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了李大钊的民彝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指出他的民彝思想植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是西方先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民彝”是李大钊为追求时代潮流、将中西方思想有机融合而提出的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风俗,礼仪、习惯、道德等的总和;伸张、扩展是其特性,可能被压抑、障蔽,但最终会“发扬光大至最高点”;它实质是关于“人”与政治、社会历史之间关系的理论,它尊重和强调个体——“我”的自由发展。“民彝”思想的渊源主要是中国明清以来的风俗决定论和英国十九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民彝”的概念是理解李大钊民彝思想的关键。李大钊的民彝思想是他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当时传人中国的西方政治学说有机融合的结晶,是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而形成的产物,也是李大钊日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5.
文化融通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命题。1916年,李大钊将中西方优秀文化因子有机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民彝"思想。事实上,"民彝"思想的产生也是他关于文化融通的初步尝试。1918年,他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正式提出了文化融通的观点。在文化融通的理论视角下,"民彝"思想具备了自己崭新的特质,即浓厚的哲学意味和伦理内涵、永恒性和神圣性,以及衡量事理的功能和政治目标的至上性。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先进代表,在其一生的理论求索中,使用了大量与"民"相关的概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为民、救民、重民、爱民的主张,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思想。文章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熏染、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洗礼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几个方面对李大钊"民"思想进行理论探源,说明李大钊"民"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并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燕赵地域文化对李大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缜密地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以宽泛的眼界看待世界文化,主张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发展创造中国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李大钊民彝史观、毛泽东实践观和冯契智慧说到广义的认识论, 这一思想历程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由关注自然本身到关注人,突出了人性、人格、个性自由等人的存在问题,运用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9.
早期李大钊在由传统的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理性的反思。他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严重的弊端,应该进行合理的扬弃;同时又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诠释,找到可以发扬光大的内容,并在合理容纳西方文化的前提下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李大钊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提出学习西方文化精华,中西文化互补,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等,经过对纷纭繁杂的西方文化思潮的反复比较、鉴别,最终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对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早期新文化运动需要解决的课题。李大钊在分析传统文化弊端的基础上,依照民主精神就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批判和扬弃、结合和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全面的、本质的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李大钊提出学习西方文化精华,中西文化互补,形成了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辩证色彩的西方文化观。他与时俱进选择西方先进文化,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对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可能就蕴藏在庄子关于“混沌开窍”的寓言之中。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原罪思想”。  相似文献   

15.
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一直是近现代知识分子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许多文化先驱一样,李大钊的中国文化观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折过程。李大钊以开放、平等的心态,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又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他以多元互补的视野提出建立融通和创造的新文化,即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第三文明"。李大钊的中国文化观既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又具有现实前瞻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其传统文化观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早期以及十月革命后三个时期。李大钊传统文化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我们要坚持运用社会主义新型伦理道德武装国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正确处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也要坚持科学的理论,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本文就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文化传统长期陶铸的结晶,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首先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但这种继承绝不是全盘肯定,拿来,而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现时代,先进文化所以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更在于它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历史上,我们党选择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这是先进文化的根本创新,今天,先进文化的创新更体现在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丰富和发展,先进文化是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纵观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并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其理论根源,认为正是由于理论形态的相通,使得中国的人文主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近代西方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关于文化的精辟论述,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重大创新发展,研究意义重大。近三十年来对李大钊文化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大钊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内涵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的价值意义研究。通过概述和评析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的现状,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