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选取特定的女性视角,着重叙述金陵14个风尘女子在教堂避难的遭遇。影片在设置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后,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电影叙事进行分析,并与同名小说叙事相比较,以揭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3.
网络文学和商业电影大肆兴起,传统"人"的文学和文人电影似乎正在失去一隅领地。一方面现代知识分子能够在"超然"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从事文艺创作的同时,力争追求难能可贵的"介入",怀有严肃的社会使命感,是其突围的主观前提。另一方面,如何通过探究两种不同媒介的叙事规律以完成二者之间成功的叙事转换,是其突围的根本条件。小说《推拿》和电影《推拿》在叙事视角、叙事时空、情节结构方面都完成了较为出色的转化,灵魂相通而不失个性,具有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19世纪著名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安排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小说《呼啸山庄》中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等叙事策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学效果明显,使文本极具张力,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6.
康拉德的小说以深刻的主题、广阔的背景和精湛的叙事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在小说的叙事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继承了英国文学的传统,而且敢于创新,如主张从"内部视点"进行人物描写和叙述事件,引入叙述者"马罗",提出并尝试"时间变换"与"时间并存"的方法,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从心理干预和人性反思角度书写了经历大地震的普通人的心灵史诗,表达了人道主义的题旨。与作品深邃的客观世界层相对应的则是文本精巧的叙事艺术。主要从叙事视角、不可靠叙事两个维度探析了小说文本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小说《呼啸山庄》中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等叙事策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学效果明显,使文本极具张力,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复视角的叙事系统。小说中频繁的出现“变音”,巧妙地进行视角转换。本文拟从《呼啸山庄》中叙事视角的运用入手,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小说的叙事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文坛外高手”的当代作家王小波,其小说作品有一种独特的叙事魅力。从构成小说自身的叙事诸要素上分析,无论是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情节,还是叙事语体、叙事笔调等方面,都带给读者一种别样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论余华小说的陌生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先锋派作家余华以陌生化的先锋性叙事策略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一股强劲的旋风。本文试图从陌生化的角度,从语言、细节和对传统叙事的解构三个层面,探究余华先锋性叙事所采取的具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金宇澄《繁花》地方性生产的分析必须将"内容"、"形式"及其"生产机制"的研究综合起来。其首发之地"弄堂网"中的分论坛"文字域"所形成的"上海人讲述上海人自己的故事"的文学场决定了《繁花》用上海闲话讲述上海记忆的特点。在"收获"版《繁花》中,金宇澄将主人公确定为"沪生"(而非"弄堂"版的"腻先生"和"沪源"),显现出着意强化"沪生"们的上海城市市民意识,使之成为"当代上海寓言"的努力。金宇澄在"文艺"版《繁花》中新增17幅手绘插图,建构"上海人的上海地图",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13.
《山匪》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作者在题材的取舍上,将历史记忆和家族记忆作了巧妙整合;在情节叙事方面,讲史与传奇又有巧妙融合;在人物塑造方面,着力突出残暴匪性与传统仁义力量的抗争;大量的民俗描写,反映了作者浓厚的传统民间本土文化情结。真实广阔的历史画面的再现与精湛的小说叙述艺术的结合,使《山匪》成为孙见喜小说创作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甩鞭》是作家葛水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用独具特色的叙事方法,为读者讲述了一个通俗性与严肃性兼具的乡土故事,通过倒叙、预叙、时距和频率等叙事时间手法,将虚构的故事置于真实的历史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寓虚于实的多重叙事时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叙事时序、叙事时距以及叙事频率出发对《甩鞭》进行叙事时间的分析,更深入地解读《甩鞭》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5.
电影与文学都是人类的一种表意方式,都具有时间形态的艺术特征,因此两者的相似性即为叙事性。当代叙事学研究以及电影改编自文学的普遍现象,均表明叙事性是电影与文学相似性的根本所在。叙事文本的基本范畴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话语,因此从两者的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话语的技巧——修辞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则能清晰地看到电影与文学叙事相似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傅华强 《培训与研究》2006,23(12):5-6,13
张贤亮的《绿化树》以章永璘的情感经历为核心来展示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难遭遇,其性爱叙事主要表现“人”对于“食物”的渴望,即“肉身”对于“饥饿”的种种经验,但事实上,附着于这些经验背后的其实是“人”对于“饥饿”本身的深入思考,“肉身饥饿”的背后更为重要的恰恰是“精神的饥饿”。  相似文献   

17.
露迹:新生代小说中的元小说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迹"是最重要的元小说叙事手法之一,也是先锋小说家们常用的写作策略。"露迹"手法的使用是新生代小说对先锋小说多元化创作的一种继承。但新生代小说家们将"露迹"手法纳入了更为合理的范畴,摆脱了先锋元小说创作中"形式大于内容"的怪圈。  相似文献   

18.
《红桃Q》体现了苏童短篇小说高超的叙事技巧:运用童年视角和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事,构成了对当时主流、宏大叙事话语的某种反驳,有效地规避了成为主流意识传声筒的可能;红桃Q和死亡构成的叙事悬念,增加了叙事因素的多元性和叙述效果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9.
马华学自来无史;有之,则自方修始。方修是对马平学的性质和特点、源头和分期作出合理界说的第一人,也是本地人写本地学史的第一人。他的论是马平学作为一门学科创始的标志。他用现实主义学观来描述马华学的成长史,难免有欠周全之处,但不能由此否定.他在国内外尤其是对中国学研究马华学的巨大影响。尽管人们对方修的研究有不同的看法,但在马华学研究史领域,目前尚未脱离“方修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小说《芳华》中包含此前多部长篇的创作特色和写作母题,是作者在海外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深刻沉淀。小说通过萧穗子的青春视角,以第一、三人称共存的叙事方式交合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完成严歌苓个人经验的芳华叙事。同时,小说延续求索与逃逸的元叙述,共同指向何小曼的自我放逐,与严歌苓文化身份的不断变化形成互喻。在人与历史关系的书写上,女性主义的高扬转变为《芳华》中主体间性的平和,以人性的立场与历史展开平等的对话,共同成为严歌苓海外华文写作的新世纪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