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一、树法画树先画枯树。树的主干屈伸向背,以定树的整个形态。主干有曲直偃仰,要有变化。近树可以画根以取势。各种树干外皮亦不相同,如梧桐横皴、松鱼鳞皴、柳人字皴、柏绳索皴、椿直皴等。近处大树主干大都如绳索绞转,中有节疤,大节疤要先画出。然后,依节疤画两边轮廓线。出枝,树叶尽脱,露出枝干。画枯枝法,通常分为鹿角(一种  相似文献   

3.
正圆点组织法元代吴镇、明代文征明等,多用攒三聚五法。吴镇用湿笔胡椒点,文征明用干笔胡椒点。另外,衍生出一种圈点法,点时排列成行,鱼贯而进,四周绕缭,不断点去,合成块面,觉得比攒三聚五更为灵活。点要有疏密轻重,浓淡干湿。在一丛树中,不能到处雷同,要具备每种树的变化规律。大混点:在琐细树叶的群树中间,用上几株大混点树,可以破细碎平铺的毛病。尤其画  相似文献   

4.
正每一片山,在造山运动时,结构相同,所以它的外形也多似。因此,画远山也要和近山类型接近,如桂林山多拔地而起,远山近山多类似;北方黄土高原上,山多平头,远近一样。其它可类推。但因构图的需要也有例外,如近山多尖顶细碎,用一个大远山包围之,以团其气。反之太实,须画细碎的远山以松通其气。山峰边绵,其势如龙,号为龙脉;其山头折叠而进,按照透  相似文献   

5.
6.
正烘云法烘云法,是运用水墨烘出云块,呈缥缈迷糊之态,用以表现静止的云。利用此法进行创作时,可以丛树或山石衬出云块,同时,既要留意树石的实处,又要看到留出云块的形态美。  相似文献   

7.
正杉树、刺杉林,每株树都作圆锥形。上端尖锐,排列成行,中无杂树,弥望一片。依次先作圆点,有意无意之间,留出树形。画好之后,用浓墨点上以区别之。柳杉,常用垂叶点,树干用人字皴,盘转而上。刺杉,近树其叶台生,每台六出。雪松古无画之者,应先用淡墨作横点,后用浓墨衬出枝干。远树数十百株,连冈接岭,要打成一片,又要看出分棵,其点法有多种。  相似文献   

8.
正二、云法勾云法画云,通常分为勾云和烘云两法。勾云法适合画流动的云,用线条来表现云的动态。在山岭重叠中,缭绕曲折,左右曲折,若趋若奔,得其气势。云分阴阳两面,上面是阳面,下面是阴面,又有"头"和"脚"两个部分,要把它们很好地组织起来,重在自然。画云时,线条要留得住,既要流畅凝重,又要有变化。勾线时拇指、食指执笔稍松,笔杆稍向右上斜,用中指画出曲线,这样才能使线条灵活,  相似文献   

9.
10.
正点叶1.介字点极难画,每笔要送到底,收笔处要圆浑。2.圆点。山水画中点叶的种类不一,而以圆点用处较广。其点法,笔锋平均着纸,笔尖在墨痕中间,从空直下,有如鸡啄米,这样就圆。有次,见稀疏雨点着于水泥地上,圆浑饱满,沉着痛快,得未曾有,想到巨然《秋山问道图》大圆点,因此悟入圆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四、水法泉瀑山因有泉瀑而活。画瀑布须审度上面的山岭竹树,是否有此水源。水源深远,则倾泻而下,是悖于情理的。在画面上有两条以上的瀑布,平行泻下,不宜长短、阔狭以及形象完全相同,要有变化,以免板刻之病。江水浩瀚东去,一泻千里。当今三峡之中,虽经整治,但礁石暗滩,不能尽去。洄流曲折,甚至形成漩涡,漩涡之旁,涌出水沫,画时宜留出空白,以破江水之平。江水从平面侧看,弧线偏扁,方合透视,而不致把江水画得站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设色秋景夹叶秋林画法,一丛几株,每株点叶不一,着色亦异。红树枝干宜墨青。一丛树的最近受光处,可设藤黄稍加花青,以别于后面的青绿色。设色已足,画秋景可以加点朱砂或少许洋红点子。不宜整幅平均对待,通体皆点。可择一面,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连续点去,其它不点放过,以避免平。画秋树林,红紫蓝染。先蘸朱砂,然后用笔尖再蘸曙红、藤黄或深绿色,间以纯朱砂点,点成圆点或介字点。求其变化,色彩丰富。  相似文献   

