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傅功振  樊列武 《寻根》2008,(2):39-41
“中元节”作为我国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盂兰盆节”或“鬼节”,俗称“七月半”。其节日流行于全国各地,其时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其发源一说始于道教,道教认为,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此时祭天;十月十五为下元节,此时祭水;而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传说这天地官下降,  相似文献   

2.
俗谚有:十月一,送寒衣.说的就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人们为逝去的先人送去在冥间御寒的衣服、鞋帽等物品,使他们在冥间不至于受寒挨冻,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之情.送寒衣风俗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在怀念先人的节日里,送寒衣无疑是最伤感、最富人情味的节日,是与清明、中元并列的中国古代三大"鬼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漂河灯习俗,各地有之,而云南大理白族的漂河灯会,就更有情趣.我家乡鹤庆的白族姑娘,凡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都要相互邀约,成群结伙地到村边的河溪中漂灯乞巧,人们戏称姑娘会.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晚,各村各寨的白族人家,又要倾巢出动,到河溪中漂灯,称之为漂灯会.  相似文献   

4.
吴慧萍  王国林 《寻根》2015,(1):84-86
一"普度"一词由佛教语"普度众生"演化而来,指普遍引渡所有的亡魂,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外氏族成员及本氏族成员非正常死亡者的亡魂,会成为祟祸,危及人间,故崇拜鬼魂。泉州民间鬼魂崇拜的习俗中,比较典型的当为敬祭亡魂的"普度",它是糅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  相似文献   

5.
编后     
《中国文化》2007,(2):235-236
<中國文化>明年開始就要交郵局發行了,還是每年兩期,春季號五月十五日出版,秋季號十月十五日出版,郵發代號爲80-617,關愛<中國文化>的朋友不妨輾轉相告,需要者可直接向當地郵局訂閲.  相似文献   

6.
金昌社火     
正金昌社火,分永昌社火和金川社火。永昌社火主要以民间祭祀送春为主,春官出行,各类仪仗陪同,鼓乐齐鸣,富有传统特征;而金川社火时代气息较浓。这两个地方的社火均流传了数百年之久,尤其是永昌社火已经成为当地人最重要的祭祀和拜神的民俗活动,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金昌每年自发组织的闹社火活动,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在以农业文化为主的金昌地区,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人们对古老的  相似文献   

7.
編後     
《中国文化》2007,(3):235-236
&lt;中國文化&gt;明年開始就要交郵局發行了,還是每年兩期,春季號五月十五日出版,秋季號十月十五日出版,郵發代號爲80-617,關愛&lt;中國文化&gt;的朋友不妨輾轉相告,需要者可直接向當地郵局訂閲.……  相似文献   

8.
吴益生 《寻根》2022,(5):121-129
<正>中国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按中国传统习俗,在这一元复始、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点彩灯、放焰火、耍龙灯、猜灯谜、吃元宵,庆祝佳节。这个节日会有一个极为鲜明的认同符号——灯,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光山县、潢川县等豫南地区流行着一个与灯有关的元宵节祭祀性民俗——上坟送灯,为中国元宵节的多样性形式提供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民俗样本。  相似文献   

9.
大理洱海的东北角,有一座小小的山——红山。山下有一座本主庙,当地人称为"老谷闷",庙里供奉着"老谷"一家,也就是本主神一家。本主庙临海而建,大殿正对着大门,大门门楼上建有一戏台,门外便是洱海,清澈蔚蓝的海水拍打着庙门前的石阶,让清净的庙宇越发显得寂静无比。平日里寂静的本主庙,到了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日,就会热闹非凡,这一天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火把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凉昭 《寻根》2005,(1):15-18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是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喜庆的日子。这一天,人们穿上盛装,高举着用松脂、山蒿捆扎成的火把,以本民族特有的形式狂欢游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为期三天的节日里,人们扶老携幼,涌上街头,聚会村间。千里凉山纵情欢歌,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相似文献   

11.
杨路勤 《寻根》2021,(1):34-35
这里所说的水龙,其实是草龙,因为泼水故称水龙,是人们用稻草编扎而成.水龙节,又称草龙节,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德江土家族舞龙队伍沿街舞动水龙走街串巷,并接受民众的泼水,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2.
编后     
《中国文化》明年开始就要交邮局发行了,还是每年两期,春季号五月十五日出版,秋季号十月十五日出版,邮发代号为80-617,关爱《中国文化》的朋友不妨辗转相告,需要者可直接向当地邮局订阅。本期不乏可读之作。范曾先生的李可染百年诞辰祭,情深如海,心香如寄,笔运如椽。他视李可染和傅抱石为黄宾虹后不可有二的画坛巨匠,说他们都达到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境地"。而比李之画作为"无  相似文献   

13.
赵云 《大理文化》2011,(6):55-56
缅甸"点灯节"一年一度,在缅甸东枝,女孩子们都会手擎纸灯庆祝"点灯节"。缅甸传统节日之一的"点灯节",标志着斋月结束与雨季即将过去。届时,人们张灯结彩,用点点灯光庆祝节日的到来,祈祷幸福与安康。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17,(3)
<正>一在丝绸之路上的永昌古城,有这样一首顺口溜:"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六游百病。武当山转到东山头,逛完庙会过完年。"人们一般都认为过完正月十五日就算过完年了,但在金昌一带,过完正月十六日才是真正过完了年。这一天,人们以燃放烟花、看花灯、  相似文献   

15.
客家乞巧节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民间叫“乞巧节”。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于这天晚在鹊桥相会,故又叫“七夕”或“七吉”。客家人的乞巧节有其自已独特的“拜巧”习俗。  相似文献   

16.
詹克明 《寻根》2013,(2):23-28
中国远古时代曾经普遍地使用过“十月太阳历”。后来在中原地区这种“十月太阳历”逐渐被太阳历(又叫阴历,发展为阴阳历、农历)所取代。然而在西南的彝族等一些古羌人聚居地区,这种“十月太阳历”仍旧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17.
赏月话中秋     
倪宝诚 《寻根》2010,(5):60-66
<正>崇拜月神的由来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澈如水。中国人每到这一天的夜晚,都要全家团聚赏月,品尝月饼、秋果,共享天伦之乐,所以,中秋节在中国民俗节日中又称"团圆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十六两天的夜晚,月亮分外光明、圆满。民谚更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此,不知有多少诗人为之动情而诗兴大发。如唐代诗人李白脍炙  相似文献   

18.
刘二安 《寻根》2011,(1):76-81
谜语上灯,并借传统的元宵节而广泛流传到民间,被称为中华谜史上一次飞跃性的发展。清·葛甡云:“灯谜宜用灯也。应在春宵秋夕,粉壁墙阴悬一长扁方灯,糊以或绢或纸。”还说:“出谜原应春时在灯节前后,秋夜在会期歌舞之场。惟须闹中取静,免其非个中人嗜杂,以败文雅兴趣也。”  相似文献   

19.
水乡船趣     
江南水乡,河流纵横,湖塘密布。长期以来,船舶就一直是人们的代步工具,诚如古人所言“北人骑马,南人驾船。”事实上,船舶除了作为水乡人民的交通运输工具外,还出现于民间习俗和娱乐中,成为江南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西郊的青浦县与江苏省昆山市交界处,有...  相似文献   

20.
陈洵 《寻根》2008,(2):34-35
在甘肃东南部,尤其是天水市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清晨早起,各家青年男女都要去河边、泉头、山间小溪等结冰的地方,将那些带有各种图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