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09,(6):56-56,F0003
十六世纪末年.丰臣秀吉统治下的日本于1592年(朝鲜李氏王朝宣祖25年,中国明朝万历20年)和1597年(朝鲜李氏王朝30年,中国明朝万历25年)两次派兵侵略朝鲜。朝鲜军民在中国明朝军队的援助下,先后击退了日本侵略者,迫使日本侵略军败逃回国。因为战争发生在1592年。夏历为壬辰年.朝鲜历史上就把这两次保卫祖国的战争通称为壬辰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2.
朝鲜通信使又称通信使、遣日韩使、遣日使,是1607年至1811年时李氏朝鲜派往日本江户幕府的使节。从1392年开始,朝鲜宫廷就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从1607年至1811年间,朝鲜共派有12个通信使团前往日本。柳相弼的《东槎录》便是对1811年最后一次使行的记录。从中可以发见诸多朝日情状,如朝鲜方面吏治腐败,朝鲜通信使行路的艰险,日本的房屋建筑、山水景观、居民装束衣着、民风民俗、节日庆祝、饮食音乐等地物风俗。此记录也展现了朝日的交好,朝鲜通信使对日本文化的态度和自豪感等。对于深入了解当时朝日历史人文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朝对李氏朝鲜的冠服给赐是明朝对朝鲜外交礼仪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历代冠服给赐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明朝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以及朝鲜的实际情况对不同人员赐以不同品级的冠服,并将冠服给赐与对朝鲜王室的册封相结合,展示了明朝与朝鲜之间的朝贡藩属关系,反映了明朝的等级尊卑观念与制度,是明朝朝贡体制的一个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4.
李氏朝鲜在立国之初即确定了"事大"政策,这一政策对朝鲜影响甚深。在明清鼎革之际,李氏朝鲜的宗主国虽由明变为清,但朝鲜对明朝的文化认同却从未中断。其在明亡之后,表面上奉清朝为正朔,而实际上仍奉明朝为正统,甚至计划实施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其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尤其是华夷之辨,构成了朝鲜在明亡后系列行动的指南,形成了独特的中华认识。  相似文献   

5.
琉球国在华留学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琉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始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这一年,明太祖遣行人杨载出使琉球,致送即位建元的文书。当时琉球仍处于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国鼎立局面。首先接受明政府文书的是中山王察度,他即遣弟泰期来明奉表称臣入贡。洪武于十一年(1378年)山南王承察度亦遣使入贡。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于中山王和山南王联合攻打山北王,太祖遣使劝其停止内哄,息兵养民,三王均表示接受中国皇帝的劝告,于是山北王帕尼  相似文献   

6.
一、战前朝日关系‘壬辰倭乱’是在李氏朝鲜五百馀年历史中,一个规模最大的异族的侵略。它的目的,是先并吞朝鲜,然後再征服明朝。朝鲜人民为了反抗侵略,而在极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八年长期抗战。明朝也鉴於唇亡齿寒的关系,积极支援朝鲜,而获得了最後的胜利。公元一五五五年前後,日本国内各地,群雄蜂起,呈极混乱的战国时期。这时候,侵略元凶丰臣秀吉崛起,统一了国内。一五八七年(日本天正十  相似文献   

