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寿镛的教育思想是在中国国势阽危、外侮迭乘的环境中形成的,蕴涵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秉承"育材国之本"的教育理念,倡导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主张为社会培养"合而善世"的人材。其办学实践也颇具特点,卓著成效。本文着重考察张寿镛在光华大学的办学实践中力所奉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揭示其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和理性之光。  相似文献   

2.
"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大学教育首先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高校应该利用"三生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促进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结合工作中的特殊案例,对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三生教育"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因而也是大学英语教育在新时代所必然肩负起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新时代、新挑战,大学英语教育的指导思想需要向"中国的外语教育"理论,"扎根中国、面向世界、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二语习得"理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理论和"明辨性思维培养"理论转变。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大学英语教育能够很好地完成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导下的立德树人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4.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出现了"以就业率为导向"的教育倾向。该倾向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使大学职能与责任趋于简单化、商品化和功利化。现代大学的责任是多元的,大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更应关注人的社会生存意义。就业率不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随行就市也不是大学教育的发展规律。惟有正确认识就业率的内涵,使大学教育回归到人本教育的基点,大学才能培养出真正、持久地受到社会欢迎和认可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出现了"以就业率为导向"的教育倾向。该倾向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使大学职能与责任趋于简单化、商品化和功利化。现代大学的责任是多元的,大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更应关注人的社会生存意义。就业率不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随行就市也不是大学教育的发展规律。惟有正确认识就业率的内涵,使大学教育回归到人本教育的基点,大学才能培养出真正、持久地受到社会欢迎和认可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与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世纪,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是现代大学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为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需求,必须在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革陈旧的“三中心”教育模式,构建出一种符合现代大学教育规律的新的培养模式———“三为主”培养模式,即大学教育以学生自学为主、以课堂讨论为主、以研究探索为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引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发挥研究型大学优势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过程中,研究型大学建设已成为我国国内一流大学发展战略的事实选择。研究型大学的职能重点是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研究型大学如何在多层次教育和研究体系中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是当今研究型大学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一、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立校之本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历来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德育教育得到学校高度重视。而"美德"是老孺皆知的美好品德,优良品质,大学德育渗透"美德"教育,并以"美德"为立教之本,构建大学德育教育体系,将对大学德育教育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彰显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教育中的根本体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深化大学教育改革,抓好大学的理想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强化通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重视环境育人,进而培养出社会有用的、创造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崔冬梅 《考试周刊》2014,(87):89-89
<正>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把技能教育、学历教育和就业教育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并且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向和"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应用能力"的教学宗旨。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职大学英语仍然未达到市场要求。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本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对真理的追求。人本精神在大学教育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教育仍需追求人本精神的思想,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崇高理想并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当代大学教育申的"人本精神"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管理、教学、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及其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其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它是大学教师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经过锻炼和培养形成的,旨在帮助自己有效地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提升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需要政府、大学和大学教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3.
博雅教育视野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的地位被过分突出,致使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人格修养背离,且普遍缺乏对社会、人类和文化整体价值的认同,更缺乏反思、适应和创造的品格.为此,应该用博雅教育理念对大学教育实施改革.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是:要树立以培养"完整人"为目标的大学教育理念,构筑以"学会选择"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以"主体性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摸式.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之一,大学英语发挥着独有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创新创业理念的定义和发展现状、创新创业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并以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为例,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力图探索出一套能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教育离不开知识,却不能只传授知识。从根本上讲,教育是关乎人的精神世界的事业,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塑造是教育之本。对研究型大学而言,精神的塑造尤其重要:发扬光大大学精神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治本之策,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大学精神有着变化与不变的内涵,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当前,特别要强调充分尊重教育对象,贯彻落实启发式教学原则,让教师在高水平研究与高质量教学的良性循环中,发扬光大大学精神;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通往学习自由与创新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从就业视角看大学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使就业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有责任帮助学生就业的大学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应重新思考大学教育的价值,对其进行理性选择,以满足学生、家庭和社会的需要,获得社会的信任。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价值是多样的,但面对就业困境,现实价值成为大学生的首要选择。在这种现实价值的指引下,突出专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人格教育和开发新的教育模式成为大学应有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形式、体系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定位关系到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民国时期大学教育(师范)学院功能是:培养多方面的教育人才(学科教师、教育科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承担教育研究和服务地方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教师;学术研究和传递;社会服务。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应该是:直接培养学科教师和社会需要的各种教育人才;繁荣和深化教育科研;加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陈颖 《继续教育研究》2013,(12):108-110
文章选取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四所既有综合性又有专业性,既有理工科见长又有经管专业为特色,还包括教育类专业为立校之本的学校,剖析了各自创业教育的运行模式、经验和特点,并从基础层面、操作层面、制度层面再造浙江财经大学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也谈大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善飞 《考试周刊》2009,(7):219-221
大学班主任在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更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管理模式,使班级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各自为政、互不往来,造成学生厌学和盲目选择专业等一系列问题。中学教育如何实现与大学教育的顺利衔接是教育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共同培养优秀人才的教学理念入手,详细论述了只有通过加强双方面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脱节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