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当时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中的一个。它包含四明山、三北(余姚北、慈溪北、镇海北地区)会稽山、浦东、三东(鄞县、奉化、镇海三县东部和定海)等五个区域。总面积达二万余平方公里,人口四百余万。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正式创建,始于1941年5月浦东部队南渡杭州湾,挺进浙东三北敌后,经历四年的艰苦斗争。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中共为力求避免内战,执行“向南  相似文献   

2.
浙东抗日根据地地处东南沿海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又邻近原国民党及日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它在发展教育事业以及同敌、伪、顽进行文化、教育方面斗争的实践与经验均较丰富,特别是在关于贯彻党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育工作开展统战工作,以及依靠公开的教育事业掩护党的秘密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尤具特色。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较晚,但浙东抗日根据地一开始建立,就对教育事业极为重视。1942年7月18日,谭启龙同志初到浙东(当时浙东区党委还未建立),在“浙东敌后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1937年8、9月间,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后,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0月以后,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先后在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军事战略上,标志着我党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上,是华北三大抗日根据地的立足点和出发地;在革命道路上,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在民族战争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一、新四军四师东移皖东北是战略的必然选择 1、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状况 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华中地区是早创建的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位于豫皖苏三省边界,东靠津浦铁路,西濒新黄河(史称黄泛区),南跨涡河,北达陇海铁路,此地扼华中交通枢纽,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是联系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纽带,是我军发展敌后抗战,向东挺进苏北,向西联系中原的前进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阜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海,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中抗日根据地主要是华中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开辟和创建的。党中央、毛泽东制定了“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为新四军规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地军民遵照党中央、毛泽东的部署和指示,粉碎日伪军的多次“扫荡”,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同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支援,促进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  相似文献   

7.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演变与华北敌后抗战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12 0师派近一半主力挺进大青山 ,是中共中央命各主力师分兵进军各省敌后战略全局的直接组成部分 ;1942年华北各根据地面积普遍缩小 ,进入最困难时期 ,大青山根据地也基本丧失 ,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退驻晋西北 ;1945年八路军各大军区全面反攻扩大解放区 ,晋绥军区也成倍增兵北上 ,收复扩大了大青山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党和政府认真领会中央教育方针与“冬学”经验,通过试点把中央精神和浙东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党和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社会动员开展“冬学运动”,制订了详实的顶层方案,并采取模范典型引领,充分运用动员方法和技巧;在“冬学运动”中团结改造基层知识分子,使之成为进行社会教育的内生力量。因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冬学运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浙东抗战胜利和人民群众政治文化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2000年以来,史学界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根据地创建、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大青山抗日斗争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全国抗日斗争的战略要求,决策并领导创建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它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在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乃至在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均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杨靖宇将军率领人民革命军(1936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在广大抗日民众的支持下,于1933—1938年在中长铁路沈阳至大连以东地区创建的。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杨靖宇领导南满抗日军民,以此为战略依托,坚持对日作战达7年之  相似文献   

12.
竹沟根据地是中原抗日的主阵地和战略支点。抗战初期,在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竹沟根据地利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机遇,独立自主地发展卫生组织,为豫东、豫南等抗日革命根据地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卫生人才,在中原初步建立了抗日革命卫生战线。竹沟根据地卫生战线的创建,对保存革命力量、发展抗战武装、鼓舞抗战士气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与淮海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柳宏为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东濒黄海,为盐阜屏障;西倚京杭运河,与淮北、皖东相邻;北枕陇海铁路,可直抵鲁南;南迄淮阴,与苏中接壤,既是华中几大战略区的结合部,更是联络华北...  相似文献   

14.
由南开大学历史系学术委员会编辑的《南开史学》1984年第二期已和广大读者见面。这一期的特点是专门搜集整理了有关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史料,即“华北抗日根据地史专辑”。其内容分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概况——包括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边区、山东抗日根据地等的区域沿革;华北抗日根据地从1937——  相似文献   

15.
平北抗日根据地独具的创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实现建立冀热察边大块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一年之后,创建了平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平北根据地创建的时间特殊,当时所处的环境恶劣,而它的地位、作用又非常重要,因此形成了平北抗日根据地不同于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特色。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成功,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部颇有特色的抗日根据地研究专著──读《新中国的雏形──抗日根据地政权》宾长初抗日民主政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在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的。人民抗日武装、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人民武装,没有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在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的推进过程中,陈毅领导新四军率先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向长江以北发展的战略基础;率领苏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打开苏北新四军抗日的新局面,使中共中央战略重心北移的目标得以实现。陈毅在军政方面表现出的杰出才能,赢得了中央的高度信任,成为中央在华中军事指挥寄予厚望的不二人选,对党中央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中共山东省委转战泰安9个月。省委刘杜会议决定黎玉赴延安汇报工作,引起中共中央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密切关注;南上庄会议,绘就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宏伟蓝图;省委南征北战、南下东进两次重大战略展开,沉重打击了敌伪势力,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加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中共山东省委转战泰安的9个月,是为建立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的9个月。泰安,成为对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建立以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革命历史地标。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将介石国民党实行妥协投降的方针,他们节节败退,在短短时间内丢掉了大半个中国的国土。中国共产党实行坚决抗战的方针,把自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最前线,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收回了大片国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继一九三七年九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华中、华东地区建立了苏北、淮北、鄂豫皖、苏中、淮南、皖中、浙东、苏南、湘鄂赣、河南区等十多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东江、琼崖纵队在华南地区建立了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正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前身是"城南庄革命纪念馆",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改陈扩建后更名为"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1937年,聂荣臻同志以阜平为起点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她不仅是华北抗战的坚强堡垒,也是对日进行战略反攻和解放战争时期进军东北、夺取华北的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