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费孝通先生所走过的长达70余年的学术道路,可以说是中国近百年学术历史的一个缩影,生动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认识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费先生的思想早已超出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范围,而成为影响众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2.
弱者是因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的那一部分人。无论从维护人的尊严,实现社会的平等、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和谐,还是从国家目的角度讲,对弱者进行立法保护都是具有正当性的。我国对弱者的立法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在立法观念、立法模式、保护对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不同民事主体间的强弱地位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呼唤着法律突破抽象人格平等的局限,为弱者提供更有力的保护。这种思潮渗透到各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中,在原则、规则等各个方面均体现了对弱者的人文关怀。这里对各国国际私法保护弱者权益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对我国未来相关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是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作品,但读过她的小说后发现严歌苓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围绕悲剧主题的,严歌苓自己也曾多次提到"我对人性是比较悲观的人......我的经历使我认为人生的悲剧是注定的","我喜欢在悲伤的故事里找到什么价值"。而严歌苓笔下悲情主题中的苦战书写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因此本论文以严歌苓小说悲情情主题下的苦难抒写为中心,怀着一颗怜悯和宽容的心来剖析人性的复杂,探索严歌苓小说苦难书写背后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严歌苓赴美前后创作主题、内容的剖析,旨在分析跨文化背景下,严歌苓小说创作中始终难以割舍的故园情结的表征以及深层原因。其故园情结是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海外游子边缘身份的无奈的倾诉。  相似文献   

6.
巴金创造了一系列男性"弱者"形象,如<家><春><秋>中的高觉新、陈剑云、枚,<雾>中的周如水,<寒夜>中的汪文宣等.这些"弱者"形象具有相似的性格--懦弱、忍让、忧郁.时代背景是这种性格的成因之一.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旧的封建腐朽思想与新生进步思想相互碰撞的时代.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家本位"等思想压抑着他们的自我意识.此外,个体性格中的惰性、体面意识和自卑感也促进了他们懦弱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小说中一再出现试图拯救华人的美国人,有神父的上帝之爱,有白人男子的爱的救赎,还有女庄园主的拯救与毁灭。拯救不是无条件的,它是对自由的束缚,接受拯救的人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某些美国人持东方主义的信条,以东方人的救世主自居,作为拯救对象的华人大多很清醒,拒绝了美国白人的爱的救赎,乐得没有拯救的逍遥,从而解构了美国的救世主形象。  相似文献   

8.
发展体育事业有减少社会弱者的内在功能。体育事业是社会文明建设的一种综合体现,它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社会诸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发展体育事业可增强人们体质,减少疾病,提高智商,增进情商,调节心理平衡,丰富精神生活,谐调社会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增长幸福指数,增强身心承受能力,进而达到直接减少社会弱者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北美新移民作家有许多相似经历与共性特征,虽已移民他国,但他们笔下书写的人、事往往不离故土,严歌苓、查建英就常常执着于对本土的书写。严歌苓的本土书写表现出了作家的一种批判勇气与力量,而查建英的本土书写则更多地体现为作家对历史困境的揭示。总体而言,严歌苓与查建英的本土书写都具有较为强烈的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作为移民作家,经历过"文革"和"移民"两个特殊的人生舞台,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她站在了特殊的空间维度。面对故土她的文字里具有西方的人道主义精神,面对西方又具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她对于故土历史与文化的宽容与客观具有海外文学的新质,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所形成的跨文化视角对中国历史与文化具有双重解读。而《小姨多鹤》作为其代表作,对历史文化的双重解读主要展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抗日战争与文革的历史解读,另一方面是对文化冲突与传统婚姻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回族文学新生力量的马金莲,她的小说创作一方面真实呈现了西海固生活的苦难而具有了苦难书写的同质化特征;另一方面,在现代性语境中,对民族心灵的变迁予以形象化记述而显示出诗性熔铸之艺韵,进而把民族文化和精神引向多元价值体系的坐标系中进行审视与考量,体现出一位民族作家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担当。因此,在"80后"作家中异质存在的马金莲,为回族乃至中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启示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指引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本文从“三个代表”的哲学理论出发点谈起,分析了其精神实质。作为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主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生产力、文化、人民群众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们党80年历史经验及正确理解中国先进文化的角度来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从政治、文化功能、改善文化生产三个方面阐述我们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全球交往对世界文化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当代全球交往特征及其本质的分析,揭示了当代全球交往对世界文化生态的影响。本文认为,当代全球交往的根本动力是市场经济的全球扩张,信息技术的的飞跃是全球交往形成的根本标志,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一体化则是全球交往的主要特征。全球交往的形成对世界文化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全球交往改变了世界民族文化的生存土壤,加速了世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同质化;第二,全球交往改变了世界民族文化的存在形态,导致了民族文化功能的转变;三,全球交往改变了世界民族文化的相互关系,重塑了世界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科学地总结了20世纪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明确地提出了指导21世纪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从时间这个纵轴上看,“三个代表”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实质;从空间这个横轴上看,“三个代表”立足于经济、化、政治三大社会支撑点,科学地概括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有许多可探讨的角度,本文研究的角度是其小说的"民间书写"特质。鲁迅小说会贯穿大量民间文化的书写,源于其童年切实的民间经验和成年后对民间文化的关注;而这种"民间书写"会成为鲁迅小说的"特质"又与其后来的漂泊经历、作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身份有关。本文分别从其小说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知识分子陌生化的叙述视角、对民间文化中鬼文化的突出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双重态度四个维度,去剖析鲁迅小说中对于底层人物精神与物质世界的描写及鲁迅对民间文化的态度,从而发现其与众不同的"民间书写"特质。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象形文字,每个字或词都传达着不同于别的字或词的信息,都有规范的写法。因此,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就要讲究写字用字的规范化。同时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社会交际功能,首先就体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字如其人”,透过字迹,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习习惯、为人秉性、做事态度等。在当今信息时代,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更是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必要前提,虽然电脑可以打出规范的汉字,但因为读错、写错汉字,  相似文献   

18.
“先进文化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对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先进文化论”继承了文化的人民性理念.更强调文化先进性.强调文化建设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为主要任务,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发文化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综舍国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0.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理论来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地回答了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地回答了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问题,只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贵穿于“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因此,“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继承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