13.
正秋林红树点毕之后,用清墨或淡墨加花青轻轻拖之,使空间不露白点,可增浑厚。大块浓墨色,上加石绿、石青或朱砂、石黄之类,既可破大块平板,又复沉着可观。画好披麻皴后,施以青绿色,等干,用汁绿圆点,密密点去。再等干,于汁绿点上,加稀疏几点墨点,可使色调丰富。  相似文献   

14.
正慈竹,为竹之一种,庭院多植之。阳朔山水,亦多是竹,隔年十月出笋,其长如鞭,下年四月始生叶。仰画小竹法,先画细枝,依枝生叶,用无名指往上剔之。起笔重,末梢尖劲。下垂小竹法,主干已定,先画细枝,依枝生叶,用中指剔之,或"介"字,或"人"字,末梢宜锐紧多姿。  相似文献   

15.
16.
正山水画除点线之外,运用块面可使画面丰富,重点突出。块面的画法,前所未有,传统画法只是渲染成片,不见笔迹。只有从泼墨法中演变而出,大笔湿墨,既要有墨,又要有笔。其法为笔头蘸饱墨水,紧执笔杆,使其稍稍向右,下笔迅捷,如风雨骤至。笔根重压纸上,顺势点去,笔锋略作半个圈势,圈圈相续,向左往前冲,向右往后退,及其墨尽势竭,留住笔头,扭转方向,摇曳生姿,要笔尽而意不尽。墨痕边缘要毛,不宜有硬口子。此块面表现为云雾的阴面,落笔之前,须审度地势,择取山石或丛树边缘  相似文献   

17.
正湖水水有江水、海水、湖水之分。湖水的画法不是拉长线条,而是利用短线条来表现湖面有风,扇起波澜,浩淼生姿之态。画水配舟,使画面更为具体,两者相得益彰;画江水急流,用线的聚散组合尤为重要。海水海水汹涌澎湃,激起巨浪,要有隆洼凹凸之感,浪头水花留白,贵有动势。湖水弥漫广远,水波微动,通常用网巾水来表现。画网巾水线条宜用中锋,一用侧锋即扁。平拉过去,有规则地屈曲,上线曲向下,下线曲向上,互相连接,组织如网状。画时执笔宜高,正坐悬腕,自左向右拉出线条,运用中指作有规则的屈曲。  相似文献   

18.
正芦草,在近水处。画上几笔芦或草,能添生意,并可因构图的需要,补其不足。先画沙滩,不等干时,以浓墨画上芦草,用破墨法取其变化。画大草用腕,画细草用中指。其组织是两笔或三笔成一组,接连画去,笔要圆劲兜得转。芦荻,先画直干,宜齐密,然后生叶,有一面生者,亦有两面生者,一面生者是有风。画蒲,线条放长,其末杪稍向上,随风摇曳,婀娜多姿。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画重神似,讲究笔到意到。用笔的轻重、刚柔,运笔的缓急、迟涩,笔锋的正侧、顺逆,在纸上留下不同质感的线条(笔迹),体现出不同的主观情绪。而这些线条的粗细、长短、刚柔、畅涩、苍润,也就形成了画中特有的审美意趣。人物完成后,补充配件及人物边上的景物。搭配之物虽不是主要的,但用笔也不能露出破绽,否则成为美中不足。传统仕女画配景,需  相似文献   

20.
正画仕女要了解其基本特点,尤其如头部的发髻、首饰等,但又因人物所处的时代和身份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画好仕女画还有许多画外功夫需不断学习、提高,这样才能画出人物丰富的内涵和真实特性。古代人物的佩件一般可概括为佩与带,多作为礼仪及约束品德的装束,也常用于区分贵贱等级。佩玉,以示德表洁。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