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色彩 中国画的色彩,有其独立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画在古代称为"丹青",由此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但由于中国哲学、人文审美观念的影响,水墨画不断兴盛,色彩在中国画中尤其是意笔的中国画中,逐渐退居到了附属地位.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成为意笔花鸟画用色的特殊规律.而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和宗炳的"以色貌色",概括了中国画在色彩运用上既重再现又重表现、以表现为主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意笔花鸟画的用色,不求物象的外在形似,不受客观自然的限制,而把用色的着眼点放在表现客观物象的内在神韵、表达主观意念的审美思想与意境的追求上.牡丹画作品的创作,用色规律亦如此.  相似文献   

2.
墨 中国古代,文人们被称为"墨客",做文章的本领叫作"笔墨功夫",吟诗作画又称"舞文弄墨",而才疏学浅的则被讥为"胸无点墨".可见,中国墨文化的博大. 中国人使用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当时,使用的主要是天然墨——即可以用来作画上色的有色矿石,用它们可以绘出红、黄、黑、白等不同的彩画.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染各种颜色的丝。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放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墨子的一声叹息,源于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思想。然而,我却要大胆说一句:近墨者未必黑!墨子,你大可不必叹息。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画的色彩有其独立性。中国画在古代称之为"丹青",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但由于中国哲学、人文审美观念的影响,水墨画不断兴盛,色彩在中国画中尤其是意笔中国画中逐渐退居到了附属地位,"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成为意笔花鸟画用色的特殊规律。而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和宗炳的  相似文献   

5.
清初治庄家胡文蔚延续明代义理解庄的思路对《庄子》文本结构整体性问题进行辩驳和探索,以"庄实老之注疏"的思想对内外杂篇的义旨进行贯穿与统摄,首此鲜明提出通篇"可作一篇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而其庄学的整体结构观对清代之后以文章学视角解庄的孙嘉淦和藏云山房主人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老学的近代化历程中,老子及《老子》书的年代之争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在论争中,罗根泽不仅提出了"老子就是太史儋""老子的年代在孔、墨之后,孟、庄之前"以及"《老子》书确是一本专著,不是纂辑"等一系列颇为独到的一家之言,还对"历代学者考订老子年代总成绩"进行了提要钩沉,可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非常棘手的学术问题。因此,在中国近代老学史上,罗根泽的老子研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7.
美学常识告诉我们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但中国却背离这些基本的原则而走了一条水墨画的道路。本文从五行学的角度对此提出解释。指出在五行宗教哲学观中 ,中国人由于崇拜北天区以北斗星为主的自然天象 ,并从中幻化出一个天国的世界及其最高统治者天帝 (即黑帝 )。在对黑帝所代表的黑色天界的崇拜的思想支配之下 ,为契合天人 ,于是崇拜黑色的思想便转化为尚墨的意识。这便是传统中国画中重墨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刘表在襄阳开办了荆州官学。荆州官学教官宋忠等人儒道兼综,形成了荆州学派。魏晋时期,山阳王弼在荆州学派的基础上,通过注释《老》、《庄》、《易》,将儒道融合研究,又形成了魏晋玄学。东晋时期,释道安在襄阳弘法时,大胆革新,"洋为中用",以王弼的"贵无派"玄学理论解释佛教般若学,创立本无宗。形成了一种既像印度的般若思想,又像中国的玄学思想;既不同于印度的般若思想,又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的新理论。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印度般若思想和中国《老》、《庄》、《易》思想的合流。道安所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般若学与在襄阳创立的荆州学派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源于襄阳,成于襄阳。  相似文献   

9.
生存环境与老、庄相似的陶渊明,在思想与文学创作上汲取了老、庄思想中批判现实的积极成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处世方法和创作风格。同时,他参照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构筑了自己“世外桃源”式的理想乐园。此外,其自然大化的宇宙观、“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也是受老庄“道法自然”思想影响的结果;而老庄主张真率自然,反对“言隐于荣华”的美学思想,对冲淡自然、意深旨远的“陶体”的形成,也同样有着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五百年来的绘画,是一场墨的胜利。其它颜色和黑一比,竟都黯然引退。但在李义山的世界里,它们以一种稀有的、矜贵的、与心灵神秘领域暗通的方式,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单凭纸上几个字,就可以“未抵直袍送玉珂”,“一夜芙蓉红泪多”。  相似文献   

