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语文能力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已受到普遍的重视 ,究其原因 ,主要有二 :一是从 1 992年起 ,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大纲中都明确建立起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系列 (初中 48项、高中 1 8项 ) ,教师依据大纲进行教学 ;二是进入 90年代后 ,高考语文试题注重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受高考的影响 ,教师必然要对自己的教学作相应的调整。但是 ,中学语文教学重视语文能力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可以说在不少中学 ,尤其在高中 ,语文能力训练这种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被“亵渎” ,被“异化”,被“重视”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其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  相似文献   

2.
3.
《小学语文》2008,(9):64-64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老师储开华在《语文建设》2008年第2期发表《高考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由两篇高考“争议作文”引发的思考》一文。文章通过2007年语文高考出现的两篇有争议的高考作文有感而发,对高考作文如何走出浮华的误区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第一,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现实,思考人生,开启心智,是作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我们不能总是围绕高考转,  相似文献   

4.
请看下面三个教例: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记金华的双龙洞》)犤教例1犦师:读句子,从整体上感知一下这两句话的意思。生:主要写溪流的样子和声音。师:把句①中的“迎着”换换词读读。生:可以换成“沿着”、“朝着”、“向着”、“跟着”……师:那么叶圣陶爷爷为什么偏偏用“迎着”呢?生:(诵读)“迎”字写出了溪流的方向。游人从下往上走,溪水从上往下流。生:用“迎”字觉得溪水活蹦乱跳,很可爱。师:你的回答很有新意,是怎样体会出来的?生:从第二句“溪流时而………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高考早已过去,作为高三的一名教师,那时如同接受了一次战火的洗礼。对照试题回顾一年的复习,颇觉得问心无愧。试题中的每一道题目几乎都可以从平时做过的习题中找到影子,有些题目甚至还在考前原原本本地讲了。例如字题的绝大多数关键字,成语题涉及的几个成语,学常识题的错误项B项。  相似文献   

6.
吴绪磊 《新高考》2011,(10):4-6
我参加了201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担任了作文阅卷小组组长。本着遵守阅卷纪律、有益教学的原则撰写了本文,希望对作文教学和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一、写作误区(一)内容方面【审题误区】山东省今年的作文是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太大,给考生留下了创造的空间。尽管审题难度不大,但有限制,有区分度。这个题目看似空泛,但内涵较  相似文献   

7.
柯素文 《求学》2001,(1):26-27
2000年全国高考作是语卷。改革的神韵所在。它的创新性与开放性,激活了当前中学作教学沉闷的思维定势。该题从立意到取材上给了考生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及思维空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考力和想像力等基本的写作能力。其体的全面放开,评卷首次推出两级评分制等措施,对改革教风与风都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8.
高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语文科的学习和应试中,作文的地位举足轻重。而高考备考中作文的有效训练便是走向成功的可靠保障。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从中可以找到作文教学,尤其是高三备考作文教与写的方向,使学生在高考备考的征途中信心倍增,胜券在握。  相似文献   

9.
覃章俊 《湖北教育》2000,(12):22-23
下面是《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三个教例—— 课文: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缓,时而窄,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教例1] 师:读句子,从整体上感知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主要写溪流的样子和声音。  相似文献   

10.
11.
12.
《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0期刊登了《应“诗歌除外”》一(下称《应》),读后有些不同感受,认为有许多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许多教师讲解每篇课文,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所学知识没有科学的系统性。还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走进了孤立课文、肢解课文、忽视阅读、题海战术四种误区。针对语文教学忽视整体性和文学性的四大误区,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姚庆鑫 《现代语文》2014,(3):123-124
长期以来,人们深感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特别是处于大学与小学之间的中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br〉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在《说明》中是这样说的: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是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生动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相似文献   

17.
梁捷 《中国考试》2007,(12):4-10
又是一个秋风送爽的金秋!高三年级的师生想来无暇欣赏,却早已盼着明年盛夏的辉煌了。多年来与学生一起备考,考前,关注考卷会出什么题;考后,评沦试题出得怎么样。其实,这种评沦往往出于一厢情愿,遑论前车?“东风夜放花千树”,靠的是支支香烛点燃,是高中每节课教学的成果积累:“过雨荷花满园香”,离不开丝丝法雨滋润,是考改、课改理论与实践的催化。  相似文献   

18.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一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语言的丰富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确认识《圣经》的文化价值,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胡小力 《中国考试》2007,(12):20-23
通过复习便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后的知识更便于记忆,“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复习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将机械记忆转化为意义记忆,把记忆内容简要化、图像化、表格化常常是有效的方法.例如词汇记忆是高考英语的重要内容,没有词汇知识基础,语言运用能力就是无源之水,因此,词汇的巩固提高是高考备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邓济舟 《学语文》2003,(2):29-29,24
“洋相”,换句话说就是“笑话”。高考作文,一锤定音,倘若弄出几个“笑话”来,那便功亏一篑了。下面乃笔者从2002年湖北考生作文卷里“摄录”的一些“洋相”,现予曝光,未经作者本人“审阅”,仅供后来者引以为鉴。(括号内的文字乃笔者之慨叹也。) 一、罗嗦废话硬凑字数△人生有许多处驿站,今天——高考的第一天,或许是我人生的关键一站,从不善言辞的我有几句肺腑之言不说出来实在是有点儿闷得慌,说什么呢?可是我实在不会说,但我不能不说,还是说吧,哎,说来说去,还不就是只能说出一句话:考上大学。(“说”这么多,仍是老生常“说”,如此之“说”,客套罗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