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代状元的婚恋资料甚少,仅找到5例个案,并做了详细考证和分析,其中美好、浪漫的只有1例,这样那样不美满的占了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唐人婚恋题材小说中的某些作品,弘扬了一种超越现实各种束缚的主观追求精神,这不仅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感情的陶冶,而且还给人以人格的提升和审美的享受。其中两种模式——“心诚志坚”模式与“离魂追随”模式,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与超时空的审美价值,对后代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一书,在前人与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锐意深入,补正了古今同题著作的错漏,学术价值高人一筹。其资料丰富、考证严密、视野广阔、可读性强、观点新颖、创见迭出,使读者耳目一新,堪称目前关于唐代状元研究最权威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唐代251名状元中位至宰辅者,初、盛唐连一个也没有,中唐出现了一个,中晚唐之交有3个,唐末集中出现了6个,占状元总数的3.98%,数量与掌权时间均无法跟宋代相比。他们的人品、业绩差异悬殊,而宋代状元宰辅则相对整齐。10位状元宰辅死于非命的占一半,这在宋代及以后也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两性婚配皆为世人所重,配偶的选择是缔结婚姻的必经之路。中国古代女子的择偶标准大多遵循门当户对,历史演进至唐,除南北朝就已根植社会的门第标准外,才子佳人婚恋模式逐渐为时人所尚。其一,唐女子生活在门荫与科举彼此消长、开放风气与传统观念羁绊的社会实践中,引发激烈思维冲击;其二,女性受开放唐风影响,接受更广泛的受教育机会,文学素养的提高促使其更乐于选择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琴瑟和鸣;其三,唐女子财产继承的法律认同及与本家的情理联系提升其婚姻生活地位。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状元”桂冠来得太容易;夺魁之后并无特别的待遇:不立即授职,到授职时起点官阶很低,入仕之后也不因是状元而被另眼看待;唐人文集中不注意及第名次,也基本不用“状元”一词。总之,同是状元,在唐代远不如宋代中期以后的地位高。  相似文献   

7.
《登科记考》所载唐代状元正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良代状元的考证上,《登科记考》用力甚勤,弥补了《献通考》之不足,亦纠正了《玉芝堂谈荟》的某些,然仍有不少未尽人意之处,如误将分场榜首当状元,误将状元当该科知贡举或视为普遍进士,漏载及张冠李戴等等。  相似文献   

8.
唐代有家世资料的74名状元中,出身官僚家庭的69 人,占92%,而且其中家世较显赫者就有59人,占79.73%。出身相对“寒素”者仅5人,占8%。这些数据可以近似地表明:唐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在社会上层中选拔人才,中层的都很少,更不用说下层了。所谓“广开才路”只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9.
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对中国历史起过推动作用,值得认真研究。而在这个制度下所产生的800多位状元,犹如灿烂星空中的耀眼星座,尤其值得研究。腊生同志的历代状元研究系列书堪称状元研究的系统工程。它既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又极具史料性和学术性,可谓雅俗共赏。它不仅能帮助人们了解科举史,感受那些星座炫目的光芒,而且生动地展现了科举时代不同时期的社会风情图,及千余年来士子们读书、应考及为官的酸甜苦辣。其涵盖面之广、议论之简洁精当、资料之翔实繁富,无一不体现出作者为弘扬民族文化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状元的考证上,<登科记考>用力甚勤,弥补了<文献通考>之不足,亦纠正了<玉芝堂谈荟>的某些错讹,然仍有不少未尽人意之处,如误将分场榜首当状元、误将状元当该科知贡举或视为普通进士、漏载及张冠李戴等等.  相似文献   

11.
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进士登科录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它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留下的实物例证,是研究明代人物和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进士登科录的研究尚处在文献介绍、影印整理等初级阶段。个别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和利用,然而仅限于作为文献资料的征引。因此,加强对明代进士登科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后人在明史、明代人物传记和中国科举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中充分利用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宫女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这个人数众多的特殊女性群体,由于生活在戒备森严的重重宫禁之中,其本身即具神秘性与不可知性,又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女性长期边缘化的影响,有关她们的基本生活情状主流文献多付之阙如。宫女诗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如果能充分发掘这些诗作中唐代宫女生活的相关信息,可以弥补传统文献记载不足的缺憾,从而有助于探寻唐代宫女生活的基本面貌及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唐代宫妇涉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妇是指后妃、公主、宫女等,宫妇身为皇帝的私眷,本无权与闻国政,但在唐朝前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许多后妃、公主不甘身居大内,俯首帖耳,触角外伸,干预朝政,成为唐朝前期政治的一大亮点,对唐朝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代宫廷乐舞一度发展到历史上最繁盛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其文化价值,拟从以下四点展开阐述:促进了唐代乐舞的艺术水平;加速了舞蹈、音乐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加强了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16.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17.
中唐以前。宫廷诗僧群体的主体是以玄奘为代表的高僧型诗僧,他们与帝王相互借重,诗文酬唱成了他们宣讲佛理的方便法门。他们的诗歌创作或追求“奇挺”、“藻锐”,或倡导通俗化,或凸显生命意识,对唐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中后期,随着佛教地位的下降和诗僧群体整体素质的下降,宫廷诗僧多以诗、书、画等外学立足。他们多痴迷诗艺,注重苦吟,使唐末五代成为贾岛式的“苦吟时代”。  相似文献   

18.
在唐人的观念中,月亮并不是夜幕中空洞的发光体。而是一个有着广阔空间的新鲜世界。夜夜高悬如明镜的月亮,承栽了唐人太多的遐想,而这种强烈好奇之感。又促使唐人严肃而幼稚的展开奇思妙想,在瑰丽的幻想中构造着月宫中的景物和人事。而这,正鲜明的展现了唐人的月宫观念。  相似文献   

19.
唐代重视孝道,但人们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在家奉养双亲。因此,省亲在唐代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唐代士子省亲是孝敬父母的表现,落第的士子创作了大量的落第省亲诗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不能光耀门楣的无奈。唐代的落第士子的省亲诗多用老莱子"娱亲侍亲"的典故,体现了对归家侍亲的渴望和对儒家家庭伦理的倡导和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