11.
老、庄的“朴”美观对袁宏道审美思想有很大影响,袁宏道诗文的风格美与老、庄思想也有深刻的渊源联系,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字对拾趣     
一字对是字数最少的对联,看起来简单,但要对得工巧却很不容易。古今成功的一字对不多,但下面的几副值得细细品味。墨;泉。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有人举“墨”字求对,结果以“泉”字相对的为妙。令人叫绝的是“墨”字上半部为颜色中的“黑”,下半  相似文献   

13.
<正>天空被夕阳染成了红色,那是血一般的颜色。一个穿着军大衣的老人在夕阳下艰难地前行,身后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呼——呼——"一声比一声长的喘气声从斜坡上传来。他身体前倾,脖子伸到不能再长,像一头奋力耕耘的老黄牛。低下的头偶尔抬起,你会看到一张沟壑纵横的脸,脸上黄一块、白一块、黑一块的,几缕湿答答的花白头发搭在脑门上。他的身子不停地左拧右扭,见车子实在不往前挪才停下,拉下肩上的带子,放下车把,把车子固定  相似文献   

14.
小小说《中国墨》叙述的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画家安琪儿与从战场归来的战斗英雄卢杰坠入了爱河。但当两人刚刚开始甜蜜的爱情之旅时,安琪儿却发现自己心仪的战神有一个令人无法忍受的缺点:他有“恐黑症”,对一切黑颜色的事物都有过敏反应。战神的形象在她的眼中显得不再那么高大,美好的爱情也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能够让心上人克服所谓的“恐黑症”,安琪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不厌其烦地为卢杰讲解以黑色为正色的中国墨,带他参观自己的画室。但这一切似乎都收效甚微。卢杰仍然无法像常人一样面对黑色。安琪儿感到了失望和动摇。爱,还是…  相似文献   

15.
吴世尚《庄子解》有明显的以儒解《庄》倾向。吴氏阐释《庄子》,不仅表达了"欲合庄与孔而为一"的企图,还常常征引先秦儒家经典及宋明理学以解《庄》。吴氏以儒解《庄》既是对历史上"合儒道而为一"的思想的继承,也受到了清初思想文化的影响。由于一味地"欲合庄与孔而为一",吴氏所揭示出的《庄子》"本义"必然会"微失本旨"。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中国山水画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山水画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每一阶段都与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儒家色彩观、道家色彩观以及佛家色彩观有着紧密联系。而庄、玄、禅思想又影响文人画崇尚水墨画的创作心态和美学意境。宋以后,文人画占据画坛呈主流趋势,青绿山水画开始衰退,重水墨轻色彩,严重阻碍青绿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庄·老哲学以其深刻的偏激性参与了中国文学形成与发展,他的"大音希声"、"玄之又玄"、"道法自然"、"绝圣弃智"等思想,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使其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学领域得以驰骋融汇,铸成中国文学独具的风范.  相似文献   

18.
老子思想经过在日本的长期传播和历史积淀,成了日本近现代名家人物的重要思想资源。文学家夏目漱石将老子思想与文学作品融为一体;哲学家西周、中江兆民、西田几多郎将老子思想融入新时代的哲学创造活动之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说:"长年累月吸引我,给我最深影响的是老、庄等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著名作家。在其最广为人知的传奇《牡丹亭》中,汤显祖将"情"提到了生而有之的高度,与"理"及"性"相抗,以阐扬自然人性的正当。但贯穿于汤显祖文学思想及戏曲创作中的"至情说",并非对"理"及"性"的完全否定,而是强调"情"、"性"之间度的把控,是明代主流思想由程朱而陆王复又回归程朱的反映。受罗汝芳及达观禅师影响,汤显祖的"情"虽有时混入了庄、禅的成份,但积极入世、醒世、救世始终是其思想观念及现实践履的主要导向。  相似文献   

20.
“黑”是一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中国历史文化、信仰和习俗的环境,赋予了“黑”冷煞、晦气、凶杀、悲哀、卑微等众多贬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黑”族系新词,还产生了“黑”的动词用法,但是“黑”系词族依然是以贬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