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我们做老师的都有很深的体会: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成了孩子学习和效仿的对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作为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没有与同龄人共处、磨合的经历,这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一个天然缺陷。孩子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了一个全社会性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前途。”本文拟就独生子女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以祈对独生子女教育有所裨益。 一、家庭教育的有利条件是独生子女成才的基础 当今社会的父母,尤其是年轻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培养独生子女成才。为此,他们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过去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条件上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情感优势。爱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儿童成长中最基本的心理需要。父母之爱会使孩子在心理上具有一种安全感,是决定孩子情绪是否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失去父母之爱,会给儿童带来缺陷,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形成和智力发展。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分争,可以充分享受父母之爱。父母也往往抱有浓厚兴趣去研究孩子教育问题,关注孩子的成长,想尽办法使孩子得到爱的满足,培养孩子活泼健康,积极主动进取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独生子女在儿童总数中的比例迅速增加,尤其在城市,比率更高,绝大多数的年轻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这种变化不仅给家庭结构带来变化,也对教育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成为基本国策。那么独生子女的成长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首先,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以及智力较优越,我国古代的优生理论认为:头胎婴儿是得“父母之精华”,独生子女绝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起就被父母家人细心呵护着,像温室里的花草,生活中充满了鼓励和赞扬,却经不起一点点的挫折。其实,父母应该放开手脚,让孩子接触各种环境、事物、人,给予他们锻炼,让其成为一个“输得起”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话题,言传身教,这个古训,就是许多父母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过多的使用着言传,父母们忽视了对孩子身教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对于独生女的教育更是父母们应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素有“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孩子作为家庭的未来和希望,父母最关心的就是确保孩子健康、平安的成长和接受良好的教育。统计显示,一个普通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出生到22岁大学毕业,衣食消费平均每月按500元计,共约138000元,教育费至少需62300元,两项合计200300元,这还不包括保育费、医疗费、入学赞助费等等。巨额费用的支出促使年轻的父母不得不为孩子的未来早作理财打算。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平安、健康状况也给父母带来极大忧虑。据全国死亡检测网的报告,意外伤害是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诱因,死亡率高达685~941/10万,随着…  相似文献   

7.
以349名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一孩的认知预期对同胞二孩出生期望的影响。结果发现,消极的认知预期显著负向预测独生子女对同胞二孩出生的期望;积极的认知预期显著正向预测独生子女对同胞二孩出生的期望;年龄越大的儿童越不希望父母生育二孩。最后从独生子女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生态三个方面提出教育建议以便提升儿童对同胞二孩出生的积极认知水平和期望。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孩子诞生于家庭,成长于家庭,家庭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生态环境。每个人一生中,多数的时间会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场所。对孩子而言,一出生接触到的就是父母,父母充当了孩子的照顾者和玩伴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教导儿童在各种情境下合适的行为,向儿童灌输社会礼节、行为规范及自我控制,保护儿童,呵护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正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正常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儿童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下,不少孩子不能正常地饮食,使年轻的父母束手无策,爷爷奶奶无可奈何。孩子拒食、偏食、气食、喂食、游食等现象较为严重,而且新入园幼儿怕上幼儿园,其中吃饭往往是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独生父母”,又一个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新概念从今天开始,笔者将以“独生父母”来称呼已经生儿育女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正如“独生子女”是一个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特定政策下的新事物一般,“独生父母”的提法,与非“独生父母”相对应,即指那些“独生子女”当父母的人。不管他们今后将生养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将抚养下一代独生子女或多个子女,其首要的特征是,他们来自于特殊的独生子女群体,无兄弟姐妹,其父母只生了他一个,他们身上已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和“独生子女新国情”的印痕。独生子女是20世纪最后20年中,出现…  相似文献   

11.
蒙自福 《甘肃教育》2008,(11):14-15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孩子从童年到成年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则是人生中一切教育的基础。从一个人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学前时期,在父母的直接教育下成长.小学和中学时期,是在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下成长。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都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森说过:“孩子记录在大脑中的‘父母意识’,即同父母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种群"——独生子女,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心理脆弱。有的孩子遇到有素养、有文化、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他们会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茁壮成长;而有的孩子遇到家庭教育理念严重缺乏的父母,"问题儿童"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西部农村抽样调查数据,以学业成绩和心理适应性两方面指标来度量儿童教育发展成果,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这两类教育发展指标上的差异,以及两类家庭儿童的教育性别差异状况,我们尝试性地研究家庭规模与儿童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生育规模减小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这对于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女童尤其有利。但是,出生在较小规模家庭或独生子女家庭的儿童,其心理适应性水平也显著偏低。此外,相对于独生子女而言,拥有一个同胞的孩子其学业成绩并不会显著低于前者,但是其心理适应性却显著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心理需要,更是为了满足子女的成长需要。都说如今的孩子幸福,尤其是独生子女。吃,只要他开口;穿,只需他伸手。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爱得专,爱得深,爱得切;更因为这些从特定历史时期走来的家长,急于要把自己失去的在下一代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父母最先向儿童传授社会行为规范。父母既是儿童的模仿对象.又是儿童行为的直接指导者。有关研究指出:冷淡、孤僻、不关心他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社会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以“我”为中心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利他行为”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父母最先向儿童传授社会行为规范。父母既是儿童的模仿对象,又是儿童行为的直接指导者。有关研究指出:冷淡、孤僻、不关心他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社会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以“我”为中心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利他行为”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第二代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他们的教育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而且是反复不断地进行的。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教育者,在学龄前的几年间,也就是在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父母及亲属就在他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现在的许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从出生到成熟经历着两个断乳期。第一个是乳儿后期的生理性断乳期,第二个是青少年时期的心理性断乳。如果说生理性断乳是父母主动脱离孩子的过程,那么,心理性断乳则是孩子主动脱离父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幼儿时期是社会交往态度与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启蒙期与幼儿关系最密切的师长,对幼儿期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多年的幼儿园工作的实践,我认为家园共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的做法是:一、为幼儿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小社会氛围家庭是儿童生活居住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父母是孩子出生后感受的第一个社会交往的对象,幼儿的社会化是从家庭开始的。因此,让幼儿上好人际交往第一课,就成了父母责无旁贷的义务。良好的家庭小社会氛围容易使孩子产生交往的兴趣和需要,而父母对孩…  相似文献   

20.
现今,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家长对于孩子幼儿时期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处处依赖父母,逐渐丧失了独立生活与交际的能力,形成依赖人格。因此本人对处在幼儿时期的儿童进行依赖性人格倾向的调查,旨在针对当下幼儿依赖性心理的程度和问题提出建议,避免幼儿成长中逐渐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使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