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需要欣赏,同时也需要惩戒。但教育需要的是一种充满艺术性、人性化的善意、关爱、适度、有效的科学的"绿意惩戒"。爱是永恒的教育主题,润物无声,是教育的最佳方式,教育无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绿意惩戒"要以爱为前提,创设情景让孩子体验、反思、悔悟。无论"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教育本身都是一门"爱的艺术"。因此,衡量一  相似文献   

2.
林芳 《考试周刊》2014,(10):179-179
<正>现如今,赏识教育理念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师以为找到了教育的灵丹妙药,认为"赏识"能包治百病。但是,现实很快给我们泼了冷水。在困惑和思考中,大家不得不关注这样一个让人敏感又忌讳的教育话题——"教育惩戒"。那么,什么是教育惩戒呢?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一种教育,即对那些违规的学生进行惩,从而让其达成戒。正所谓"小惩而求大戒"。惩戒中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育是基于爱的。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所以教育惩戒应伴师爱  相似文献   

3.
策划人语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常识。爱心教育之下,赏识教育,也为近年来所大力提倡。然而,物极必反,有专家呼吁,"教育中不能没有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老师们也发现,光有爱心、赏识、表扬、奖励,似乎并不能解决教育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不过,教师对惩戒的态度,却是暧昧的。一方面,不少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娇惯任性,稍不注意,自虐自杀、暴打老师、大闹学校的事件就接连冒出,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应当成为我们现代教育的主体,但纯粹的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它必须与惩戒教育结合起来。本文从惩戒教育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区别,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合理实施惩戒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惩戒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合理地实施惩戒教育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崇拜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惩戒教育要求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批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戒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许多家长把它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如若认可了教育惩戒的存在,就意味着赋予了学校体罚孩子的权力,这当然是他们所担心和不能容忍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可以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但根据我们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这是对教育惩戒的误解.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实行的教育惩戒,其初衷和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包括赏识教育.在很多时候,教育惩戒反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随着主体性教育的提出,以及尊重教育、赏识教育的兴起,重表扬轻批评、重奖励轻惩戒成为教育的主流思想,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反对教育惩戒,有人更提出了"无批评、无惩戒教育"。教育真的不再需要惩戒了吗?二、何为教育惩戒"惩戒",即通过对不合规范行为施与否定性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规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依法对学生违反学校校纪校规的行为进行惩戒。它是维持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8.
缪素华 《教师》2010,(24):17-17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崇拜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惩戒教育要求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批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当前,"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教育惩戒手段则几乎是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教师唯恐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被指责为"体罚"或"变相体  相似文献   

10.
史欣 《教育》2008,(9):39-40
近年来,关于教育惩戒问题的讨论此起彼伏。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与教育惩戒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冲突的焦点仍在于:激励和赏识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惩戒,教育是否具有惩戒权,权限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1.
教育惩戒之问题表现为惩戒权责难辨,教师在该惩戒时不敢惩戒;惩戒尺度难以拿捏,惩戒方式难以选择;惩戒法规不清,教师在不该惩戒时滥用惩戒。分析其原因有:赏识教育理念落实中存在偏差;学生对惩戒存在认知偏差,心理应力较低;家长对惩戒的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以及网络媒体对教育惩戒施加的压力。解决路径:教育主管部门应"听取""研讨"到"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惩戒正名;教师要艺术惩戒,实现从"敢用""慎用"到"不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教育赏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基于谈"惩"色变、避"戒"不谈的教育现状,挖掘孔子的教育惩戒遗产,探讨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效果和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价值.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有避而不见、言语责备、后果体验、叩击警告等,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性格、德行等诸方面的改变上.其主要经验在于因性施戒、因时施戒、因情施戒,良好的教化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的观察了解等是其施行教育惩戒并得以成功的条件.当然,孔子的教育惩戒也有其历史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以辨别和扬弃.  相似文献   

13.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一直受到现代教育理论的熏陶,以"激励、赏识、参与、期待"为育人方法,用一颗真诚无私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对象的丰富和复杂让我明白,对学生一味的表扬迁就不是爱,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代的中国父母大多成长于独裁型的棍棒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师道》2005,(5):41-41
当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时,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遗忘了教育还应该包含着适当的惩戒,我们的学生似乎也越来越脆弱得受不了任何的批评。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赏识教育的正确与实效。其实,赏识也罢,惩戒也罢,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它们无非是教育艺术的不同的两个方面,而其内在的本质与终极的目的却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多重视智力教育,崇尚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没有必要的惩戒教育,试问教育凭什么一定要快乐?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作为教育手段两种不同的层面,不能只有赏识教育,没有惩戒教育,也不能只有惩戒教育,而没有赏识教育,不能顾此失彼。当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种手段被推广的同时,不能忽视惩戒教育,要充分认识惩戒教育的作用。惩戒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素  相似文献   

16.
一、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目前,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这是对的,有助于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作为教育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丢掉了或不敢使用教育中的惩戒手段,即使学生犯了严重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不疼不痒地说几句,甚至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长此以往,必将给教育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错了就该罚     
前段时期,教育界就“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讨论得纷纷扬扬、热热闹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教师,我从来都欣赏“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也从来都认可“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并身体力行。但是,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宽容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否宽容能解决好所有的教育问题?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敢说,唯恐扣上“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帽子,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我认为,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对了就该表扬,错了就该惩罚。我曾用宽容的方法转变过很多孩子,也曾经读到很多学生因老师的宽容而成人成才的典型事例。宽容的确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民主、儿童人权的呼声日益高涨,"赏识教育"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从带有惩戒色彩的传统教育过渡到以赏识为鲜明特征的新型教育,充分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是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教育整体。恰当有效的惩戒蕴藏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惩戒教育必须以告知为前提,以申辩为基础,以适时适地为原则。与此同时,还要形成家校联盟,这样才能确保惩戒教育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批评教育的缺位是对"赏识教育"的迷信和误读,是教育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恶果;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爱是不能忘记的,评与惩戒也是不该忘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