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病源是棘阿米巴原虫。本病是一种罕见的眼病,是带角膜接触镜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棘阿米巴污染的土壤、水、空气和角膜接触镜等。患者有异物感,视力模糊、流泪、羞明,并常有严重疼痛。病程大多缓慢,但也有数日发展为典型表现者。这类角膜炎病情险恶,早期常被误诊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故有造成眼部严重损害的潜在危险。用常规实验室方法鉴定棘阿米巴是  相似文献   

2.
<正>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眼病之一,致盲率较高,虽然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措施,但其疗效并不满意,笔者自1988年开始至今应用病毒唑分别联合维生素 C、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共2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草药对角膜翳的疗效。方法:用中草药(基本方加减)治疗角膜翳,每日一次,可酌情加用三七液滴眼。结果:总有效率为84.5%。其中治疗病毒性角膜炎29例47只眼,有效率为87.2%;前房积脓性角膜炎19例19只眼,有效率为84.2%;角膜外伤17例18只眼,有效率为77.8%。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矫正中、低度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患者62人,共116只眼,年龄8~16岁,平均12.32±3.25岁,性别不限;等效球镜度数-1.00~-6.00D,顺规散光-1.75D,角膜曲率范围在37.0-52.0D,配戴夜戴型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戴镜时间8~10h,并按照近视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观察戴镜后第1d、1周、2周、1月、3月、6月后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戴镜者白天视力都基本恢复正常(视力达1.0),其中低度近视组在戴镜后2周、中度近视组在戴镜后1个月视力恢复最佳并稳定;所有患者角膜曲率都降低,并在戴镜后1个月稳定,结论:硬性透氧性角膜塑形镜是矫正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先证者赵××,女38岁,农民。自幼双眼畏光,视力低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于1992年4月7日就诊。全身检查无特殊,视力:右眼1米指数,左眼10cm指数,插片无助,角膜直径在正常范围内,前房深、瞳孔与角膜面积等大。未见虹膜及晶状体。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每年都有几十万近视患者通过外科医生的手术刀恢复正常视力,但是这种角膜外科手术不久将被激光系统代替,这种屈光角膜手术(PRK)利用蓝光准分子激光器使眼睛恢复正常视力,PRK利用一束准分子激光切除眼球前面大约半根头发丝那么厚的角膜,从而改变眼球的形状使患者恢复正常视力。这种手术普通医院的眼科医生都能做。  相似文献   

7.
心理因素与视力下降好像搭不上边,可有资料显示并非如此。英国的心理学家和眼科专家对4000名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视力普遍下降与青少年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家们通过分析,不良的心理因素导致视力减退大致有三种类型: 1.条件具备型:这种类型多见于女性,她们在视力下降的同时,为了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求得父母和老师的同情和谅解,往往以“眼睛看不清”为借口,避免繁重的学习任务。她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方法: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saer epithelid keretmileusis,LASEK)原理是通过在角膜上皮分离出一个角膜瓣,然后用激光进行切削,最后角膜上皮瓣复位,并配戴角膜接触镜3d。本文对在我院接受LASE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1例(42眼)进行随访,年龄22.3±4.0岁,平均术前等球镜为-8.57D±2.15D(-5.00D~-11.0D),平均角膜厚度496μm(462~530μm),平均随访时间6.5月;术后常规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混浊程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等情况。结果:1.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采用Fantes标准分级,21例中19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级,2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5级,但无屈光回退。2.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个月内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和超过矫正视力的20例,占总例数的95.2%。1例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二行,占总例数的4.8%。3.术后屈光状态:术后10d时平均屈光度为 0.52±0.87D,术后3个月为 0.37±1.21D,术后6个月为 0.12±0.87D者20例,占95.2%。4.本组观察:角膜上皮瓣的厚度有差异,上皮瓣的厚薄与是否配戴接触镜有关,与配戴接触镜时间长短有关,配戴10年以上接触镜者角膜上皮明显变薄。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安全。高度近视术后haze发病率低,无明显屈光回退发生,本组病例较少,有待于更多样本、更长时间临床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开展放射状角膜切术以来,发现三例术前用普通镜片矫正视力不佳,而用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达到1.0以上者,术后视力均达到1.0以上,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一:王××,男性,19岁,现住河北省安新县洋坻口乡大张村。主因双眼近视十年,来我院就诊要求双眼行R-K手术。裸眼视力:远视力均为0.1,近视力均为耶格1.双眼前节正常、屈光间质清、眼底正常、眼位正、散瞳验光右-6.50DS,左-7.00DS,插片矫正视力右1.2,左0.3,患者戴用自备的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右1.2,左1.0。行双眼角膜放射状切开术后第二天视力右1.0,左0.8。术后三个月复诊视力右1.2,左1.2。  相似文献   

