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和《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一个“愁”字,但“愁”的内涵迥异。这反映出李清照生活经历的重大变化。《醉花阴》是她的前期词的代表作,《声声慢》是她的后期名作。笔者试就这两词中所写的“愁”字的内涵进行比较,来粗浅地探讨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不同风格,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
《醉花阴》和《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中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在李清照前期词作中并非影响最广的,编者之所以把《醉花阴》和《声声慢》编在一起,除了凸显李清照词作前后期的不同风格外,其意象选择上有许多共同点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南渡前所作,抒发的是贵族少妇的闲愁;《声声慢》是她在国破家亡情况下的晚年之作,是凄苦孤寂生活的淋漓体现。《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作的相同意象有酒、黑黄花、黄昏、风等,但传达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情韵。  相似文献   

3.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擅长用柔笔抒情,于细腻婉转的吟咏中渗出内心的情感,《醉花阴》就是体现她这一特点的佳作。晚唐“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精于用曲折的笔调写闺情,《梦江南》即为他的代表作。可以说,《醉花阴》和《梦江南》这两首词,是不同派别的两大宗师,穿过悠悠岁月为我们铺陈  相似文献   

4.
曲惠勤 《学语文》2013,(6):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生离之愁、闲愁、有限之愁。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此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在外地为官,夫妻分居,离愁满怀。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寝食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相似文献   

5.
<正>《醉花阴·薄雾浓云》是李清照寄给她暂别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大凡读过这首词的人,很少会忽略元人伊世珍《琅嬛记》中的一段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  相似文献   

6.
作为婉约派词宗,李清照总是因为婉约的风格而为人熟知,脍炙人口的词篇有《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等,但她词中的豪迈色彩却被婉约风格的巨大光环遮蔽了,本文以李清照的三首词为例分析她词中的豪迈色彩,试图全面理解李清照的词作及其人。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新版高一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同课选取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与《声声慢》,教学中如果精心组织学生比较阅读两首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武陵春》同是写愁,因作者创作时心境和所处背景不同,其含义也是不同的。现在拟从二词的名句入手,分析这一点。 一、少妇思远 人比菊瘦 李清照是宋朝礼部员外郎的掌上明珠。十八岁时,因嫁给宋朝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之间,情甚笃好。二人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生活很美满。后来,赵游宦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思念甚深,写成《醉花阴》一词: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新编《语文》教材第一册中,向学生推荐课外背诵的古代诗歌中选了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书中注释对“金兽”的解释是“兽形的铜香炉”。这一解释没有错的地方,但要学生真正理解“金兽”一词的意思,就要说一说古人所用的燃料和燃烧燃料的器具。  相似文献   

10.
泡泡填字     
横向一、词,出自李清照作品《醉花阴》,描述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二、郑少秋、刘青云等主演的一部TVB经典时装剧。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醉花阴》历来为学者称赞。“人比黄花瘦“堪称全词的点晴之处。情感表达的含蓄宛折,细腻深沉的阴柔关是此词的风格特色。总之,全词情感含蓄深沉,风格细腻婉约,用语却是淡然,可谓语淡情深。  相似文献   

12.
沈亚丽 《学语文》2010,(3):17-1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语文(以下简称“初中语文”)中收录李清照词三首,即《如梦令》(七年级上册)、《武陵春》、《醉花阴》(九年级上册),这三首词是易安居士的代表作,破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无可争议。但细读课本,却发现版本和注释上均出现了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今不揣浅陋,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云丽 《现代语文》2006,(10):123-123
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父亲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入选新课标教材已经近十年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或两词并重,或一详一略,多是将两首词分开来独立鉴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两首词放在一起比较鉴赏,并援引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一、兴趣引路法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  相似文献   

16.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写情圣手李清照的愁词最是姿态百出,异彩纷呈,其词集《漱玉词》(《四印斋所刻词》本)。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一“、永昼”之愁与瞬间之愁《醉花阴》写从清晨直到深夜难解…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新版高一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同课选取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与《声声慢》,教学中如果精心组织学生比较阅读两首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词论》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之比较研究徐安琪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们发现他纵论诸家词人词作,然对深婉灵秀、丰神绰约,令“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的《漱玉词》却保持绝对的缄默。以王国维之博大精深,确乎不能说这是一个偶然的疏忽。翻开词...  相似文献   

19.
《醉花阴》这首词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据说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蜜月中的她深深思念远行的丈夫。时维九月,又值重九,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处深闺的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其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这三句成功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一气呵成,营造了一个人花互怜的凄清寂寥意境,读来回味无穷,可谓千古传诵的佳句。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语文》必修4将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选入同一篇课文,可谓用心良苦。两首词都写到了愁,写到了秋,写到了酒,写到了西风,写到了等待,还写到了黄昏的黄花,一切都是那样相似,一切又是那样迥异:早年新婚燕尔之后与晚年颠沛流离之际的李清照,其心境已形同天壤,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