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国际空间站     
<正>~~  相似文献   

3.
4.
吴米麓 《今日科苑》2007,(19):74-75
2007年8月26日,江苏省南京第三高级中学的学生代表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上演了一场"天地通话"。这是中国中学生(含港、澳、台地区)第一次通过学校业余电台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实现直接通话,堪称里程碑式的通联。据了解,这次空间对话筹备于2005年4月份,2006年6月提出申请,10进入等待名单,2007年8月26日才得以实现。此外,为了这次10分钟的对话,南京三中前后投入经费16万元。那么,如何才能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通话?需要做哪些准备、考虑哪些因素才能保证通联顺利?  相似文献   

5.
太空食品是什么味道呢?小璐突然心血来潮,想弄点太空食品解馋。  相似文献   

6.
2月20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安全降落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结束了为期13天的太空之旅.该机于2月7日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将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太空试验舱送上国际空间站.经航天员2月11日的太空行走,该舱已成功对接在站上.  相似文献   

7.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09,(1):F0002-F0002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仅就航天技术来说,国内外就有多种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其中之一即为国际空间站顺利地度过了10周岁生日——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已整整在太空运行了10个年头。作为人类迄今建造的规模最大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目前仍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吴英芳 《知识窗》2008,(9):55-55
国际空间站很快将补充一对机器人手臂——特殊用途灵巧机械手。这对绰号为Dextre的机械手臂由加拿大MDA公司研制,该公司已为国际空间站研制了长达17米的机械手臂和移动基站,一个工作平台和为前后机械手臂研制的存储区。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先是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才为12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际空间站的经历与探索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重要步骤。美、俄、欧、日、加等国联合运营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10年建成,并延续到2020年。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将于2020年升空。本文回顾了空间站的主要历史,概述了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10年(1998—2008)的工作,分析了空间站可能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介绍了美国新政府对载人航天任务的新选择,最后借鉴国外发展空间站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研制空间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7,(11S):16-17
调速轮能量存储系统目前正在研发中,它可以为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汽车和其他日常的运输工具提供一种高效和低成本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从地球上观察,金星就是夜空中仅次于月亮的第二亮天体。如今,金星的地位不保了,因为美国航天飞机又给太空中的国际空间站带去了一套太阳能电池板,使得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板的面积达到了4000多平方米,在把太阳能转化成84万至120万千瓦的电能的同时,空间站也一举超越了金星,成为夜空中仅排在月亮之后的第二亮天体。  相似文献   

13.
庞之浩 《百科知识》2009,(22):22-23
2010年,当代规模最大、投资近千亿美元、参与国家最多的大型航天工程——“国际空间站”将在太空竣工。“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总投资约1000多亿美元左右。它包含13个增压舱,其中6个是用于科学实验的研究舱,3个供航天员居住的生活舱,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08,(9):57-57
美国宇航局网站近日公布了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拍摄的最佳地球照片,展示了从距地面240英里的国际空间站上俯瞰地球的壮观画面,使我们能够以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角看到这个神奇的蓝色星球。  相似文献   

15.
将于10月12日奔赴国际空间站的第18期长期考察组成员在驻站期间将开展医学试验.帮助宇航员减轻在失重条件下的身体不适感,保持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01-I0002
新华社莫斯科5月29日电(记者贺颖骏)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29日宣布,搭载新一期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载人飞船已抵达国际空间站,3名宇航员成功“入住”空间站。莫斯科时间29日6时30分左右(北京时间10时30分),搭载国际空间站第36/37期考察组成员的“联盟TMA-09M”载人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对接约2小时后,过渡舱门打开,宇航员顺利进入空间站。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05-I0006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宣布,一个“充气式”太空舱原型机即将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试验。这个充气舱将会成为未来探险和商业太空旅行及研究发展的一个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18.
庞之浩 《未来与发展》1992,(3):55-58,22
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空间站有极其广泛的用途。它是一种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载人航天器,通常由对接舱、气闸舱、工作舱、生活舱、服务舱、专用设备舱和太阳电池翼等几部分组成。其规模比一般航天器大得多,可装载各种不同类型的有效载荷,其中包括建设空间工厂;其上的宇航员可充分发挥触觉、主观观察、判断以及对意外情况的处理等能动性,在太空维修出故障的其他航天器,组装大型空间结构物和操纵有效载荷;它在轨道上的运行时间比其他航天器长得多,甚至可成为永久性的。空间站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科学效益以及政治影响、军事影响。通过空间站,可充分开发太空的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超低温、高净洁和强辐射等宝贵资源,加速空间物质产  相似文献   

19.
一个有重力的空间站:能够解决空间失重对宇航员造成的伤害和麻烦。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下一步,如果能够在太空上建造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站,留中国人长驻,这样就能够方便科考人员进行科学实验,同时作为登月等远途旅行的中转站。空间站应该是一个双层的“大圆筒”,人生活在两层之间,让“大圆筒”绕自己的轴转动,而转速可以很小,圆筒在转时产生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圆筒半径要足够大,但不必太大),根据相对论的等效原理,这个g的向心加速度对宇航员来说,与地球上的重力一样,那飞船不就有重力了吗?空间站怎样转起来呢?为了…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I0015-I0015
中新社休斯敦2月19日电美国宇航局(NASA)证实,国际空间站于美国东部时间19日上午9:45分左右与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意外失去了所有联络,近3小时后通讯恢复,6名宇航员和空间站一切安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