的“R—P”转化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据此提出了四川地震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