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合并型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实行合并办学,有些原来单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与其他专业院校合并组成了新的综合性大学。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合并型综合性大学在教师教育发展问题上,应进行以下战略选择:从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关系,加强学科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状况,深化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发扬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师德教育的特色,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十年以来,我国法学教育空前发展,全国各类大学都开办了法学专业,包括很多理工、农林、外语、经贸类院校(以下简称非综合性大学)。与那些综合性大学和政法类院校相比,这类院校在人力、物力上没有优势,也由此被认为所培养的学生质量堪忧。  相似文献   

3.
试论综合性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基础学科较为丰厚,学科之间有效均衡和内在融合。以综合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大学。我国综合性大学的成长模式有自我生长型、合并重组型和混合生长型。综合性大学在“量”上具有规模大、学科全、经费投入高、图书藏量大和多校区多等特点,在“质”上具有整体上的融合性、学科上的综合性、科研上的突显性、功能上的多样性和管理上的复杂性等特征;综合性大学将主要呈现整体优化与优势先行,层次化发展、多样化管理的趋势,同时突显教育综合化、国际化以及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应当是低重心的。坚持地方性,综合挖掘院校类别优势和院校内部优势;利用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机会和学科综合性优势,加强学科群建设,发挥学科群整体效应;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为科技服务的实效性;保持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势,逐步建立内涵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发展师范教育的大前提下,中国师范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文章旨在探讨其改革模式和创新策略。通过分析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与不足,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以促进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田杰  张强 《江苏高教》2023,(9):50-58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高质量教师供给、民众高教育期待的因应诉求。通过访谈A大学19名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生,运用院校影响I-E-O模型,从个体视角考察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与学生发展的互构,以透视其实践成效与育人质量。研究发现:学生外因主导的报考策略使其专业发展让位于教育机会获得;本科教育背景差异引致学生就读体验的不同,呈现出“如鱼得水型”“扬长补短型”“内忧外患型”三类适应情况。这形成了学生个体与院校结构间的互构生态,进而反映出学生从向外借力到内在探索的行动转向、“低满足-高满意”的教育结果,以及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的独特优势与阶段性不足。为此,国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综合性大学要扬长避短,加大生源甄选力度;学生要达成报考策略与自我发展的耦合,理性做出教育选择。  相似文献   

7.
关于浙江大学学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的所江大学针对四校合并后各校区拥有的学科专业存在较多重复的状况,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实施学科合并调整,加强重点建设,发展优势学科,优化和完善学科结构布局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近年来合并的院校发挥学科的综合性优势,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同济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07年的德文医学堂,建国后为教育部直属院校,1995年实现了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她先后与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及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成为一所拥有理、工、医、文、法、经,管诸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同济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作为国家正式批准立项的“211工程”建设高校,同济大学正在实施“依托传统优势,开拓高新科技”的学科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医工结合,文理交融、特色鲜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一流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9.
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新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许多医学院校(包括一批全国著名的医科大学)与综合性大学的实质性合并。据统计,到2000年10月31日为止,全国已有26所医科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其中既包括有原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等在内的卫生部所属院校,也有地方院校和医学专科院校。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双方都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仍需不断深化,医学院校合并以后,要真正融合于综合大学办学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试论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教育大学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趋势,我国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师范教育的传统模式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综合性大学尤其是与师范院校合并办学的综合性大学,不仅正在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教师教育的责任,而且与原来的师范院校相比,也的确拥有自己的优势。文章结合合并办学特别是宁波大学的实践,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综合性大学为什么应该采取“3+1”培养模式实现教师教育大学化发展战略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合并高校中的农科教育虽面临许多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在多科性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中,农科教育的发展,一是需要办学者加深对农科教育的认识,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农业学科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二是要建立有利于农科教育综合化的内部组织构架,推进农业学科及其课程的综合化,从而促进农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南高等教育 10 0年的历程经历了从分科院校到综合性院校的合并 ,再将综合性院校拆分为分科院校 ,最后又合并为综合性院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湖南大学是湖南近代高等教育由分到合 ,再由合到分的重要关节点。这一过程也是湖南近代高等教育由粗放型办学向集约型办学发展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陆续升格为本科院校。文章以福建A学院为案例,分析新升的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构建适合自身需要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和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泛人文知识和理工科的渗透结合已经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职业文化教育由于其功能和作用的隐蔽性而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和实践,分析了目前高校职业文化教育的现状,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学科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加强职业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方综合性大学工程教育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现代工程大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具有综合性、创新性能力的高质量要求。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工程教育应利用自身的多学科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宽基础、高素质、重能力的本科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育人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综合性大学全面参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及教师教育的转型发展,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面临着质量提升、内涵建设、转型发展的困境。实施教师教育专业建制,强化教师教育的师范性,推进与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地方高师院校摆脱发展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出路。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师院校发展面临着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来源多渠道、教师教育高层次化的态势,而合并、新建的地方高师院校应切实立足地方,提升层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设计教育规模全球第一,而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教育上区别于美术学院和工科院校,并根据自身优势、资源和学科优势以及师资构成来整合成自己的特色。文章针对目前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观点:改变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大同小异和毫无特点来实现差异性;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专业和设置课程;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设计教育应与生活互动。如此,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才能真正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吴子恺 《高教论坛》2004,(3):24-25,30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几所涉农的综合大学和多科性大学的农类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总结性分析 ,在此基础上概括了三类合并后农科专业的发展特点 ,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高校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剖析现阶段工程训练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借助双创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工程训练教育对双创教育的天然优势,深度融合工程训练教育和双创教育,优化教学模式、规范教学管理机制、丰富教学内容,打造焕然一新的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实践证明,工程训练教育和双创教育充分融合的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有助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建设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