7.
“中宗反正”事件后,朝鲜中宗三次遣使明朝请求被册封为朝鲜国王。在这一过程中,明朝一方面将朝鲜认定为礼义之邦,可以用礼义观念进行要求,另一方面又视其为“外国”,对其内政不多做干涉,体现了一种较为矛盾的心态。朝鲜在请封事件中出于现实需要,以欺骗手法获取明朝的册封,对礼法制度造成了破坏。而朝鲜籍宦官在此事件中的巨大影响则是与刘瑾等宦官集团在正德初年的专权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徐耀彩 《语文知识》2013,(4):120-121
《译语指南·序》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徐居正奉命为新编制的《译语指南》所作的序言。此篇序言说明了《译语指南》的编写背景、编写体例及编写目的。同时还表示了朝鲜对明朝至诚事大的交往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本期"海洋文化"栏目的两篇文章,聚焦东北亚诸岛的历史风云。《明末朝鲜使臣所经辽东海域史事考》一文的三个关键词使人印象深刻:海路、海难和海祭。文章结合中韩史料,详细考察了朝鲜向大明朝贡的辽、胶海路。依文章所述,李氏朝鲜自1392年成立以来,始终积极寻求明朝政府册封和朝贡交流,每逢明朝皇帝、太子的寿辰,或皇储继位、皇帝驾崩、册封妃子等家国大事,都会派遣使团不远万里进京朝贡。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于高丽遣使辽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次数统计、使者类型、个别使臣、史料辑录与整理等方面。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对高丽遣使辽朝分期问题的研究;缺乏对相关史料作深入对读、考辨;对高丽遣使辽朝缺乏整体动态的研究;对高丽使者缺乏系统研究;对碑刻、墓志、文集等史料的挖掘不够深入等。文章按照专题分类试对近百年来学界关于高丽遣使辽朝研究作一系统述评。  相似文献   

11.
论刘鸿训在明末中朝交往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末年,后金实力异军突起,在东北与明朝展开激烈的争夺,并一度控制了这一地区,导致明朝与朝鲜传统贡路的阻断。为联络朝鲜共同抗击后金,明朝派遣刘鸿训出使朝鲜,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开启了中朝海上交通的航线,为明末中朝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偶语厅是朝鲜肃宗时期设立的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明朝末年避居朝鲜的山东移民郑先甲在汉学偶语厅中担任汉语训长,为朝鲜王朝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汉语翻译人才。郑氏后裔在朝鲜繁衍生息,其中有多人在朝鲜政府为官,同时,他们在朝鲜王朝崇祀明朝皇帝的活动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1627年后金与朝鲜的和谈是明清转型期至关重要的历史事件,对17世纪以后的中国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谈判的结果导致了明、后金、朝鲜三方关系的转变。在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中,通过同朝鲜的谈判过程,体现了历史个人——刘兴祚对历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朝在初期与海外各国均建立了友好关系,并通过朝贡贸易方式确立海外诸国与明朝的藩属关系,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空前密切,尤其是郑和七下西洋,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浙江作为明代初期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在中国与朝鲜和南洋诸国的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朝鲜与明朝进行的宗系辩诬事件,持续长达近两个世纪,最终获得圆满解决。在这漫长的宗系辩诬交涉中,明朝与朝鲜属国之间外交渠道的不通畅暴露无遗。当东亚封贡体系面临外部巨大冲击时,必然走向全面瓦解。  相似文献   

16.
<燕行录>是朝鲜时代遣华使臣的工作、生活记录,内容涉及中国地理、风物、文化等诸多方面,是研究中国明清历史和韩中交往史的珍贵资料.明清时代,多种多样的中国小说被引入朝鲜,很多人利用燕行的机会带回了中国小说,因此,<燕行录>中偶尔也会涉及有关小说的内容.透过这些纪录,可以窥见当时朝鲜知识阶层对中国小说的认知状况,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小说流播情况,并钩沉明清时代<三国志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后,徐光启提出八道奏章,主述训练新兵,教授使用枪炮,保卫国家。其中一折建议“监护”朝鲜,加强与朝鲜的联合,牵制满洲;因忽视朝鲜主权,遭到明廷多数人抵制和朝鲜的反对,朝鲜派使团辩诬。  相似文献   

18.
明万历末年,明朝廷与朝鲜关系较为密切,而努尔哈赤的势力日渐强大,时刻准备率军南下,又视朝鲜为后顾之忧,且施武力与和解策略,均被朝鲜拒绝,不得已反诬朝鲜与其讲和。此论一出,在明朝廷引起议论。为此,朝鲜派辨诬陈奏上使赴明解释原委。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全面成熟的时期,其封建文明和文化优势明显高于周边各国,是各国仿效的对象。明代汉籍大量流入朝鲜李朝,对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