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课前思考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都五(六)年级了,为什么学生还是分不清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通过对“三到五年级学生周长和面积认识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建立周长概念比建立面积概念更为困难。访谈结果表明,长(正)方形周长计算错误的四、五年级学生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周长概念建构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儿童的角度观察图形,看到的是图形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通过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从概念与算法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去研究和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积隋况,以及面积相等的情况时的周长变化。  相似文献   

3.
复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整理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案例:教法(一)师:今天,我们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生: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师:(出示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你们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及面积计算公式吗?生1: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c=2(a b)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生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2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生4:三…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对此,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六册,在让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安排了一节“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内容的学习。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扫清障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此教学时,重点应落实在“比较”二字上,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确“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其识别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是一位教师在该节课教学中,用六个环节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进行全方位…  相似文献   

5.
长方形周长、面积综合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能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正确使用这些单位名称;②能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③知道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从而加深对"相等"和"不等"辩证关系的认识.教学过程可按以下顺序进行.教学开始,教师布置学生每人拿出12根火柴棒,在课桌上摆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各人摆的长方形可以不相同.然后出示以下几种图形,让学生算一  相似文献   

6.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三小节的教学内容。它是继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之后的又一知识扩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好这部分知识尤为重要:第一,能排除周长“负迁移”对学生思维的干扰,把学生“三混淆”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加以完善和发展;第三,注重比较面积和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我根据本书课的教学任务,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巩固、深化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学会比较面积和周长的…  相似文献   

7.
<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关于平面图形测量的问题。对周长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深刻了,不但能帮助学生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有助于他们在后续学习中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特别容易出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对部分解决问题有错误的学生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8.
正一、善引善明:孩子们,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学习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5页例4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八第1、2题。学习目标:1.能区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2.能估测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重难点:能区别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链接:1.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应该知道哪些条件?2.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有哪些办法?  相似文献   

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学生经常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内容虽然不是很难,但学生区别起来很困难,教师教起来很费力而且成效不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相似文献   

10.
【教学背景】浙教版教材将原本属于不同内容领域的“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乘法分配律”、“两位数乘两位数”等内容整合在一个单元中。从算理上将面积计算与乘法意义沟通起来,注重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基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方形的有关基本概念,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时最易混淆。例如小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意义混淆;(2)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混淆;(3)周长和面积计量单位混淆;(4)解答有关应用题时产生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混淆等。究其原因:(1)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是对于同  相似文献   

14.
案例:用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的框,长18厘米,宽15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会怎样变化?师:我们先来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生:周长是(18+15)×2=66厘米,面积是18×15=270平方厘米。师:如果把它拉成—个平行四边形,周长是多少?(学生纷纷动手探究。)生1:周长好像越来越短了。生2:越来越短,因为它越来越扁了。师:大家对他们的意见有什么看法?(一部分学生赞同,一部分学生沉思。一会儿……)生3:好像不对,因为周长是4条边的和,长方形被拉成平行四边形后,4条边好像没变。(教室顿时响起了嗡嗡的声音,一…  相似文献   

15.
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此基础上,教者可进一步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需要知道哪些条件?(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运用这些条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七册第72页例1、例2。指导思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例1、2,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掌握了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会根据边长计算它们的周长,以及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了解面积单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电教手段,形成知识立体感,促进理解记忆学生学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在实际计算时,他们往往把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用错。其原因是儿童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是含混的。为了把清晰的概念保持在儿童的头脑之中,我用电教手段展示知识的内涵,促使儿童思索、辨别、理解、从而获取新知识。我用投影机映出两个图形,请学生用线段和斜线分别画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相似文献   

18.
<正>课前思考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在练习十八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三年级下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在练习十五又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前者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后者的编写意图是在对比中进一步加强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在同样的正方形中剪掉同样的小长方形,不管怎么剪,剩下部分的面积都是一样的,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相似文献   

19.
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复习”为例,阐述如何利用一“式”到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将数学算式与平面几何有机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逆向思维中认知周长与面积的差异、探索周长与面积的变化、强化对周长与面积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面积和周长"是小学低段学生最初接触到有关图形的计算。人教版教材中将周长定义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在习题中一般表现为所有边长的和,用长度单位衡量;面积指的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衡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混淆,导致出错。一、问题提出问题1: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哪部分?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练习十九的第11题:在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