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一般均衡分析案例教学,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经济问题的复杂性。较低化石资源价格会激励厂商消耗更多能源,加剧环境污染,抑制厂商技术创新,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较高的价格提高相关厂商的生产成本,导致产量减少,产品价格提高,并进一步引起工人失业和消费需求不足,引发经济衰退。在调整化石资源价格时,应设法寻找均衡点。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在进行跨期消费时,为实现效用最大化,应该对本期消费品价格、未来消费品的预期价格、本期拥有的财富、未来拥有的财富、银行利率以及对未来消费所能带来的效用的主观评价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所谓碳关税,是指对进口的高能耗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是边境调节税的一部分。发达国家陆续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基于此,分析在开放条件下国外征收我国出口产品碳关税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以及其他宏观经济的影响。在估算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建立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在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5%碳关税的情况下,将给交通运输业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不同程度的降低。对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环节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能源部门的投入、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减少;同时,对交通运输业在国内的消费效应、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也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过对我国信贷渠道结构的模型构建与分析,发现县城及其以下的信贷渠道表现行为信贷萎缩、信贷旁路以及信贷局部膨胀与信贷相对死角现象,致使信贷渠道传导过程中产生内在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不可测和不可控性,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链条的加长、扭曲、脱节和失灵,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相似文献   

5.
朱奎 《教学与研究》2007,25(2):19-24
资本有机构成和地权流转等因素一旦发生变化,马克思地租模型的结论便需要重新审视,而且马克思地租模型缺乏对非农用地地租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说马克思的地租模型是一个局部的、静态的均衡分析.本文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的一般均衡分析工具,把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地权流转等变量内生化,试图建立起关于农业和非农业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的一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一般均衡理论并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专利。早在瓦尔拉斯之前,马克思就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及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一般均衡理论。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对指导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该怎样看待我国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呢?有人根据西方经济学观点认为,1998年我国实行的最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调政策中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而财政政策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进而指出,在此情形下应实行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和投资力度。但从1998年我国全年货币和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不仅在控制通货膨胀中效果明显,而且在启动经济中与财政政策一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效果受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实体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环境、货币政策传导中介和货币政策传导受体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从这些因素的分析中,可以探知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在Hilbert空间中引入分裂一般均衡问题(SNEP),并构造了一种迭代算法来解决该类问题.证明了在适当的条件下,该算法弱收敛于分裂一般均衡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11.
197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以帕加诺经济模型分析推导,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是通过利率变化传递宏观调控信号,市场主体据以决定自身的市场行为,进而改变经济运行方式和方向,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从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两部门例子出发,说明了由于行业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利用E-G两步法、ADL模型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后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二产业、房地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在经济理论界成为热门话题,笔者也针对这一现象从理论到现实展开分析,认为政策效果不佳不仅有其现实原因,更有其本质原因,加快汇率制度改革,是我们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当前货币市场不健全、利率市场化进程比较慢等诸多因素,使得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比较有限,改革势在必行。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是货币市场的高度发展,而货币市场的发展也受到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制约。可通过加快货币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为利率渠道发挥作用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加工能力的逐步提高及日趋减少的货币基础需求,使得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中央银行影响市场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实际上,信息经济时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中央银行影响经济的方式已发生改变,这时,有效的预期引导或预期管理将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而不是单纯地控制货币数量;并且,货币基础需求的减少并不能削弱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目标,只不过目标的实现已转向控制短期利率的渠道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张辉 《培训与研究》2007,24(12):89-90
2006年至今,央行共进行了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但这是否有效?有效度又有多大?本文首先基于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条件,然后结合数据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是传导渠道不畅导致时滞较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998-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指出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根本原因。基于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论述了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偏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企业转轨时期的特殊性、金融市场不完善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票市场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影响货币政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我国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要关注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开辟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资金合理流动的联系渠道,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性效应进行简单分析.并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84—2001年间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收入波动的关系进行考察后,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性效应总体是明显的。在长期内我国各经济主体对货币供给有较强的制约能力,货币供给受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较大。这就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控制的难度加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被削弱。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强和经济内外失衡的条件下,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流动性泛滥。外汇占款余额的不断增加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在流动性扩张过程中,外汇占款所表现出来的溢出效应,短期内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小,但长期不可忽视,从而解释了央行的外汇冲销手段只存在短期效应。因此,为了降低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逐步放开资本账户,通过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等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