10.
<正>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是致盲率较高的一种严重眼病。近年来由于广泛应用抗生素和滥用皮质类因醇药物、致使菌群失调,而且干扰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有上升的趋势。现将我们自1978年以来采用中药为主配合西药局部滴用治疗的53例59只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球后注射曲胺奈德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护理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 患者王某,男性,76岁.主诉:左眼疼痛,视力下降,伴头痛二月余,于2008-09-21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0.1;双眼眼压:20mmHg.左眼球运动受限,眼睑水肿,球结膜睫状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房闪(-),kp(-),瞳孔圆,约3cm,对光反应(+),晶体轻度混浊,眼底未见异常,经CT检查确诊为左眼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眼进程不同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探讨白内障进展程度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视力一眼≤0.2,另一眼≥0.6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视力≤0.2眼为A组,视力≥0.6眼为B组,分别对其双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检查。结果A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297.65±364.66(cells/mm^2),变异系数(56.65±7.28)%,六角形细胞比例(35.06±5.45)%;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570.46±340.25(cells/mm^2),变异系数(47.59±7.03)%,六角形细胞比例(41.97±5.19)%.A,B两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展程度的加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减少,显示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凋亡可能与白内障的进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病因、诊断、抗病毒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角膜内皮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获治愈,随访6月~1年,复发3例,所有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经治疗后:视力达0.1。0.3者3例,0.3。0.5者12例,0.6~0.8者5例,〉0.8者4例,5例遗留角膜瘢翳,11例遗留角膜云翳。结论:角膜内皮炎强调早期诊断、及时给予病因治疗,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软性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的基弧和直径是其基本光学性能的反映,近几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的抽验及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抽验的结果均反映出:这两个项目的不合格率很高。假如戴了质量不合格的眼镜,容易引起角膜炎、结膜炎、角膜血管增生甚至白内障等严重疾病。因此患者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自己眼睛的质量合格的隐形眼镜,并应早戴晚摘,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5.
对32例患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取了双黄连与病毒叹联合结膜下注射,隔日一次,一般3~4次即可,最短不超过7次,取得良好效果.治疗方法简单,病程缩短,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简讯     
矫正视力新法俄罗斯医学科学院眼科专家最近开发出利用近红外纤维光学激光刺激巩膜收缩并拉伸角膜,从而矫正视力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会对角膜造成伤害,能避免视力矫正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远视、近视和散光都是由眼睛角膜屈光度发生异常变化所引起的。近年来一般采用准分子激光切除角膜组织的表层或中层细胞,以此修正角膜的屈光度,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但15%~20%的人在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会出现并发症,角膜变得浑浊。由于角膜与巩膜连在一起,医学界曾经尝试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刺激巩膜收缩,拉伸角膜,改变其屈光度。但这种激光只能对巩膜表…  相似文献   

17.
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红眼病”,也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的眼病,在致盲性眼病中排在第5~7位。葡萄膜炎主要是指眼组织的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可扩展到角膜、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网膜血管等组织。它的发病多与全身免疫功能有关,患病时间长,反复发作,是一种可对儿童视力造成严重损害的眼病。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新研究显示,不同的睁眼、眨眼、凝视动作使眼皮对眼球造成不同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影响角膜形状,从而影响人的视力。研究针对100名视力正常的年轻人,观察他们从不同角度睁眼凝视对角膜形状的影响,结果发现眼皮对决定角膜的形状的确起着一定的作用,眼皮的压力也是导致角膜散光问题的因素之一。此前他们的研究已证实,长时间眼皮向下的阅读活动会造成视力减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厚度的分布及顶点的位置对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创新点:角膜移植术后的高度散光或不规则散光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部分患者甚至成为无法矫正的低视力。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和植床厚度的偏倚及顶点位置的偏倚可能会导致明显散光,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方法:回顾性分析相关病例,严格纳入标准,记录进展期圆锥角膜的患者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Pentacam检查结果,包括各个区域的角膜厚度差值、角膜瞳孔中心距角膜顶点的距离及散光矢量值、高阶像差,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论:进展期圆锥角膜的患者经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瞳孔区厚度分布的不均匀及角膜顶点偏离瞳孔中心,都可能会造成明显散光,包括规则和不规则散光,从而影响术后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导致幼儿视力低下的原因很多,其中与个人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读写姿势错误.读写距离太近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迷恋电视、计算机和电子游戏.也是造成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